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接纳、用爱关怀!普陀这条心理热线为他们“打开”……
“我再也扛不住了,我快崩溃了……”随着心理援助热线的接通,电话那头传来了抑制不住的痛苦倾诉。
“这样电话,我们接听得太多太多了。”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感慨,“这是一位孤独症患儿的母亲,尽管她已经对孩子患病的情况有了认识,也知道这个病非常难治,但她仍然坚信,只要她和孩子都不放弃、拼命努力,一定会改变孩子的现状。在这样的信念驱使下,这位母亲逼着自己和孩子去为各种可能做尝试,心灵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打来这通电话,不仅想咨询治疗的问题,也想找到一个可以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的“出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明确将孤独症列为精神残疾,医学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数据显示2016年时我国有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1000万,总体患病率在1%左右,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率已居我国各类精神残疾之首。而在这1000万人中,0-14岁的患儿可能有近300万,这也意味着有无数家庭正生活在无尽的煎熬中。
2017年起,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在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021-66055120)。多年来,热线团队成为无数空荡灵魂的心理“树洞”。2021年9月,普陀心理援助热线同步纳入了“962525上海市心理热线”,24小时全力保障上海市民的心理健康。这样一条热线也成为很多孤独症患儿家庭的“知心朋友”。
善做“心理树洞”
让倾听更有温度
“接线的过程中,孤独症患儿的家属都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来。有的是因为难言之隐,不便和亲朋好友诉说;有的是长期‘吐槽’,浓重的负能量让亲朋好友都避之不及。”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找不到更好的情绪宣泄口之时,24小时的心理援助热线成为他们随时随地的‘心理树洞’。”
接听心理热线
做“树洞”不是件易事。既要做到不批判、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想法,还要能全情投入的理解对方,即使对方的认知和行为并不一定正确,但也要极大的包容和接纳。在心理咨询师查莉看来这还不是最难的,“有的求助者的讲述繁杂而冗长,咨询师要快速分辨有用的信息并引导对方不偏离正题;有的求助者情绪低落,对于原因又不知从何讲起,咨询师就要抽丝剥茧,从每一句的陈述中抓关键词去‘刨根问底’。心理咨询师在接听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因此每一次咨询结束都会很累……”
而每一次听到来电者最后那句“跟你讲过之后,我心里舒服多了。”咨询师们就会觉得这个接听特别有价值。
发挥专业优势
让疏导更有力度
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能给求助者什么样的专业帮助?这要因人而异。“大部分来电者在打电话前会求助亲朋好友。”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疾控分中心教培科副科长施丽燕表示,安慰和建议虽然都很好,但并不能带他们走出困境,最终还是需要专业人员来透过现象看本质。
开展多维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那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一开始就表达出对孩子不配合、乱发脾气的不满和愤怒,但随着沟通的深入,她内心更多是对孩子的愧疚、对自我的责备,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咨询师查莉说,“当她听到我说‘你是一个好妈妈’时,她在电话那头放声大哭,反复表示感谢,说我是唯一理解她的人。这种疏导不是简单的安慰,是直击心灵的对话,是给落寞灵魂的拥抱。”
近年来,普陀心理援助热线在成为市民抒情解困的主要通道的同时,也为孤独症患儿家庭“打开”一条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我们通过电话线去关爱、抚慰他们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疾控分中心防治科科长孙莉表示,对于有康复需求的家庭,区精神卫生中心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康复机构。
关怀和接纳,是对于孤独症患儿和其家庭最珍贵的守护,普陀的这条热线与热线背后的工作人员,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关怀和接纳着这一特殊的群体。
记者:易雯
编辑:王雨思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