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着睡”好处多!普陀这支团队规范指导患者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
“阿姨,你慢慢地向左侧转,然后趴下去,这个垫子垫在胸口,脚下也垫一个。”在4名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杨阿姨开始了一天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在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简称万里社卫)病房里,俯卧位通气已经成为患者们非常熟悉治疗方式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广俯卧位通气治疗,在利群医院驻点专家王晓琳指导下,1月10日,万里社卫成立了一支由全科医师、呼吸科医师和康复医学科医师共同组建的团队,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专项培训
简单来说,俯卧位通气就是趴着呼吸,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且有效的呼吸治疗方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明确指出,具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12小时。其原理是,人在趴着的状态下,背部通气明显改善,心脏下面通气不良的肺组织明显减少,并且由于背侧血流多,通气与血流比例更恰当,分流显著减少,肺泡充分复张,进行呼吸通气换气。同时受重力作用,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肺炎产生的一些痰液也更容易咳出。市级重症专家组成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颖川表示,俯卧位通气可以更好改善新冠病毒感染后的胸闷气急等呼吸窘迫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
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万里社卫这支团队由康复医学科牵头,指导病区对符合指征的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自从团队上线以来,积极在病房里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呼吸康复科普教育,倡导“趴着睡”,引导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做到“应趴尽趴”。
观察患者俯卧位通气情况
“许伯伯,你看你隔壁的张阿婆趴得多标准啊,她的血氧饱和度前天和你是一样的,今天就比你好了不少,你也试试俯卧位吧。”万里社卫康复科主治医师邹钒在例行督导俯卧位治疗中发现患者对这样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知晓度不够,存在“趴着就能好?”之类的疑问。“最好的证明就是患者自己,我们在前期推广中,已经有患者经过持续的俯卧位治疗,血氧饱和度得到提升。”邹钒口中的患者张阿婆就是典型案例。今年68岁的张阿婆,患有糖尿病、脑梗死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病毒性肺炎,呼吸困难,伴有胸闷气急,入院时指脉氧血氧饱和度只有88%左右,高流量面罩吸氧下只能达到91%。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一天趴3个四小时,并密切关注着张阿婆的生命体征。经过两天的治疗,张阿婆在低流量面罩吸氧下指脉氧的氧饱和度就达到了95%。
张阿婆和她的家属也成了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宣传者,“真的很有效,有条件的病人都要试一下。”患者家属说。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实施需要规范谨慎,特别是危重患者,需要在护理团队的合作下进行,避免致命性并发症,如各种血管通路意外拔管和撕脱、气管导管移位和阻塞的发生。团队的成立,可以更有效、更规范地为患者提供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支持。”万里社卫康复科主治医师邹钒表示。
记者:易雯
通讯员:丁睿丰
编辑:尉澜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