查看原文
其他

2022绿色低碳大事记

新闻编辑部 公益时报 2023-05-25


编者按: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迎来新的一年。时代推动我们不断向前,也要求我们不断反思和总结。于公益行业而言,这个特殊的年份对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为系统全面总结2022年公益行业发展面貌、为未来发展预判提供参考,《公益时报》分领域对一年来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推出行业发展大事记。本期推出的是“绿色低碳大事记”。欢迎大家通过留言等方式继续推荐自己心目中的行业大事。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为碳达峰碳中和“举旗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报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为实现“双碳”目标“举旗定向”。


二、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两周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满一年,“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两年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从顶层体系到各领域、各省市行动方案的日臻完善,为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做出全面战略部署。同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有序,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累计成交量突破2亿吨。


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全部实现中和,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第一次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最高的绿色建筑标准,赛时所有场馆均由百分之百再生能源供电,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八成,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


四、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不断在量级上取得突破,现有规划和运行中的项目数量近百个,CCUS产业进入商业化运营。CCUS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年内,国内首个百万吨级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在山东淄博投产,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山东寿光、中国石化分别启动千万吨级CCUS项目;现有规划和运行中的CCUS项目数量近10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


五、央企全面部署“双碳”战略,民企积极参与“双碳”工作,引领各行业向“双碳”目标迈进。年内,央企陆续发布“双碳”目标和路线图,进行产业低碳升级,设置企业碳排放管理机构,探索创新模式,布局绿色基金,全方位作出表率;民企纷纷打造“零碳工厂”,跨界布局CCUS项目,争做行业“双碳”标杆。


六、全国各主要省市建立碳普惠市场,积极引导公众参与节能减排。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及浙江省等多个城市及省份因地制宜,开展碳账户创新探索,建立碳普惠市场,鼓励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多家银行布局个人碳账户,连接绿色金融和用户生活场景。碳普惠正在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七、碳检测卫星上天,“双碳”领域科技突破和应用遍地开花,有力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年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将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世界首个实用化和规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在榆林建成投用;全国首个碳达峰数字化系统在鄂尔多斯市上线;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在青海启动;我国首次建成首座400立方米级的低碳冶金高炉……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将有力支撑“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八、基金会、企业等机构围绕“双碳”开展公益项目,有效助力“双碳”事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林业碳汇、碳中和项目,造林增汇取得示范效果,组织“碳汇中国行”传播活动,广泛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双碳”事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双碳基金和“低碳工坊”等形式,打造减碳样板,扶持和传播低碳理念;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各行业联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阿里巴巴发布覆盖10亿人的“88碳账户”,发起“减碳友好行动”,助力消费领域全民减碳;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碳中和实验室利用数字技术和能力协助各行业减碳,以“碳中和”小程序助力碳中和公益项目,以“守护行动”和“碳碳岛”小游戏等科普低碳理念……公益已成为助力“双碳”事业推进的有机部分。


九、高校开始设立相关专业、硕士点,《职业分类大典》纳入相关职业,人才培养及职业体系逐渐成型。年内,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重庆大学增设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举办碳中和方向班,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碳经济”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针对性培养“双碳”领域紧缺人才。人社部则将碳排放管理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新兴职业纳入《职业分类大典》,绿色职业发展前景看好。


十、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标准,碳金融产品不断出新,有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碳金融产品》等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引导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领域,推动实体经济低碳转型。年内,首只碳期货ETF在香港上市,首单海洋碳汇指数保险合同在威海签订,首单“碳资产”标识债券在安徽发行,首单发电行业碳超额排放费用损失保险保单在金华落地……我国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正迈入发展快车道,传统金融正向碳金融转型,有力促进绿色低碳产业模式的发展。


- END -
编辑/ 皮磊   责任编辑/ 李庆





·往期精选·

·2022互联网公益大事记

·2022教育公益大事记·2022企业公益大事·2022大额捐赠大事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