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专利转化运用十大典型案例出炉,值得借鉴!

浙里好市监 硬科技合规官
2024-08-28

本文转自公众号“浙里好市监”。

浙江专利转化运用十大典型案例

3月19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现场推进活动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发布浙江专利转化运用十大典型案例

相关案例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包括自行转化、许可转化、转让转化、孵化转化等转化形式,体现了专利转化运用的浙江特色。



哪些案例上榜?


案例名单




具体怎么做?

一起来看部分案例→→




浙江大学提供的“新能源车用电池换热器专利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案例


2022年以来,浙江大学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团队帮助龙泉某汽车空调公司解决了新能源车用电池换热器系列难题。相关企业实现产能翻番,新增专利产品产值1亿元以上。

该校积极参与浙江省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梳理相关专利成果后,先后走访龙泉市汽车空调企业200多家,获取企业技术需求75项,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专利免费开放许可清单和企业技术匹配清单三项清单智能匹配机制,直接匹配“新能源车用电池换热器”等8项关键专利技术,与需求方达成免费开放许可并落地实施,使当地企业迅速形成竞争优势。


典型意义:

浙江大学以实施专利开放许可为牵引,建立市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提供的“太阳能光伏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核心专利技术转化运用”案例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持续创新,2023年实现太阳能光伏隧穿氧化硅钝化接触(TOPCon)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到专利产品量产全面落地,2024年预计推动装备行业实现产值2000亿以上。

该所尝试“联盟+基金+孵化”专利池多元转化模式,依托国家新材料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和运营太阳能TOPCon系列专利池。通过专利池运营扩散技术。新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与60余家企业达成免费实施许可,专利的快捷转化帮助联盟生产企业获得先进技术。通过专利池运营吸引投资。TOPCon系列专利产业化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首期投入资金2000万元,用于量产和市场开拓。通过专利池运营孵化企业。专利池催生孵化一家中国科学院系统、自主技术的太阳能装备上市公司,得到多个行业资本、社会资本踊跃参投。


典型意义: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发挥光伏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作用,通过有效运营产业专利池,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宁波大学提供的“直接电离质谱核心技术专利产业化”案例


宁波大学科学仪器创新团队围绕突破直接电离质谱仪器灵敏度、抗污染和解谱算法形成发明专利职务成果实现直接电离质谱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场应用,其中便携式质谱仪性能国际领先,专利转化实现销售收入7千万元。

该校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投资入股模式。经规范程序审批,学校将直接电离质谱技术核心专利技术评估作价1050万元,入股成立学科性专利成果转化公司,以补链强链为目标,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前瞻专利布局、适销产品研发,转化出多款国际首创的质谱产品及其关键部件。入股公司将打造成宁波大学第一家学校参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质谱装备上市公司。


典型意义:

宁波大学探索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鼓励专利技术作价入股,推动持续迭代创新。









浙江大学提供的“航空制造自动钻铆相关核心专利及专有技术转化”案例


浙大创新团队原创专利解决了大飞机研制和批量化生产中壁板自动钻铆“卡脖子”技术难题,专利转化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

该校建立“专利转让+全方位合作”的专利转化模式,协同重大创新平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向杭州某航空制造装备有限公司打包转让自动钻铆相关核心专利及专有技术,共同组建产学研团队,全方位持续跟进研发,形成一批弥补航空装备领域共性技术短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衍生研制了飞机数字化装配领域机器人、机床等制孔连接高端装备,首次实现国产钻铆机出口欧洲,实现我国大飞机制造高端工艺装备的自主可控。


典型意义:

浙江大学联合推动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及时转变成产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END

推荐阅读

1

团队最新总结!科技成果转化及国资监管政策汇编

2

中核集团内驱型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建设实践

3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出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硬科技合规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