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系列③ | 袁鑫:摈弃功利心,功夫在平时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即将举办,在紧张备战的团队中,有许多学习和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的佼佼者,他们的优秀既是各自精彩,各有各的秘籍,但同时也是相融相通,皆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和小青梅一起聚焦这些“挑战者”,跟随他们去“挑战”所有的不可能。
袁鑫(左二)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2017级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
“是课堂上的聆听者,更是实验室的常客”
袁鑫成绩优异,GPA3.92。在被询问到有关如何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时,袁鑫非常谦虚,“哪有什么特殊的捷径,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认真听课,努力刷题,课后、考前及时复习”。
在他本科就读的纳米科学技术学院,采取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导师制,每个本科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导师,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实验室项目中去。回忆起大一大二刚进实验室时的状态,他直言,那是一段非常充实的日子,也是非常难忘的日子。尽管白天有着艰深的专业课程,但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室友冯逸丰,共同加入了心仪导师的项目组,学习之余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由于夜间实验室的人少,为了尽快做出满意的结果,他常常和室友在实验室里奋斗到凌晨两三点。“做科研没有捷径可以走,辉煌的成果都是前期在实验室的一分一秒堆成的。”在学术上理论基础深厚,在实验室工作努力刻苦,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不骄不躁,令他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并摘取了累累硕果。
“得良师益友,是很幸运的事情”
在采访中,袁鑫口中提到最多的名字是冯逸丰。在他心里,冯逸丰是他的室友,也是他科研道路上的好伙伴。无论在谈及学习成绩、学习习惯还是在科研竞赛中的经历,袁鑫总是对这位室友赞不绝口。在日常生活中,袁鑫被他自律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选择导师时,袁鑫也是因他而选择同一个实验室课题组;在团队协作时,冯逸丰像是团队中的定海神针,在共同协作的同时也在互相支持。这样的默契和信任,令他们的合作产生了“1+1>2”的效果。袁鑫的宿舍氛围也非常和谐,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四人都会互助互惠,提高各自的学习效率。最后毕业时,宿舍有三人被推免至不同的高校继续深造,另一人考研去了中国科学院,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宿舍了。
袁鑫的本科导师也令他受益匪浅。在谈及科研经历时,他直言在备赛过程遭遇过许多困惑或者瓶颈的时刻,每当这时,和导师交流是他的第一选择。他的导师袁建宇老师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博导,与学生十分贴近,为他们提出了许多中肯、一针见血的建议,使他们受益无穷。在感到挫败时,导师也会细心安慰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向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既然做了,就做到最好”
准备参加省级“挑战杯”科研竞赛时,袁鑫已经处于大四上学期,保研成功的他课业压力已大幅减轻,深厚的理论功底也使他的毕业论文如虎添翼,但繁复且忙碌的备赛工作也难免使他偶感疲惫。特别是在准备省赛时,学校组织了一场接一场的模拟答辩,因为一些细小问题而修改参赛文本几十稿是常有的事情,甚至连项目名称也几次变更。“但那时总想着,希望以‘挑战杯’的结果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既然做了,就做下去,做到最好,不负那些曾在路上给予帮助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不负走过这一路的自己。”带着这样一份坚持与热爱,袁鑫在追求科研的道路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份成功都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袁鑫用自己的踏实笃行成就了优秀的自己。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即,预祝这位踏实前进的小伙子和他所在的团队取得好成绩,期待他们的精彩绽放!
素材来源 / 受访者本人提供文字 / 毛嘉欣
编辑 / 刘思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