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乒乓球,开启了一段外交传奇

新华社 动商研究院
2024-09-24

4月24日,

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活动举行。

半个世纪前,

“以小球推动大球”的传奇,

是如何开启的?



1971年4月7日上午,

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中国代表团,

正与来自亚非拉国家的一百多名乒乓球运动员联欢。

国内突然打来电话。

电话内容是,

同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到中国访问。


  

原来,参赛期间,

中美运动员进行了友好交往,

美国队提出访华请求。

中国代表团将情况向国内汇报。

毛泽东作出了邀请决定。

仅仅3天后,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就来到中国。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

第一个应邀访华的美国团体。

两国彼此紧闭22年的大门,

被乒乓球“弹开”了。

 

 

与乒乓球有关的传奇故事,不止于此。

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就与乒乓球有关。

1959年4月5日,

德国多特蒙德,

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

对手甚至连庆祝的鲜花都摆到了场边。

容国团却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

连胜三局。

国球传奇,

有了耀眼的开篇。


  

1961年,

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

新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

为此兴建的北京工人体育馆,

能容纳一万五千人。

可比起人们的热情,

似乎还是不够。

 

 

省吃俭用、排长队都不算什么,

只要能买到入场券就行。

实在去不了现场,

就通过报纸广播等关注赛况。

 

 

举世瞩目的男子团体决赛,

是中日两队交锋。

当时的男团赛是9盘5胜制。

一番激烈争夺后,

中国队4比3领先。

轮到容国团上场。

此前比赛中,

他输了两盘。


 

关键时刻,

肩负夺冠希望的容国团扛住了压力: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偌大的体育馆,

一个小球扣人心弦。

当容国团将最后一分收入囊中,

现场沸腾了,

为中国首次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欢呼。


  

一时间,

几乎全国上下掀起了打乒乓球的热潮。

它振奋人心,

也强身健体。

孩子们一下课,

就蜂拥出去比拼几盘。

那时,物资匮乏、器材短缺,

但门板、书桌可以“客串”球桌,

排几块砖头、横一截树枝,就是球网。

 

 

乒乓球是舶来品,

大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

却在几十年时间里,

陪伴新中国几代人的心路历程,

也见证时代风云变幻。



胜了就从零开始,

败了就打翻身仗。

一个个传奇的背后,

是拼尽全力、不断创新、决不言弃。

“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

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如今,人们能选择的运动休闲方式越来越多。

但总有一种快乐,叫乒乓球。


 

“脑洞大开”的玩法,

让这个平易随和的小球,

与日常生活“无缝对接”。

男女老少,室内室外,春夏秋冬……

随时随地挥上几拍子,

心情就仿佛跟着节奏一同“起飞”。


  

乒乒乓乓的声响,

也唤起一座城市的活力。

这是武汉体育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被改建为“硚口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

去年6月,

一场乒乓球邀请赛在这里举行。

这是武汉“解封”后正式举办的首场线下体育比赛。

200多位“战疫英雄”又拿起球拍,

熟悉的一切渐渐归来。

 

 

这就是“国球”,

它成就荣耀,书写传奇,诠释精神。

我们与它有多少说不完的故事,

心里就有多少忘不了的情结。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微信ID | dongshangyjzx

投稿邮箱 | dongshangyjzx@163.com


双奥之城辉煌历程:北京奥运 百年梦圆
白岩松质疑很多学校课间十分钟“鸦雀无声”上热搜!如何把热闹的课间还给学生?
中国女足为什么行?这段视频首次曝光!
第一观察 | 总书记考察清华,透露哪些教育“风向标”?
钱伟长:百米跨栏13秒4,曾入选国足
“体育是第一学科”北京一小学到校先上体育课再上文化课|学校
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魅力
高句丽壁画中的民俗体育活动:骑马射箭运动兴盛,提倡全民健体|王朝|都城
中国“三大球”,男人玩不过女人
我国人均寿命是75岁,而教师的平均寿命仅59.3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动商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