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度“恐阳”“幻阳”是心病!普陀医生提醒:防疫要有“好心态”

上海普陀 2023-10-11

你是否总感觉戴了口罩像没戴一样,极度没有安全感?

你是否听到有咳嗽声就会觉得有身边有阳性?

你是否会为买不到退烧药、咳嗽药、感冒药……而焦虑不已?

你是否觉得自己也出现了浑身乏力、腿脚酸痛的症状?

你会不会时不时地问自己“我是阳了吗?”“我还没阳吗?”“我到底什么时候阳?”


随着本轮疫情形势变化,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阳”了,不少市民或多或少出现了“恐阳”“幻阳”的情况。


情绪上,容易将身体发生的各种不适与新冠病毒联系起来。比如,一点咳嗽就怀疑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害怕病毒的后遗症,担心疾病反复感染,连累家人等等。有的人会感到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感觉生活没有希望。有的则会有愤怒情绪,感到命运不公。这些负面情绪会引发过量使用消毒剂,抢购并囤积口罩、药品、蔬菜食品等一系列盲目从众行为的产生。


生理上,当听到或看到确诊结果或是同住人确诊时,有的人会出现胸闷、气急等紧张症状,或出现出汗、疲惫、食欲下降、睡眠变差等各种躯体不适,可能是应激状态下的身体反应。而持续的紧张还可能导致更多躯体不适,如头晕、手抖、口干、大小便频繁等。


认知上,已确诊或是接触过确诊人群时,人们常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检索各种信息,或者与又相同经历的人交流经验,而且特别容易关注负面信息,导致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认为患病后会死亡,或是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快速痊愈。


认知的偏差也会影响行为。由于负性情绪的增加,有的人会坐卧不安、不思饮食;有的则会闷闷不乐,不愿做事、不愿讲话;有的人外出后回家后会怀疑自己没有消毒干净,反复对自己的用品和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医学科主治医生张峻弓表示,短暂性的“恐阳”“幻阳”属于正常反应,这是由于对人们未来的不确定和不安感,使得焦虑的情绪相互传递,导致了很多人陷入了“放开”后的恐慌、紧张、担心、焦虑等情绪中。张医生解释,出现这些变化只要不是过激的,都是面对疫情的压力常出现时的正常身心反应。他强调,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大大降低抗病免疫能力。因此,在行动防疫的同时还要学会心理“防疫”,保护自己的心理不会随便受到干扰或感染,是对疫情最好的防范。




心理“防疫”小妙招



理性认识疾病 避免盲目用药

正确、理性地认识和了解疫情相关知识,了解感染者居家隔离操作步骤,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保护家人,不轻视,但也不过度焦虑。同时,以科学的态度正视疾病,避免盲目用药,切勿多种药物一起使用。


相较于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随后出现的其他变异株,现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感染者绝大多数为无症状或轻症患者,7-10天可以治愈。



放松情绪 缓解焦虑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做适量的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来缓解内心的恐慌。


有节奏的呼吸——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帮助减轻剧烈情绪诱发的躯体症状(如心跳加速、脸红、口干、出汗等)。可以试试以下技巧:吸气时,心中默念1到4,然后屏气,心中再次默念到1到4,再呼气,缓缓吐出来,心中默念到1到8。


渐进式肌肉放松——通过紧绷和放松肌肉的循环交替方式,从而释放因剧烈情绪而积累的负面情绪。例如:在吸气的时候,有意识地收紧身上肌肉,在呼吸的时候,逐渐放松紧绷的身体。



多多沟通 相互支持

多和家里人或朋友聊聊,倾诉内心的担忧和不安。通过大家的交流与安慰,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缩小对病毒的恐惧。比如朋友的一句安慰,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帮助自己把注意力从对未来的担忧中拔出来,重新聚焦到当下可以做的事情中。如果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典型心理问题,自我调整效果不佳,不要逃避,可以积极寻求专业精神/心理科医师的帮助,接受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记者:易雯

通讯员:张峻弓

编辑:杨军慧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这个集成式智慧管理平台超有料!

 普陀的他们争做“靠谱”答卷人,奋力冲刺创城大考

 气温继续下探,您的冬季防寒保暖知识到了

 擅自倾倒建筑垃圾,看这群普陀人如何侦破

 孩子阳了怎么办?一文读懂如何护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