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新知 | 冬病夏治,中医有“方”

姚秋菊 重庆市中医院 2023-01-06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次提出四时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机能的影响,阐述人体气血运行规律与节气的联系,证实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及疾病治疗法则,总结出“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治疗原则。

“冬病夏治”,意谓冬天好发的疾病,选择在夏天治疗。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邪强盛和阳气受损。夏治,指夏至后三伏天期间通过中医传统方法生发阳气,培本固元,以驱散至夏未退之寒邪,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减少其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这就是冬病夏治。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气候变化影响人体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而人体各脏腑组织又随气候变化作出不同的反应。冬病夏治正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等理论,乘“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脉气血充盛之时,通过中药、艾灸、三伏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经脉气血,增强防治疾病的能力。

冬病夏治有哪些中医疗法?

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汤剂

人体五脏之气顺应四时季节更替而出现生长消亡,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来调节五脏,可激发脏腑功能,防控五脏内生之疾。中药汤剂在冬病夏治中防治疾病的范围极广,夏日阳气浮越于外,常常出现动则汗出,口干少津,可用香薷、佩兰之类顺应夏日浮表之气;长夏易感暑湿,湿性黏腻重着,出现口甜、口黏、大便黏腻等,可用苍术、薏苡仁之类顺长夏之气。中药汤剂需根据个人体质由专业中医医师选取中药进行辨证论治。

食疗

冬病夏治在饮食上大家需要注意,夏季气候较为炎热,而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浓重,易消化不宜黏腻,不可过多食热性食物和过辛辣食物,以免内热过重。

苦瓜菊花粥

原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苦瓜洗净后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干净,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煮至水沸。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烂熟时即可。用法:早、晚各温服1碗,连服2天。脾胃虚寒者慎用。有清暑热的功效,还可止痢解毒,特别适于中暑、痢疾患者服用。

海带冬瓜汤

原料:浸发海带60克,冬瓜250克,排骨500克,虾米少许,调料适量。做法:先将洗净排骨撩水去腥,加入生姜数片炖煮1小时,再把切成片状的海带、切成长方块的冬瓜、少许虾米一起放入锅中,烧熟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用法:配餐服用,适量。有消暑利水的功效。

黄芪乌骨鸡

原料: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做法:将上述食材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用法:配餐服用,适量。此方有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之功效。

刮痧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督灸

督灸是在督脉、膀胱经的脊柱段上施以隔姜灸的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冬病夏治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素问·骨空论》所言,“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灵枢·寿夭刚柔》记载“刺寒痹内热……以药熨之”。《灵枢·官能》曰:“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其以通过温通经脉、活血化瘀、御寒祛邪、平衡阴阳等功效,以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督脉为“阳脉之海”,其脉与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穴,又与阳维脉会合于头部,故能蓄溢、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总督一身之阳经;而且督脉又与脑、髓和肾的机能活动有密切联系,故又可以调理脏腑、温肾壮骨、补精益髓。膀胱经为“诸阳之属”,与督脉经气相通,统一身之营卫,其中膀胱经第一侧线与督脉共为阳气之藩篱。故督灸能振奋一身之阳气,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增进脏腑机能,使患者阳虚得复,阴寒得散,阴阳平衡。

三伏贴

夏天体内阳气生发,气血充足,并于三伏季节人体阳气到达最高峰值,由于此时太阳给予自然万物的光照、热量是全年最多、最强,所以自然界的万物要充分将此时太阳赋予最浓郁、最强烈“阳气”予以“收藏”“潜藏”,才能确保满足万物各自对阳气的需求,尤其是隆冬阳气最弱时段之所需。此时皮温最高,经络最为畅达,可利用这一时机运用阳性药物治疗虚寒型疾病。

三伏贴始于《黄帝内经》“春夏养阳”,所谓春夏养阳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三伏贴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对于在冬季发作或者加重病情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心力衰竭、慢性胃肠炎等,可以借助阳热最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可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疾病在冬季得到缓解或者减轻的效果!

· 医师简介 ·

 

任  毅 中医经典科主任 

青年岐黄学者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擅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擅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如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病、慢性咳嗽、慢阻肺、慢性胃肠炎等常见内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以及失眠、多汗症等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调理。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周五、周六上午

 

曹  晋

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应用经典中医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胃炎、糖尿病、亚健康状态等内科常见疾病。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周日下午

 

姚秋菊

主治中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老年病专业,师从中医世家韩旭教授。熟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的中医诊疗与养护,同时擅长失眠、汗证、便秘、泄泻、亚健康状态等内科杂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膏方调理。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周六下午,周一、周五夜诊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要诊疗手段的综合科室,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始终坚持以“中医药特色诊疗”为主的发展思路,充分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临床疗效显著。

科室环境温馨典雅、舒适怡人,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目前开放病床42张,其中含监护病床4张,单人病房2间,门诊诊室2间,同时配备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灸疗室、煎药室、远程会诊室等功能分区。科室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包含门诊老专家7人,医生10人,康复技师1人,护理团队20余人;其中主任中医师6人,副主任中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科室人才辈出,硕博士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全国名中医1人,重庆市名中医3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人,重庆市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1人。

中医经典科中医特色浓厚,“处处见得到中医的形,时时闻得到中医的味”。科室综合运用针刺疗法、火龙灸、督脉灸、固元灸等各种灸法、中药竹罐、平衡火罐等各种罐法、铜砭刮痧、推拿按摩、中药贴敷、耳穴埋豆等中医特色传统疗法。科室以心肺疾病为主攻方向,同时兼顾其他专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目前科室主要收治病种: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肺心病、慢阻肺、肺部感染、哮喘、肺小结节、糖尿病、急慢性胃肠炎等。各种疑难杂症,如不明原因发热、难治性失眠、难治性汗症、慢性腹泻、顽固便秘等。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科室以“患者至上,真诚关爱”为宗旨,以“弘扬经典中医,服务百姓健康”为使命,科室在疾病诊治中突出中医疗法,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 门诊排班表 ·

时间

上午

下午

夜诊

周一

王毅刚

杜   磊

姚秋菊

张洪雷

魏丹丹

姚秋菊

周二

王毅刚

任   毅

曹   晋

王成虎

钟骏慧

姚秋菊

钟骏慧

周三

王毅刚

陈景远

钟骏慧

黄晓苏

曹   晋

杜   磊

周四

王毅刚

任   毅

姚秋菊

陈景远

钟骏慧

陈照龙

王成虎

周五

王毅刚

任   毅

钟骏慧

张传志

钟骏慧

姚秋菊

周六

李秀华

任   毅

姚秋菊

/

周日

黄晓苏

王成虎

钟骏慧

曹   晋

/

实际出诊医师以科室安排为准

往期精选

一分钟说中医 | 洪蕾:《四时八节话夏至》

科普新知 | 双手总是湿哒哒,原来是手汗症在作怪!

成渝“双城记” | 重庆市中医院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助推成渝地区中医药一体化发展

奔沪无畏 归渝无恙——重庆市中医院召开支援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表彰大会

文稿:姚秋菊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任   毅 王成虎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