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走路”吗?每天这样走,寿命提高20%!
“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在春夏秋冬四季之中,春季的气温、气压、气流、水汽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多端,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容易导致各种不适。
在这个季节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但由于此时气温反复、温差较大,运动方式最好还是选择“轻缓娱乐型的”,走路最合适。
不剧烈,容易控制,比较轻松和愉快,也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很多人认为,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应减少或避免出门运动,以防运动损伤。
其实不然,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我们都需要运动。年轻人运动可以锻炼体能,中老年人运动则是为了保持体能,减缓器官衰退速度。
特别是走路这个运动,强度非常温和,老少皆宜。
据统计,每天坚持走路40分钟至1小时的人,比起不活动的人,寿命可以提高20%,同时减少老年病的发生。
此外,多项研究均明确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
1、预防乳腺癌
2、降低患肠癌风险
3、可防患胰腺癌
4、抵抗前列腺癌
5、提高免疫力
6、预防心脏病
7、防治糖尿病
8、避免脂肪肝
9、预防动脉硬化
10、延缓关节、腿力衰老
11、缓解骨质疏松
12、改善腰、肩、头部疼痛
13、远离老年痴呆
14、调节睡眠,消除压力
15、走路快有益长寿
走路简便易行,健身效果也非常不错。不过就是这样一项普通的运动,很多人却不了解、没走好。
什么时候走路最好?
大量数据证明,在早晨和上午,心血管事件(心梗、心绞痛等)的发生率,比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段更高。
而晚上光线差,人体的平衡、协调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
因此,建议老人在下午4~5点进行走路锻炼最好。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只要是能够在自己一天的日程里安排出锻炼的时间,都值得被鼓励。
去哪里走路最好?
不是每条路都适合走路,理想场所应该是草地、土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
虽然在人行便道上走也没问题,但最好远离机动车废气。
要知道,公路边是最不适合快走的地点,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议,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健康的年轻人可适量增加。
坦白讲,步数过多不但没必要,还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因此,中老年人可以每周选择3天进行健步走,每天45~60分钟即可,也可根据身体情况而定。走路时步速不宜过快,应保持每分钟约70~90步的慢步走。
而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走路时可以走得稍微快一点,如果不大喘气,还能微微汗出,运动强度就是正好的。
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有哪些?
走路姿势决定我们从步行中的获益程度,下面这些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大家最好改一改:
步幅过大
走路步子迈太大,脚掌的缓冲力差,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脚掌拖地
有些人习惯脚在地上“拖”着走,落地时也是全脚掌着地。这种走姿容易造成关节、肌肉、足弓的劳损。
内/外八字
走路内、外八字的人,会由于发力点和着力点与正常走路的人不一样,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背着手
背转双手时,上臂的肩端会向前旋出,肩关节相应地向前向内扣出,上身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头颈及下巴会向前伸出,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
正确的走路姿势!
上身尽量伸展
上身伸展,如同军训教官说的那样,抬头、挺胸、收腹,肩膀身后自然舒展,这样行走不仅走姿优美,不会含胸或驼背,对于腰腿的负担也不会太大。
当然要注意的是,上身伸展不同于上身直立,由于行走有一个向前的牵引,因此要求上身稍微前倾,千万不要笔直行走。
足尖轻触,放松肌肉
在日常行走迈步时,以足尖轻触地面即可,后脚不必深踩。
迈步后,脚掌尽量着地,使小腿肌肉在紧张与松弛间切换,促进血液循环,另外注意步幅不要过大过快。
双臂自然摆动
可能为了有型,或为了耍帅,不少人走路时喜欢双手插兜,像模特一般,其实这样的行走对人体会有伤害。最好还是双臂自然摆动,配合步伐幅度,这样行走才能自然美观。
资料:养生中国、生命时报、CCTV生活圈、健康圈、健康时报等
编辑:吴兴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