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第一季“普陀好人”(疫情防控专题)评选结果新鲜出炉!有你认识的吗?

上海普陀 2022-08-21


2022年第一季“普陀好人”

已经结束啦!

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组的评选

最终评选出20位“普陀好人”

有你熟悉的面孔吗?

一起来看看吧!


(以姓氏拼音为序)



白惠珠

白惠珠,女,1947年10月生,群众。她既是长寿路街道苏堤春晓居民区的一名楼组长,也是邻里公认“热心”志愿者。今年3月底,上海市新冠疫情严峻,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市各个社区执行封闭式管理。白惠珠作为12、13号楼楼组长,虽然不久前刚刚动完手术,正在家中静养,但听到社区招募志愿者,她仍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坚持报名参加活动。疫情初期,居民区组织志愿者统计各个单元楼实际居住人员信息。摸排中,白惠珠了解到,12号楼的隋奶奶(91岁)一人独居在家,而其儿子一家则居住在静安区。当时,全市实施封控管理,严格落实“足不出户”,其家人无法跨区前来照顾老人。白惠珠知晓后,不顾自己尚未痊愈的身体,每天上门探访老人,不但为其打扫卫生,而且还为老人烧菜做饭,甚至自掏腰包送上新鲜的水果和其他生活物资。居委会干部和其家人曾劝过她:“白老师,您才动过手术,需要静养,由我们和其他志愿者代为照顾老人吧!”白惠珠说:“轻伤不下‘火线’,我是12号楼的楼组长,这是职责所在,等上海解封我就放心休息了。”在封控的60多天里,像“白惠珠”这样的热心志愿者,推动我们的城市不断前进!





查旭琴

查旭琴,女,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名都居委会主任。作为新黄小区抗疫一线的“主心骨”,她主动挑起了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2月中下旬,黄陵路200弄出现了第一例确诊病例,她积极对接区疾控中心,协助社区医院运送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至集中医学观察点。她始终坚持主动对接,并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安抚当事人紧张的心情并一一解答关于疫情的各种问题。在同事的眼里,査主任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与病魔抗争坚守岗位的精神更让人感动。虽身患疾病,但她依然以坚强、乐观的态度战斗在抗疫一线。同事们都说,査老师“太拼命了”,这朴实话语背后,蕴含着大家对她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的钦佩和感动。在患病近半年的时间里,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仍不忘工作,病床上还挂念着手中的工作,除了化疗住院外,从来没有离开过岗位,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投入到工作中,始终坚守工作一线,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居委工作的初心使命。





陈驰

陈驰,男,1983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制片人。防疫期间,担任中远第四居民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陈驰,在接到委任伊始,用了一个下午时间打了180个电话,联系、集合了散落在31个楼栋、8000多位居民中的“双报到”党员组成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又根据中四居民区楼栋、居民多而散的特点,与中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袁贵勇一起制定了“深入一线、以楼为战”的方针,把党员的种子撒到每栋楼,让党员成为楼栋抗疫的中坚力量,自己也积极参与所居住楼栋的核酸筛查、搬运发放物资等社区防疫工作。同时,他充分发挥自身电视媒体工作的优势,在社区就地开展抗疫宣传报道,先后拍摄制作了一系列抗疫短片并于上海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让更多的居民理解社区防疫工作,用镜头和行动彰显了“第二梯队”战疫力量。





崔燕

崔燕,女,1980年5月生,中共党员,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科长。疫情期间,她承担着协调推进辖区新冠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群管理、与外区沟通协调等工作。今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她没有休息一天,和同事们总是扮演着“福尔摩斯”的角色,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和引导流调对象回忆事件经过,串联线索,推演传染路径和危害因素。每次流调往往需要数小时,无论是深夜几点,总是第一时间响应,确保疫情能及时处置。6月中旬,当一起本土疫情在全市波及时,需要连夜调查确认一批去过风险场所的人群,连续几天深夜凌晨,她不眠不休调查确认,并将信息推送街道进行风险人群管理,确保疫情不外溢。崔燕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党员、一位公卫人在关键时刻的使命与担当!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贡献。





高月婷

高月婷,女,1989年1月生,目前担任普陀区中医医院护理部干事一职。疫情防控过程中,她挺身而出、勇挑重任,始终冲锋在前,成为战疫一线的“排头兵”。今年3月以来,作为一名医务职工,她积极报名参加核酸采样任务,奋战一线,是医院出任务次数最多的队员之一。老旧小区爬楼采样工作中,狭窄的楼道、户外采样的日晒雨淋,对采样队员的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她毫无怨言,每次都主动承担最累、最苦的任务。同时,她也是大家的开心果,用幽默风趣的话语鼓舞着其他同事,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4月,她义无反顾,全副武装、率先进入病房开展护理工作。5月初,她又毫不犹豫地进入隔离酒店,炎热夏日,每天需要在闷热的空间里为密接人员进行采样3至4个小时,每次脱去防护服,内里的衬衣都浸湿了。在隔离酒店,她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即使是深夜、凌晨,只要一接到混管异常的人员,就立马采样,完成突击任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用默默付出,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郭强

郭强,男,1978年12月生,中共党员,区房管局房地产市场监管科科长。今年3月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郭强同志主动请缨闭环在区政府办公,承担起市场条线非住宅项目的疫情防控的重任。两个月来,他现场多次查勘踩点闲置商办楼宇、租赁住房,参与协调建设方舱、隔离点;全力做好36个租赁住房项目,及非住宅类园区、楼宇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把握、跟踪异常人员信息,督促项目运营主体做好门头管理、人员管控、预防消杀等防疫工作,开展实地检查,督促物业企业、管理单位切实将防疫措施要求落实到位。在疫情得到初步管控后,他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及稳增长复工复产,及时联系房地产开发项目推动复工复产,做好新出让地块房地联动、新开发项目上市准备,按照复工复产要求指导开发企业、经济机构应复尽复。





黄晓峰

黄晓峰,男,1971年7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文达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兼校长。面临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当学校师生都居家教学,他坚持天天到校值守,不辞辛苦;当小区封控管理时,他又第一时间主动报名穿上“小蓝”志愿服,忙碌于社区,帮助居民分发蔬菜、搬运物资;社区管理人手紧缺时,他又挺身而出穿上“大白”去有阳性感染者的楼栋检测抗原、管控楼宇,为社区防疫默默工作。当全市封控学校被用作方舱医院中转站命令下达,他再次不顾自己“三高”的体质和骨折月余的老母亲,闻令而动,不计个人得失,整整在学校驻守了42天。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坚守岗位履职尽责,这就是文达学校黄晓峰校长艰难时刻显勇毅的真实写照。





江智伟

江智伟,男,1971年6月生,群众,新金环集团所属振环公司物业主管。今年3月,原本居家办公的他,积极响应号召,在社区报名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参与了社区抗原试剂发放、保障物资分发、核酸采集点秩序维护、流调转运等疫情防控志愿工作。根据桃浦镇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主动请缨参加了由杨兆顺书记带队组建的疫情防控突击队,“火线”支援,义无反顾赶赴疫情最严重的社区参与防疫工作,与早已战斗在居民区疫情防控一线的妻子成了一对“战疫夫妻档”。由于连日来佩戴口罩和防护面罩,他的额头上被勒出了一道印痕,耳朵也被口罩绳子勒破,每次脱下防护服,都能看到江智伟的衣物已完全被汗水浸湿,但他总是笑着说“没事”“不要紧”。作为疫情防控突击队的一员,江智伟舍小家、为大家,先后转战多个社区防疫“战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闪耀着自己的微光。在此轮疫情防控过程中,江智伟看到身边的党员干部们不惧危险、冲锋在前,他迫切地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了向党组织表明了入党决心,他毅然在紫藤苑社区防疫一线写下了“火线”入党申请书,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姜枫

姜枫,男,1986年9月生,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总务科科员。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服役期间曾参与汶川地震一线救援,“严于律己、忠诚守纪”是他人生信条;作为医院后勤总务科的青年骨干力量,疫情期间,他主动承担起医院所有后勤保障工作的重担。3月下旬,医院正式启动闭环管理后,面对全院600多名患者和200多名职工三餐饮食和生活物资需求,他四处联系寻找一切供货渠道。4月,为了确保防疫和生活物资的及时供应,连续60多天,他每天至少驱车100多公里,时常深夜出发、通宵奔波,从浦西到浦东,从市中心到郊区,只为第一时间拿到防疫和生活物资。面对疫情防控的需求,他带领后勤团队人员,完成了1天内改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工作,他选择割舍年迈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共同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岗位上。离家100多天的他,每天只能通过视频与父母妻儿“相聚”,而他却丝毫没有怨言。退伍不褪色,他时刻谨记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和天职,时刻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攻坚胜利筑稳后勤保障防线。





姜媛

姜媛,女,1981年10月生,民建会员,普陀区政协委员、上海萌创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阿特妈妈少儿艺术发展中心理事长。姜媛于2011年创立 “阿特妈妈少儿新锐艺术发展中心”,举办一系列艺术培训课程、艺术讲座、比赛展览、慈善拍卖等公益活动,对社区青少年进行文化艺术熏陶、培养。自2012年至今成绩卓越,对青少年的艺术素养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疫情期间,姜媛和另一位志愿者于4月16日共同就社区特殊药品代配志愿工作主动与团区委进行联系,4月18日响应上海青联社区代配药专项志愿行动成立特殊药品配送志愿队伍,后续逐步发展到50多名成员,完成逾800单药品配送。姜媛主要负责万里街道范围涉及本区内的同济医院代配药和跨区完成特殊药品派送的志愿服务。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陆续建立了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华山医院等多家医院的特殊配药通道。疫情期间满足了很多特殊药品的居民急需,如一位不能断药的红斑狼疮的儿童患者,居委找了好几个社区医院,寻药无果。姜媛得知后辗转儿童医院泸定路和北京西路院区为孩子配到了药品。另一位居民的药品在封控前到达顺丰仓库后一直无法送达。姜媛知道后立即驱车赶往仓库,帮助患者取回了药品。志愿服务过程中,她和医院医护人员结下深厚情谊,为能够更加专业快速地服务好患者提供助力。





李明

李明,男,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普陀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疫情严重的两个月,他两次出征,奔赴上海驻苏州吴江隔离点和富平路中转站,用智慧和汗水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了深刻的一笔。4月4日,李明服从区委组织部的安排,带领三人工作小组奔赴上海驻苏州吴江的隔离点,配合做好上海新冠密接人员的隔离工作。直至19日任务结束,共接收普陀区隔离对象4个街道镇5批次156人。在隔离点工作中,李明主动建立了“微信群”,随时关注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和身心健康,协助隔离人员医生问诊40人次;他随时查找服务管理上的漏洞,一经发现立即解决;当隔离人员对服务有不满时,他查找问题、解除误会、化解矛盾,做好思想安抚;在隔离期满人员返沪中,李明督促企业承担起接收解除隔离人员的责任,确保每一位隔离对象能够顺利返沪。吴江隔离点的任务结束后,李明稍作调整,又于5月19日再次出征富平路中转站,负责出舱人员的接收和送回。6月4日,完成所有中转站滞留人员的劝返工作,再次顺利完成了任务。疫情当下,正是有像李明这样一批批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莫似娇

莫似娇,女,1973年7月生,中共党员,长风新村街道师大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今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师大一村小区进入封闭管理状态。凌晨3点,接到通知的莫似娇就第一时间到岗,安排后续工作流程。凌晨5点,她已经和同事们动身,守在不同区域的楼栋下,向这个小区最早出门上班的那批居民解释政策。核酸筛查、居民配药、居民生活保障……师大一村小区有2500户居民,近四成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80岁以上的居民有500余人,其中有不少子女都不在身边。面对着这些问题,莫似娇毫无怨言,经常和同事们一干就是一整天。小区排查管控的前几天,莫似娇根本不记得是怎么过的,三顿饭忙得一顿都没顾得上吃,因为精神高度紧张,根本没有饥饿感,疲累时,她也只能在办公室的旧沙发上打个盹。4月初,师大一村小区再次进入封控管理,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小区志愿者人数逐渐减少,即使自己也已经体力不支,但莫似娇却依然每天坚守岗位。为了解决老人们的配餐、配药问题,她经常忙得脚不沾地,甚至顾不上今年高三的儿子和家里年迈的老人。“我们日常工作的社区里的每一个居民,也是我们的家人!当他们需要守护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莫似娇说。





倪晓倩

倪晓倩,女,1981年10月生,中共党员,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疫情期间,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晓倩带领一支平均年龄34岁、清一色的“娘子军”吃住干在居委会。平均一天只休息3到5小时,与480余名志愿者一起守护3100多户、8000多名居民的安康。哪里有需要,她就冲向哪里。哪里有缺口,她就补在哪里。为提高保供物资配送、团购物资短驳效率,不会骑助动车的她,悄悄学了这门新技能,却因雨天路滑、新手不熟、物资沉重而重重摔倒在地,忍痛爬起来后,她继续推着助动车把物资安全送达居民家门口。小区封控管理以后,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连续出现,防控任务繁琐又紧迫,她发挥自己曾经的国企管理经验,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和居民需求,组建“红、金、橙、黄、粉、绿、青、蓝、紫、白”十色志愿者队伍,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分配物资、点位维持、配送快递、代配药品、治安巡逻等难题。为解决居民看病配药问题,她牵头与志愿者代配药组多次召开红色议事厅会议,形成配药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配药组从4人扩展到15人,完成配药600余份;她还将社区内近70名有医护资质的志愿者凝聚起来,开通互联网“微信诊室”,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科学的健康指导。对她的付出,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亲切地喊她“大倪”。





孙清

孙清,男,197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曹杨新村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作为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他主动挑起了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带领科室人员全力做好住宅小区防控、社会面应急处置、阳性密接转运、次密管控、环境清洁消杀、建筑工地防疫等专项事务。在疫情封控攻坚阶段,曹杨新村街道老年人多、煤卫合用住房多、外来流动人口多,“封密”“拔点”等任务较为艰巨。“以快制快”是破解病毒快速传播的关键措施,孙清带领团队做到识别快、锁定快、转运快,以最快速度发现、锁定并转运阳性感染者。聚焦密接人员,优化“锁定密接-转运进隔离点”各环节,迅速斩断疫情传播链条。同时通过“街道-网格-居民区-小区-楼栋-户-人”7级的“渗透式”包干,针对重点区域加快“拔点”速度。封控的两个多月里,孙清常常“白加黑”地连轴转,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都是常态。他带领团队与病毒赛跑,抢抓时间、以快制快,为曹杨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孙瑞英

孙瑞英,女,1963年10月生,群众,真光四小区居民、普陀区摄影协会秘书长。今年59岁的孙瑞英,从2014年便开始志愿工作,退休前在社区做调解工作,退休后成为普陀区摄影协会秘书长,并主动担任真光四小区的楼组长。疫情期间,孙瑞英一边身体力行服务邻里,不遗余力地帮助独居老人,一边用手中的相机聚焦温暖有爱、朴实真挚的动人时刻,记录疫情防控战斗一线人员忘我工作的感人瞬间:天气闷热,连轴转的医护们工作完衣服全部湿透,脸上布满汗水与勒痕;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李敏采样时耐心地和老人交流,看她躬身弯腰或趴在床边为老人做核酸检测;许多志愿者成排驻守在马路旁边,就连晚上吃饭、休息都在路边打地铺,她忍不住按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这一个个瞬间,用镜头语言致敬……这些天里,孙瑞英与广大抗疫志愿者一道“逆行而上”,顶着烈日、冒着暴雨,用心、用情、用智、用爱,通过镜头记录真善美,用艺术特有的形式致敬每一位抗疫者。她所拍摄的照片也被刊登在各大媒体,让无数人看到抗疫前线最真实的一面,了解到医务工作者和居民之间数不清的感动与温情,展现出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孙瑞英表示:“当我翻看医护人员、志愿者的照片时,实在是感动不已。我也会尽自己所能为居民服务。有大家的努力,上海必胜!”





陶洁莹

陶洁莹,女,1988年5月生,中共党员,区大数据中心科员。3月中旬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号召,第一时间到社区亮身份双报到。3月29日晚,她接区委组织部安排,担任中宁居民区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联络人,配合居民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宁居民区由4个小区组成,双报到党员200余人,为快速协助居民区扩大志愿队伍,她立即与居民区书记对接具体情况,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电话动员工作,与报到的党员进行身份、住址及疫苗接种等情况确认。一个确认电话大概需3分钟,她马不停蹄地拨打确认,把手机都打到发烫了,终于在一天之内,完成了所有对接工作,将动员到的可参与志愿服务党员拉入了对应的小区志愿队伍中。在封控的两个月中,尽管脚部骨折还在恢复适应期间,她还是积极参与小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值守过凌晨六小时为一轮班的楼栋岗位、参与过白班的小区巡逻、扛过一箱箱政府物资参与卸货和分发、爬上爬下楼栋分发统计抗原试剂、核酸筛查日时常常来回于采样分配、楼栋呼叫岗位,总之,哪里缺人就去哪补位。





王巍俊

王巍俊,男,1977年8月生,中共党员,长寿路派出所副所长。作为长寿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他主动挑起了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的重担。4月初,面对辖区商务楼宇多、滞留人员就餐需求大的情况,他提前研判风险,带领社区先锋帮困队,主动对接街道,共谋“抗疫情、保民生、护稳定”的切实举措,联系了一家大型保供餐饮企业和一家可以提供生鲜食材配送的企业,仅用一天时间紧急建立了“中央厨房”,整合资源,集约管理,通过原料供应、加工制作、送餐上门、统一价格的“盒饭团购”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配送平价盒饭。同时,牵头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立了由各商务楼宇、白领公寓物业群负责人和保供餐饮负责人组成的三防“盒饭团购工作群”,每日统计订餐数量,做到按需供应,日均为近万人次提供餐食服务,其感人事迹被各大主流新闻媒体争相转载报道,其本人也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盒饭团长”。





赵健

赵健,男,1970年11月生,中共党员,石泉路街道社区党建办主任。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赵健牵头协调10多万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组织人员连夜清点物资、布置场地、统筹车辆、清洁消杀、人员调度,并迅速组建机关志愿者队伍下沉到一线,服务在辖区各个点位,确保第二天核酸检测工作全面落地。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石一居委干部陆续被封控隔离,人手不断减少。赵健临危受命,以“临时居委干部”的身份,全面“接管”社区防疫工作。老旧小区房型多、老年人口多,核酸检测、物资供应、医疗保障等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赵健因地制宜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形成合力,通过持续走访摸排,对高龄独居老人、厨卫共用等情况对接居民所需,确保精准保供。并从“情理、道理、事理、法理”等方面,对阳性感染者做到“应转尽转、日结日清”。仅在一周内,“拔点清面”攻坚行动初见成效,整体情况趋稳向好。





周智豪

周智豪,男,1992年5月生,群众,上海普陀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下属普建公司工务科下水道管理组组长。2022年疫情初期,周智豪积极响应团区委抗疫志愿号召,第一时间下沉社区一线,并以2020年在花桥道口防疫期间经验为社区出谋划策。随着形势日益严峻,周智豪在接到单位归队通知后,简单收拾了换洗衣物便即刻返岗,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长期驻守在一线身兼数职,援建方舱医院、隔离点雨污水管道摸排、物资运输分发等等都有着他的身影,而这些工作往往要从早上六点忙至深夜十一二点。其中,方舱医院的建设改造时间紧、任务重,但受封控影响,无法第一时间拿到设计竣工图纸。为了精准摸排,避免投入使用后发生次生感染,周智豪面对错综复杂的场内排水系统,只能逐个将井盖打开,以便核对排水管径走向,复原现场排水状况。曾有一点位多达百余个井盖需打开摸排,且部分年久失修的需破坏后更换,在使用专用工具且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周智豪常开到两手抽筋发抖,甚至连筷子都无法使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累计参与完成方舱医院、隔离点选点摸排40余处,摸排雨污水管道39185米,排管改造446余米,管道封堵58余处。





朱嘉寅

朱嘉寅,男,1982年1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威斯特物业经营有限公司、上海西部物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2022年4月初,朱嘉寅主动请战,赴“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担任后勤保障现场负责人,管理着240余人的“三保”人员,组织实施方舱后勤管理各项工作。随着保安、保洁、消杀人员陆续进场,为了让每一位队员了解认知方舱工作的正确防护重要性,防护用具的正常穿脱,他特地协调指挥部安排了全员院感的专业培训,分批、分层、分版块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培训内容不能少,培训标准不能降,培训要求更是不能减。朱嘉寅根据跨采方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定,从原有保洁人员里抽调“精兵”,专门设立送餐组,让先前要下午2点多才能吃上的“午餐”,提前到12:30分就能吃上。他还身先士卒,带领管理团队,从“卸货工”做到了“搬运工”,又到“装配工”,每天近1000桶桶装水和数以千计的卷纸、洗漱用品等物品都能及时配送到位。就算在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进行隔离治疗期间,他仍坚持边治疗边工作,电话指挥各项工作安排,身体康复后又第一时间回到方舱,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用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展现了一名年轻干部的良好风貌。


资料:文明普陀

编辑:王雨思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区委书记姜冬冬走进企业,开展大走访、大排查

 守护隐秘的“角落”!普陀严查地下空间安全隐患

 “不见面”也能办!“一网通办”解决查档难题

 8月4日零时起,上海5个高中风险区解除管控

 夏天在家如何安全使用酒精消毒剂?谨记这4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