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发布追寻奋斗百年路| 三门:再现“浙江红旗第一飘”风采
“一九二八年五月,我党发动亭旁地区千余农民,据南溪,聚丹邱,组农军,攻任家,揭竿而起。二十六日,占亭旁,毁田契,斗豪绅,宣布土地革命政纲,武装夺取政权。大田洪畴振臂响应,桑洲珠岙举旗声援,史称亭旁起义。”
这是镌刻在亭旁起义纪念碑上的一段碑文,不足百字,却字字重千钧,句句含深意,看着就能让人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
亭旁起义纪念碑
亭旁起义纪念碑坐落在台州三门县亭旁鹤山,建于1988年,碑高5米,碑文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整个造型就像一把昂首问天的利剑,仿佛能刺破苍穹。纪念碑四周,立有11座半身像,他们是:包定、陈祥、任畴、梅其彬、叶信庄、邵茂藩……
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1902年,包定出生在台州三门县亭旁镇包家村(原属宁波宁海)。少年聪颖,7岁上私塾读书,后转入亭山高等小学。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勤习武艺。1918年,他毕业于亭山高等小学,后因家庭放弃学医的打算,去赖岙教书。他擅长文学,工诗善词,被时人誉为“亭旁才子”,所著《鹅湖遗矩》,收集诗词213首。
包定故居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尤其是1923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各类进步刊物和书籍逐渐流入三门,包定从这些书刊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
1928年清明节前,在南溪发生了农会会员与地主武装直接冲突的“南溪事件”,双方对峙了两天三夜,矛盾异常激烈,起义不得不提前进行。
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城隍庙
很快,起义遭到了国民党的“围剿”。在敌人大举进攻下,红军弹尽粮绝。为了保存力量,指挥部决定将红军化整为零,转入地下。
话剧《赤子》再现亭旁起义恢宏历史
被捕后的包定和陈祥被关押在陆军监狱。他们在狱中经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在刑庭上,包定虽身陷囹圄,仍不忘泣血一鸣,痛斥反动派罪行,与主审法官展开针锋相对斗争。
1930年6月22日,包定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枪杀于松木场,时年29岁。就义前,他留下了最后一首诗:“碧血洒芳草,正气壮山河。笑看刀光闪,高唱国际歌!”
包定烈士陵园
亭旁起义是1927年秋到1929年底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创建红色政权而举行的约200次武装起义中较早的一次。亭旁起义动摇了反动统治的社会根基,震慑了地主豪绅,让广大群众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浙江红旗第一飘纪念广场
红色,是亭旁发展的底色。让老区在传承中发展,是亭旁一贯到底的定位。
目前,该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的精神家园,也让这片走过烽火岁月的红土地迎来了新发展。
亭旁起义所保留下来的遗址主要包括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亭旁起义指挥部旧址、亭旁暴动誓师地旧址、亭旁起义遗址、千年重阳木、包定烈士及黄豹山包定塑像、亭旁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谷仓岭头会议旧址、虎陇头阻击战纪念地旧址和南溪历史传统博物馆。红色资源在历史的沉淀下愈发鲜红。
亭旁起义纪念馆
2018年,三门集中修缮浙江红旗第一飘主题广场、亭旁起义指挥部旧址、包定公园、亭旁起义纪念碑等一批红色遗址;为纪念1928年亭旁起义而命名的“1928”红色街区,成为三门一条以红色文化为主打的综合性街区,以红色主题活动带动街区客流的汇集;原来的杨家村农贸市场改建成为初心广场,成为举行党性教育、党员宣誓、开展党员活动的主阵地;包定故居从一所破落的四合院,改建成了精致的纪念馆……亭旁还建成亭旁红色精神宣讲所、乡贤馆、浙江省红色地名馆、岙楼红色主题村落等,外立面改造、市政工程及景观提升都同步完成。
“1928”红色街区
亭旁起义党性(史)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教学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浙江省统战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浙江省直属机关主题党日活动基地、浙江省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
浙江卫视在三门录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五季《起来》第一集“站起来”
岙楼村,依两山、傍两水,毗邻三门县火车站,东距三门县城6公里,西距亭旁集镇2公里,红色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绝佳,既是亭旁的“红心”,也是一颗活跃的“绿心”。
岙楼村坑下片乘“亭旁红旗第一飘”红色旅游开发之势,破老拆旧,新建95幢徽式风格小康楼,开启红色农家乐村旅游开发之路。
目前已有29家红色主题民宿投入了接待运营,可满足接待百人团的需求。红色主题餐厅内,青瓦白墙,灯笼透亮,蓑衣、斗笠等记忆中的老物件整齐地陈列在一旁,厚重的历史感萦绕周身。游客既能体验“忆苦”红色主题套餐,又能品尝鲜甜的三门特色小海鲜。
为红色旅游提供服务的红色驿站和开展红色研学、党性教育的红色精神宣讲所每日都有游客慕名前来。亭旁起义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最艰难的时期,是浙江省第一次有影响的革命起义,尽管硝烟早已褪去,但后人亦可通过宣讲所重回那段豪情激荡的岁月。
一侧的文化长廊,从岙楼村的“前世今生”说起,到“亭旁精神”“六大非遗”“八方民俗”,把亭旁这片热土上的历史印记、感人时刻与游客细细道来。
上世纪70年代,亭旁6个公社、47个生产大队、3000多位农民赶赴蛇蟠,开启了一部轰轰烈烈长达20余年的围垦奋斗史。围垦期间,各处闸、堤、塘多次受台风袭击,屡建屡毁,屡毁屡建。6个党支部,诞生在海岛边,成长在风浪中,先后有30多名先进分子、劳动骨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
蛇蟠围垦精神初心教育基地
“一条扁担两头弯,畚箕挑出金银滩”。如今,20余里“海上长城”挡风拒浪,傲然如脊;1.58万亩肥田沃土,已然成为富民的蓝色产业、强村的绿色银行,每年可创产值近2亿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多万元。
城西村九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忘强村富民初心
当前,三门以亭旁起义、城西精神、蛇蟠围垦等精神地标为核心,倾力打造红色教育联盟金名片,挖掘弘扬“赤胆忠诚、一心为民”“改革创新、接续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精神,系统梳理整合亭旁、海游、蛇蟠三地的红色资源,共同推出一批红色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为广大党员干部构筑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家园。
梦启蟹乡,再续华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1-03-22
2021-03-22
2021-03-22
2021-03-22
2021-03-21
编辑:柳祥宝
校对:冯丽丽
审核:黄元杰
来源:浙江发布、三门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