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产经新闻】青年群体,体质状况亟待改善

2017-05-10 张毅 动商研究中心


摘要

一直以来,青年群体被看做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民族前进的希望。那么如何让青年群体更好地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恐怕还是那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确保青年健康,青年发展、国家发展才会有保障。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个被看作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青年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于青年的教育、就业、婚恋等十个领域的发展均有亮点表述。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青年健康作为青年发展的基础环节,同样被强调在了《规划》中。“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规划》明确青年健康发展的目标。

  

体质健康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青年群体被看做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民族前进的希望。但国家发展、民族前进并非朝夕之功,实则任重道远。那么如何让青年群体更好地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恐怕还是那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确保青年健康,青年发展、国家发展才会有保障。

  

然而,近年来青年健康的发展状况虽然出现了积极变化,大部分体质素质指标开始止跌回升,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和近邻国家相比,我国青年、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整体上仍未达到较高水平。


  

人民网报道称,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青年体质整体水平仍不高。如:大学生耐力素质不断下降、超重肥胖检出率居高不下、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攀升且有低龄化倾向等。除此,在科技进步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青年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鼠标手”“电脑脖”,“低头族”“宅一族”屡见不鲜。

  

对此,学校体育专家、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当前青年群体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

  

王宗平对记者分析称,已经工作的青年人因为生活、工作而“没有时间”“没有氛围”运动;而在校的中学生和大学生看似有时间,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初中生忙辅导、高中生忙高考、大学生玩电脑”,这和国人对于体育的认识不足、体育课被边缘化分不开。

  

可是长久以来,高考指挥棒对于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下,尤其是高中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不在少数。即使学校开展课间操运动,只通过这种运动方式也很难达到应有的运动强度和效果。

  

“我们花费多年时间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却很少关注甚至排斥发展孩子的动商。”王宗平继续表示,或许可以把体育作为高考的选考科目,通过制度来引导人们改变对于体育的认识,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让社会上形成一种崇尚体育、爱好运动的意识和氛围。

  

对此,《规划》中其实也有相关要求。譬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保证体育课时和课外锻炼时间得到落实。


  

组织青年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培养体育运动爱好,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在城乡社区建设更多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方便青年就近就便开展健身运动。鼓励和支持青年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带动更多青年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等。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实际上,健康不仅仅限于身体的无疾病。公开资料表明,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然而实际情况却如《规划》中所说:当前国内“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部分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成为了“空巢青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依赖电子产品而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法排解自身压力而走向了抑郁……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新锐中产现状调研报告》显示,95%的中产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感到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72%的新锐中产表示,睡眠质量“一般”或“差强人意”,超过1/3的人会轻微甚至严重失眠。(调查涉及49989名职场人士,80后和90后群体占比91%。)

  

就在近日,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去世的消息曾在微博上引发热议,年仅26岁的她以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经多方证实,林奕含的死因其实和长期不愈的抑郁症有关……

  

“我们现在的这批年轻人,受当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从他们出生到长大,家人就给予了他们过多的回应,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家属对于婴幼儿的关注过少过多其实都容易产生心理失调的问题。”北京中道心理健康促进中心理事长季潇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独处,更喜欢在家里玩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社交,不爱参与家庭生活等现象,其实和家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了过度关注有关。

  

至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惹”上抑郁的问题,季潇华表示,社会发展速度过快之后,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心理抗压力弱的人在压力过大后,就会出现“自我攻击”,即会把错误和问题归因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抑郁情绪。比如:轻度失眠、情绪低落等。这些可以通过和朋友倾诉、看电影、听音乐、旅游等进行缓解或消除。

  

需要注意的是,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抑郁症不仅仅是心理疾病,还可能有一定神经系统分子层面上的病变。受访专家称,如果确诊为抑郁症,要积极就诊,通过口服药物和长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来进行心理干预。

  

总之,在生活中,年轻人应该多加注意个人行为、关爱自己。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区分心理是否异常的四个标准为:离奇古怪的言语和思想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不完整(不能工作、有社交恐惧等)、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对他人造成干扰和伤害)。青年群体或者周边人群如果对照标准后发现异常,应该及时采取调整行动。  


身心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民族兴。此处的“青年强”,在受访专家看来,正是指青年群体应当首要做到身心强健。因为只有青年身心强健,一切发展事业才能有根基。

  

开国领袖毛泽东曾在1917年 《体育之研究》上发文称:“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教育先驱蔡元培说:“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王宗平认为,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于意志品德、团结互助的素质培养也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尽管社会快速发展、青年群体面临的社会压力与日俱增,季潇华坚持:“身心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也正因上述种种,《规划》不仅在青年健康领域提出系列措施,更在重点项目中强调,要推进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以足球为突破口,集中打造青年群众性体育活动载体,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使坚持体育锻炼成为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时尚。

  

培养青年体育运动爱好,经常性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操(舞)、健步走、传统武术、太极拳、骑车、登山、跳绳、踢毽等健身活动,力争使每个青年具备1项以上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等。

  

“青年人在社会上应该先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其次再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立志做大事’。”实际上,“做大事”也就是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在业内专家看来,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总会对周边、社会做出贡献。因此“立志做大事”实际也在引导年轻人向身心健康、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方向发展。

  

“如果青年群体能够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够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关系和周边关系,那么整个社会也会更进步、更积极、更加充满爱。”季潇华对记者补充说道。



相关链接


图文编辑〡朱灵玉

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请发至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