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商研究院

其他

为全名健身赋予时代新意

今年是奥运年,回望全民健身发展历程,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发展、同步发展。群众体育代表队进入全运会,大众运动项目进入全运会、奥运会,群众体育赛事蓬勃发展,这对宣传全民健身、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新时代全民健身发展的新阶段,回顾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发展逻辑,扬长避短,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明确发展逻辑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劳卫制”、运动员等级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推动了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运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以普及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以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指引群众体育更广泛普及。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宗旨,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方针。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主要平台,竞技体育举国家之力,形成五级训练网,全国一盘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取得长足发展。与奥运同行,全民健身倡导人民体育,办人民满意的体育。1995年,“全民健身”被写入体育法,在法治化发展中加以认定,构成新时期体育运动新内涵。基本形成了以普及群众体育的全民健身和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的基本逻辑。《人民日报》(
2月29日 下午 2:55
其他

王宗平 | 承办国际体育赛事,重在推动社会进步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北京夏季和冬季两届奥运会、广州和杭州两届亚运会、深圳和成都两届大运会、南京一届青奥会等7次国际综合性大型赛事。这7次赛事,尽管当时的背景和形势不同、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不同,但每次都等到了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的高度赞誉和坚信当初的“正确选择”。国内更是社会反响强烈、媒体好评如潮、民众热情四射……!本人也曾大胆臆断,每次赛事都可以让举办城市发展提速5-10年。人类的一切活动,即便国情不同、民族多样、信仰不一、文化差异、价值多元,但本意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培养世界公民,同住一个地球村。体育,既有教育的作用又有文化的功能,既有道德的秉承又有情感的释放,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体育的“体”,人和本,以人为本;体育的“育”,云和月,自然和宇宙,亘古永恒。所以,体育,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亘古永恒的身体活动;是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命运动。以承办大型比赛为契机,加快城市建设,这已经成为共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亚运会、大运会、奥运会甚至世界杯(当然首先要提高国家队的足球水平),迟早会再次降临中国、降临中国更多的城市,因为我们除了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外,还有一流的体育设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热情、殷实、大方、周到的接待和服务!办好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城市形象,不能沉迷于溢美和自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整整12年的时间,各行各业都应该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只争朝夕、百尺竿头。如何借助每次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让体育助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国家治理,我们要多思考、多改变,甚至包容一点“唱衰”、多一点“悲情”…….1、面对新华社记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什么“得了便宜还卖乖”,敢多次直言“‘体育的作用被低估’在中国更为严重”?巴赫呼吁“体育回归教育”,难道在中国,体育真的与教育严重脱节吗?2、城市的建设应该是一种常态,为什么要靠承办大型体育比赛才能加速、提速呢?中国的城市为什么热衷承办体育比赛?3、中国办赛(经费)主要依靠政府,为什么不像国外能够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呢?4、每次国际体育赛事的理念、宗旨、口号等,无论文字多么精彩,其最终目标是让体育走进国人的生活、让运动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看看我们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看看“双减”后的实际效果,看看周围70%都戴眼镜的青少年学生和年轻父母们,这样的目标何时才能够实现啊?5、体育与教育孰先孰后,这里不去评说。但在中国,体育如果不与教育捆绑在一起,如果不对开发智力、不对学习有帮助,好像就没有意义!?体育能够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哪怕就这一点难道还不够吗?6、每次国际体育赛事精彩绝伦、无与伦比(国际奥委会官员到哪个国家都这么说),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举办各种国际比赛,如果不能吸引更多的国人和青少年喜欢体育、热爱运动,岂不是花了自己的钱锻炼了别人的队伍?用自己的酒瓶子装着别人家的酒?每次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都是成功与辉煌的,但愿在成功和辉煌之后:应试教育不再盛行、学业负担明显减轻、体育教师得到补充、体育课时确有增加、体育场馆多多开放、学生体质真正止跌。希望广大青少年每天有两小时心无旁骛的走进大自然、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热爱体育、参与运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希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期盼的“让孩子们跑起来”!往期推荐中考改革:体育“良好即满分”很好,语数外可以跟进吗?新华社:全国鞭陀龙大赛,在江苏溧阳举行【中考体育】
2月26日 下午 12:48
其他

【中考体育】 同为1000米“满分”:北京4’05“,深圳3’35”,竟然相差30”

龙年伊始,转瞬各省市区中考体育测试即将到来,这是一项牵动着各地家长、学校、学生关注的事情,在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要求中都明确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的现今,我们关注到,同样是中考体育,但各地考试方式、测试标准区别很大,呈现各异。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南北两地:我们以男生1000米为例,北京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良好为满分标准(以下简称“北京标准”),也就是4’05“是满分,而深圳标准满分标准为3’35”(以下简称“深圳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120分的标准是3’07”,有20分为加分,可以与测试的另一项进行平均,超出100分的只算100分,两地标准相差30”。实际上,两地标准制定的初衷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试图让体育考核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积极锻炼的“助推器”,引导和鼓励学生动起来、体质好起来。“北京标准”把降低评分要求作为推进手段,考虑的理由是评分标准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兼顾学生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弱化考试压力,减小分数差异,强化运动锻炼的过程,鼓励重在参与。“深圳标准”相对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满分为3’40”来说,不仅仅没有降低要求,反而是提升了要求,“深圳标准”男生1000米的满分和120分成绩为3’35”、3’07”。“深圳标准”分别高出5秒、33秒。考虑的理由是体育中考正是因为有了难度,那么无论是对学校、对学生、对家长,才有更强的督促作用,学生也才能真正重视体育锻炼。2024年的“北京标准”是实施的第一年,其结果估计满分率很高,而“深圳标准”已实行几年,用一位家长的话,如果说到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练,但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的,孩子体育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偏下,但通过努力拿到了满分,班上大约八成以上的学生都获得了满分。确实是,“深圳标准”不仅仅有满分的目标,还有在满分上继续提升,可以为另外一项进行补缺的激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中形成、达成一个个的小目标,事实上,深圳体育中考并没有出现考生大面积不及格的现象,甚至大多数考生都能在中考体育中拿到满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两地标准的制定都关注到了日常参与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成绩相差30秒,但折射出的却不仅仅是30秒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只有这个项目表现出的差异,对于同样学段的初中生、对于同处在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现状的当下、对于同样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究竟我们需要的是什么的评价方式与手段呢!?
2月24日 下午 1:21
其他

新时代,“中考体育”的基本原则

01体育必考,无须争辩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
2月4日 上午 11:36
其他

中考改革:体育“良好即满分”很好,语数外可以跟进吗?

2023年11月24日,《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公布,中考体育分值由原来的40分提高到70分,占中考总分530分的13.2%,从2024年中考开始试用。其中有这一条备受关注,评分标准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进行科学调整。据介绍,本次公布的评分标准针对原有的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5个项目,在全面分析2017年以来体育中考、抽测、统测数据基础上,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7个新增项目则按照难度不高于原有项目科学制定了评分标准。短时间内,该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好评如潮,中国青年报标题新闻:体育中考不是选拔运动员,“良好即满分”回归了初衷。认为该举措减轻了学生准备体育中考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实现强化校园体育的初衷;澎湃新闻“良好即满分”,放宽体育中考标准并非是弱化校园体育,认为调整考试评分标准,是为了防止体育中考过度应试化,绝不是要弱化校园体育,在为学生和家长减负的同时,也对体育老师和学校原来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善之区的调整所传递出的信息,值得其它地方领会学习。新京报快评标题新闻是,“良好即满分”,让中考体育无需“卷”。认为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中考体育科目的调整,新增项目但不增难度,所有项目达到良好即满分,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突出了健康导向,可以说是让体育中考回归强身健体初衷的有力举措。2024年
1月29日 下午 12:17
其他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2019年9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纲要》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极大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极大提高,体育对外和对港澳台交往更活跃、更全面、更协调。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纲要》针对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五个方面战略任务。一是从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等方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二是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推进职业体育发展等方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三是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体育市场监管等方面,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转型新动能。四是从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等方面,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五是从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流,服务大国特色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纲要》还明确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普及、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国家体育训练体系构建、科技助力奥运、体育产业升级、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志愿服务与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等九大工程。《纲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加强体育政策规划制定。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完成。文件原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8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纲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二)战略目标。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男子项目与女子项目、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等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发扬;体育对外和对港澳台交往更活跃、更全面、更协调,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方面。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二、战略任务(一)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紧紧围绕便民惠民,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强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级联创活动,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区、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重点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健身公园、社区文体广场以及足球、冰雪运动等场地设施建设,与住宅、商业、文化、娱乐等建设项目综合开发和改造相结合,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权属单位物业附属空间。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制定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大健康理念,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面向全民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评定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各类民族民间民俗传统运动项目。建立群众性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发挥全国性体育社会组织示范作用,推进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完善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普及冬奥知识和冰雪运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分布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的智慧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依托已有资源,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分析应用。(二)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完善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坚持开放办体育,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国家队运动员选拔制度,充分调动高校、地方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综合评估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统筹各项目发展,建立竞技体育公共投入的效益评估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加强优秀运动队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训练体系。统筹国际国内体育科技资源,构建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加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和医疗保障工作。加大对训练基地科研、医疗、文化教育等支持,把若干现有基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训、科、医、教、服”一体化训练基地。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与国际接轨的体育竞赛制度,构建多部门合作、多主体参与的金字塔式体育竞赛体系,畅通分级分类有序参赛通道,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深化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全国青年运动会改革。支持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形式多样的系列赛、大奖赛、分站赛等。做好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在保持传统优势项目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基础项目;持续加大冰雪项目选材力度,恶补冰雪项目短板,不断提高冰雪竞技水平;扎实推进备战工作,全面加强科学训练、赛事平台建设、反兴奋剂、综合服务保障等工作,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一流队伍,确保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全项目参赛,取得我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道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三大球”训练、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科技助力,提高“三大球”训练、竞赛的科学化水平。挖掘“三大球”项目文化,提高大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组建职业联盟。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俱乐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体育经纪人制度,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和职业体育特点的职业运动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体育联赛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培育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体育全产业链条,促进体育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体育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示范应用,引导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和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与制造,显著提升体育用品供给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体育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完善健身教练、体育经纪人等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扶持体育培训、策划、咨询、经纪、营销等企业发展。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鼓励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市场开发,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扩大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促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支持各地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市场的配置作用、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体育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体育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体育企业信息归集机制,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四)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精心培育和发展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文化。完善中国体育荣誉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和单项体育协会打造褒奖运动精神的各类荣誉奖励。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开展体育文物、档案、文献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工作。开展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挖掘体育运动项目特色、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讲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项目文化故事。培育具有优秀品德和良好运动成绩的体育明星,组织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开展公益活动。以各类赛事为平台,举办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为契机,弘扬冰雪运动项目文化。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创作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鼓励开展体育影视、体育音乐、体育摄影、体育美术、体育动漫、体育收藏品等的展示和评选活动。(五)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体育交往,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国两制”事业。构建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深化与亚洲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的体育交流合作,务实推进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互利合作,巩固和发展与非洲和拉美国家的体育友好关系。引导、支持和鼓励体育类社会组织、体育明星、大众媒体、体育企业、海外华侨等在体育对外交往活动中发挥作用。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体育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政府间人文交流活动,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合作框架下的体育交流活动。制定实施共建“一带一路”体育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体育交流。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体育旅游方面深度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精品体育旅游赛事和线路。提升中国体育国际影响力。实施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对标奥运会要求,完善规则、标准,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通过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平台,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发展。拓展对外传播优势平台,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扩大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化对港澳台地区体育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内地与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支持港澳体育事业发展。邀请港澳相关人士参加和观摩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支持港澳申请和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积极稳妥地开展两岸体育交流合作,强化两岸体育交流机制。坚持在“奥运模式”框架内,妥善处理国际体育活动中的涉台问题。三、政策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教育、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科技、民政、外交、住房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如期完成。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强国建设。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在体育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落实体育税费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督查。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用地需求,建立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标准和评价制度。研究完善建设用地标准,在国家土地政策允许范围内,保障重要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必要用地,并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海峡西岸等区域内体育协调发展。加快在海南建设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挖掘中西部地区独特的体育资源优势,形成东、中、西部体育良性互动格局。丰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体育生活,做好体育援疆、援藏工作。(四)加快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定全国体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建立健全适应体育行业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选派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出国(境)培训、留学,支持与海外高水平机构联合培养体育人才。开展体育引智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五)推进体育领域法治和行业作风建设。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加快体育领域相关法规文件立改废释工作。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体育赛事、体育市场经营等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服务。强化体育执法,建立体育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专项治理。加强运动队党建和运动员、教练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运动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修养。各类体育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企业规范经营。(六)加强体育政策规划制定等工作。制定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以及包括“三大球”在内的各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体育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以及运动水平、赛事活动、教育培训等体育服务领域的规范和标准制修订。进一步完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统计制度。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重大工程专栏重大工程一
1月26日 下午 4:57
其他

以深刻的体育教学改革回应时代需求

青少年身心健康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研发现,近年来,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老问题,如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有所改善,但下降趋势依然存在;与此同时,超重肥胖、视力下降、姿态不良等新问题日益凸显。更需要注意的是,近5年来,直接威胁青少年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趋势。毋庸置疑,运动不足是导致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突出的一项重要原因。近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促使关于学校体育的各项政策、规定密集出台,从顶层设计上为青少年构建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但现实生活中,仍有种种因素妨碍着青少年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和充足的运动。
1月24日 上午 9:52
其他

王宗平10年的“减负”呼吁,为了学生体质健康

【编者按】从1955年国家发的第一个“减负”文件,一个甲子年过去了,前前后后也几十个“减负”文件了。然而,“减负”顽疾深重,越减越负。“减负”就像时代的列车,疾驶而来,有些人在车上有些人在上车的路上,但有些人守护者这辆车能够安全、时效、又能通向下一站!时代性的迎来了“双减”,但王宗平的顾虑和思绪并未完全得到舒缓和消解,反而有了更多忧愁。请回头看看我们一路高声呐喊是为了什么、要到哪里去!我们小孩的健康和快乐从何处寻回又该从何处找到栖息,未来他们的模样我们今天能看到吗!如果不行那都皆因我们奋起无力、不够真诚!如果我们不能够还孩子真正的健康和快乐,那我们也就不会拥有真正的教育!2013年:学生减负,须落到实处!01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尚在征求意见中。不留作业、不统一考试、取消百分制等都是老话题!学生负担重体现在:四多:科目多、课时多、书本多、作业多;三少:睡眠少、劳动少、户外活动少;两重:书包重、近视重;一差:体质差!关键要降低教学大纲要求、降低考试难度!编者说:13年王宗平在关注学生“减负”问题时,就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从当时学生主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总结性观察与研究。为学生“减负”的摇旗呐喊声从此拉开时代性序幕!2014年:胖瘦是个人权利,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关键在减负!02编者说: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为什么减负会与学生体质健康有关系呢,学业压力的来源就是学习成绩。在这样一个推动力下,学校、学生、家长成为一个牢靠的三角体密不可分,为成绩奋斗而誓死不渝成为“三位一体”的“总目标”。问题频出,“社会放大镜”不断在把孩子的健康问题摆在时代面前,我们真正的在追求在哪里?是什么?该如何办?2015年:减负,也永远在路上!03#减负,也永远在路上!#
1月23日 上午 8:26
其他

新华社‖“中考体育100分”“零近视小学”“最严体育校规”——学校体育工作的“云南探索”

近年来,云南的学校体育工作引发社会关注。云南不仅成为全国第一个把中考体育调整为100分的省份,还出现了一所没有“小眼镜”的“零近视”小学,而云南大学“体测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的做法也被称为“最严体育校规”……在这些敢为人先的做法背后,是云南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大胆尝试和探索,他们的初心只有一个:为了孩子们的健康。“中考体育100分”带来变革2020年11月30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印发,该省中考体育由原来的50分提高到100分,云南成为全国首个把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的省份。方案规定,中考体育由原来的“三年一考”变为“一年两考”,每学期均采用“随时考”和“定时考”相结合。考试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学生最终成绩由六个学期考试成绩和第四、六个学期体质健康测试得分组成,并赋予比赛竞赛加分。体育成绩不再是只考体能,而是要考体质、体能、技能与竞赛,方案甚至考虑到了学生个体差异。从效果看,云南以体育中考改革的“小切口”,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大变革”,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初中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20年42.04%提升到2022年58.21%;云南中小学初步构建起全员覆盖、人人参与的常态化校内联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开好体育课程、开足体育课时、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局面正在形成,体育课与语文课、数学课已然成为云南的“大三门”。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中考体育100分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经常锻炼,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同时,加速学校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让校长和家长更加重视体育。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的学生练跑步。“零近视”小学没有秘密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乡的湾塘小学,多年来一直保持零近视率,全校538名学生视力均为5.0或以上。这所寄宿制小学没有“小眼镜”得益于每天三小时的户外运动。大课间、体育课、课间10分钟、课外活动,一个不少。只要下课铃响,操场会被瞬间“点燃”,哪怕喜静不好动的女生,也会被老师鼓励出去走走。学校严禁拖堂,哪怕课间10分钟,孩子都是挂着汗珠回到教室。体育课更是学生最爱,即便器材不丰富,老师也会创造项目陪孩子玩。课后,各种体育兴趣班纷纷开展,其他科目的老师也会加入其中……如今,湾塘小学保持“零近视”的方法已不再是秘密:每天三小时户外运动;在校不用电子产品;绿植环绕;营养均衡;10个半小时睡眠。正是印证了“孩子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就可有效降低近视率”的科研结论,让这所小学成为了教育部推广典型。据了解,目前云南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热爱运动的湾塘小学孩子们。新华社记者
1月19日 上午 9:59
其他

两年前上热搜的“最严体育校规”执行怎样了?

新华社昆明12月6日电(记者岳冉冉)“体质测试不合格,拿不到毕业证”曾在2021年登上热搜,爆火网络。如今,距云南大学出台这一“最严体育校规”已逾两年,学校执行情况如何,学生体质有何变化?带着疑问,记者近日到该校做了回访调查。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全国首家!温州龙舟学院揭牌!

12月4日,全国首个龙舟学院——温州龙舟学院在温州大学揭牌成立。温州大学党委书记张健,温州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宏,中国龙舟协会副主席、浙江省龙舟协会主席王成云,温州市龙舟协会主席亓宾,温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潘玉驹出席,校体育与健康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以及龙舟队成员参加揭牌仪式。张健讲话。他对龙舟学院的建设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努力构建龙舟运动传承发展体系,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色、高校特点的中华龙舟运动传承发展模式;二要努力扩大温州龙舟学院品牌影响力,广泛举办各类龙舟相关主题活动,深化与全国各地龙舟基地互动交流,将龙舟学院打造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龙舟人才培养、龙舟运动与龙舟文化研究的基地;三要努力挖掘瓯越龙舟文化内涵,进一步普及推动龙舟文化,讲好龙舟故事,将龙舟学院建设成为宣传温州精神和温州龙舟文化的金名片,打造新时代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窗口。张志宏对龙舟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温州的龙舟运动呈现出竞技水平高、群众参与率高的良好发展态势,龙舟文化也得以在温州这片沃土传承与弘扬。弘扬龙舟文化,发展龙舟运动一直是市体育局的重点任务。以龙舟学院成立为契机,整合浙江省龙舟协会、温州市体育部门、温州大学多方的力量,促使龙舟运动、龙舟文化登上新的台阶,将进一步助力提升温州大学的办学特色水平。他对龙舟学院发展提出建议:一要大力发挥龙舟相关人才的分层培养培训的职能;二要积极激发助推体育产业和龙舟产业发展的动能;三要有力拓展对龙舟文化的系统研究和咨政的功能;四要依托高质量举办系列龙舟赛事活动,不断激发载体品牌辐射的效能。王成云希望温州龙舟学院能够成为一个研究文化、挖掘文化、弘扬文化龙头载体,并能系统谋划,做大做强,走在全国前列,最终走向世界,走进奥林匹克大家庭。他还对传承打造龙舟文化、提升农村龙舟运动水平等提出宝贵建议。张健、张志宏、王成云、潘玉驹、亓宾、张文健共同为温州龙舟学院揭牌。近年来,温州大学持续深入践行“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战略,高质量推进体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等工作。学校水上运动队、排球、篮球、足球等运动队近年在全国、省内各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我校男子排球队连续3年蝉联省级比赛冠军,代表浙江高校参加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公体女子篮球队夺得浙江省第24届大学生篮球联赛女子甲B组冠军;男子足球队荣获2023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男子丙组冠军;水上训练队历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皮划艇锦标赛获18金17银10铜。我校龙舟队自2016年建队起,多次参加国际级赛事,在19年中国首届龙舟世界杯比赛中,获6金1银2铜;获国家级赛事——中华龙舟大赛4金、6银、4铜;省市级赛事20余枚金牌,为温州龙舟事业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温州是中国龙舟名城,温州瓯海是中国龙舟文化之乡,温大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温州市体育局、浙江省龙舟协会、温州大学三方通过“政府引领、协会支持、高校依托、多方共建”的指导思想,围绕温州市“社会力量办体育全国试点、国家运动健康城市”的主题,共同推进温州龙舟学院成为龙舟运动发展和龙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打造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龙舟人才培养、龙舟运动科学与文化研究、龙舟文化传承与发展之路,努力成为中国龙舟运动的领跑者。往期推荐全中国最低调的贵族,都在划龙舟龙舟经济,何以乘风破浪龙舟居然还能这样划!吕艳丽:龙舟战队金牌女“掌门”出品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儿童肥胖中藏着多少误区?

18名儿童患者中,有15个体形消瘦的孩子,胖小孩只有3个,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夏露露一天接诊的患者情况。但如果将目光转移到住院病房,比例发生了反转,病房里更多是因为肥胖引起并发症而住院的孩子。夏露露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临床上,儿童肥胖比消瘦会引发更多疾病和危害,但家长更多关注的只是孩子消瘦影响身高。”8岁的辉辉身高1.29米,但体重已经达到了40公斤,属于肥胖的范畴。由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不达标,影响了体育成绩,学校要求“叫家长”。辉辉从小由奶奶照顾,奶奶带辉辉来到医院不解地问:“辉辉胖胖的体型加上开朗乐观的性格,到哪都是人见人爱。小时候胖,长大自然就瘦了。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减肥,会不会影响健康?”孩子胖胖的是好事吗“儿童期肥胖会并发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性早熟等,严重的还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Ⅱ型糖尿病等。有研究表明,肥胖的儿童骨龄超前的风险更高,而骨龄超前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提到儿童肥胖的危害,夏露露担忧地说:“胖孩子还可能会被歧视,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已达10%。这份报告预计,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将达到65.3%,其中,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这一比例将达到31.8%,学龄前儿童将达15.6%。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和素养,政府、社会、个人应多措并举、密切协作,在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最终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打下基础。儿童肥胖比“中年发福”危害更大。儿童期肥胖是引起成人肥胖及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孩子成年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概率增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多省份将BMI指数纳入体育成绩,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身高与体重情况,但这其中也存在许多误区需要厘清。胖小孩不是吃得太好恰恰是吃得太不好啾啾同样因为BMI不达标被妈妈带来营养科。在确诊为肥胖后,啾啾妈妈称,孩子是吃得太好,营养过剩了。夏露露听到后,立即纠正:“从广义来看,孩子超重肥胖、过于消瘦、微量营养素缺乏都属于营养不良。孩子超重肥胖的确是吃出来的,但不是吃得太好,恰恰是因为吃得不好、不均衡。”肥胖主要分为没有疾病因素的单纯性肥胖和有疾病因素的继发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由垂体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而单纯性肥胖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环境因素包括膳食平衡失调,运动过少,睡眠少,情感忽视等。据夏露露介绍,在门诊遇到的肥胖儿童中,有95%都是单纯性肥胖。总能量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简单来说,大部分孩子的胖是吃出来的,不是吃得太好,而是吃得太多、营养不均衡。夏露露在门诊的感受得到了科研论文的数据支撑。据《中国2016-2017年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状况及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6-17岁儿童粮谷类和畜禽肉摄入充足,甚至过多;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坚果和大豆类摄入不足。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学龄儿童主食和肉都吃得太多。儿童营养不均衡大多是因为家庭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这些家庭在饮食方面大多存在以下问题:不吃早餐、三餐不固定,经常食用肉类、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能量密度食物,饮食中食物多样性不足等。儿童减重也离不开父母的督促。“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关键看你怎么教,通过日常门诊接触患者可以发现,家长教得好,孩子减重很快;家长教得不好的,孩子根本没法减重。”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闫秋实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被医生告知孩子超重,而超重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成绩。这位一贯主张“放养”孩子的家长对此不以为意,甚至自嘲是孩子减肥路上的一座大山。今年年初,因为工作的关系,闫秋实接触到了一名儿童营养专家,这才了解到儿童肥胖竟然有如此多危害。下定决心的闫秋实带孩子来到医院营养科定制专属减重方案,一个月内孩子就瘦了将近10斤。腰围身高比、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综合判断是否肥胖谈到来营养科挂号问诊的孩子家长,夏露露认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始终无法正确判断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营养健康状况,不是过于焦虑就是过度不在意。”夏露露说,“一说到肥胖,很多人便会想到体重,认为体重是判断肥胖的主要依据。其实不能仅凭肉眼观察来判断儿童是否肥胖。”正确判断孩子是否超重肥胖,是帮助孩子达到科学营养饮食、保持健康体重的第一步。儿童肥胖的判定应参照科学依据,在判断时至少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腰围与身高的比值、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国际上大多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人属于偏瘦、正常或者肥胖体型,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若BMI大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95百分位,属于肥胖。也就是说,如果将100个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BMI指数从高到低排列,前5名便属于肥胖。此外还可以参考腰围身高比、体脂率来判断孩子是否肥胖,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理想的腰围(cm)÷身高(cm)值应小于0.46。男孩和12岁以下女孩体脂率应该小于20%,12岁以上女孩体脂率应小于25%,超出以上范围属于肥胖。对于超重肥胖的儿童,减肥要与成人一样“管住嘴”“迈开腿”。浩宇和爸爸妈妈来到营养科时,三人的体型相仿,肚子上都戴着两层“游泳圈”。夏露露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很常见,一般父母吃什么,孩子也会跟着吃,长此以往,孩子随父母就长成了一个体型。”浩宇确诊肥胖后,夏露露向浩宇父母推荐了医院7月即将开展的减重训练营,却被浩宇爸爸一口回绝。事后,浩宇爸爸说:“这种减重夏令营就是把孩子丢进去挨饿的,我可舍不得。再说同样是饿,我们自己在家给孩子饿一饿也瘦下来了。”夏露露说,这是肥胖患儿父母又一个常见误区,“孩子减重‘管住嘴’并不能仅仅靠饿,单纯依靠节食来减重是非常不科学的。节食会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健康理念培养需从娃娃抓起夏露露介绍,有减重需求的孩子首先需要改变进食习惯,把吃饭的速度放慢。在日常饮食中,主食要注意粗细搭配,粗粮可以占到主食摄入量的1/3;荤素搭配,肉类尽量选择优质高蛋白,每餐多吃蔬菜;可以将酸奶、坚果、豆类、可生吃的蔬菜、水果等作为孩子的零食,但需注意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超过3次,量也不宜过多;尽量不吃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同时,科学减重绝对不是一蹴而就,应遵循递减法则改善饮食结构。长跑、游泳、跳绳、踢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对控制儿童肥胖非常有益。研究表明,4岁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7岁时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风险,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心血管结局。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工作目标,预防和控制我国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降低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等,必须从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开始。每次门诊接诊遇到7岁以上营养不良的孩子,除了解答患儿父母的疑虑外,夏露露还会不厌其烦地用孩子能听懂的语句单独向孩子讲解营养不良的危害,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确、科学的。“孩子是很懂道理,也是最能接受新观念的。健康生活其实就是观念意识影响行为的后果。健康理念意识的灌输需要从娃娃抓起。”夏露露说。往期推荐瑞士滑雪运动员Andri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提高孩子平衡性与柔韧性的6种运动

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讲,暑假不仅可以玩,还可以通过科学地玩锻炼出健康的身体。今天推荐6种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平衡性与柔韧性的运动。平衡性运动01:单脚接球单脚站立于地面,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用手接住家长抛出的球(网球等)。02:跳跃单腿站双腿起跳,单腿落地站稳。落地后,膝关节微曲。双侧交替进行,每侧腿进行5次。03:单腿转身跳单腿站立,起跳并在空中转体90度后,单腿落地站稳。双侧腿交替进行,每侧进行5次。柔韧性练习01:手足行走站姿,俯身向前,手在地面上小幅度行走,保持身体平直,直至达到最大幅度。然后,前脚掌着地,小步向前快速行走,保持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幅度。进行6-8次。02:腘绳肌牵伸坐位,一侧腿伸直,另一侧腿屈曲至于膝关节附近,保持背部挺直和膝关节伸直的状态下,使用腹部向前触够膝关节。持续30-60秒,交替进行2-3次。03:肩部柔韧性站位,一手从头上、另一侧手向下,双手尽力互相触够,注意触够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用力,防止身体扭曲变形。双侧交替进行,6-8次。往期推荐瑞士滑雪运动员Andri
2023年8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王宗平:体育,就是一种挫折教育

据调查,2023年7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和干旱灾害为主,风雹、地震、沙尘暴和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601.8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47人。近期全国已有多起溺水悲剧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暑假以来,已经发生29起溺水事故,47个孩子溺亡。5月13日,新华社发布详细的采访报道,还原了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从监控等多项证据来看,这个年轻的生命的确是死于自杀,诱因几乎可以断定为抑郁症。青少年抑郁乃至自杀,是个沉重的议题。这样的悲剧,近年来频频发生。年轻的生命身体健康、前途大好,却自己选择戛然而止,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男孩自杀的直接原因究竟是情感受挫,还是压力太大,我们无从知晓。可是,男孩内心的无助和挣扎,一定是持续了很久,重到他再也熬不下去,才会在母亲节的早上,一跃而下。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开幕

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8月9日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开幕。这也是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体育盛会,本次赛事有来自全国390所高校48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报名参赛,规模创大田赛历史新高。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任清华,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爱龙,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主席、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钱桂仑,安徽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军,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方泽,中国田径协会竞赛部副部长李国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秘书长、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清华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马新东,以及承办地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主持。开幕式现场图主席台就坐嘉宾在升国旗时肃立唱国歌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任清华宣布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安徽省副省长任清华宣布第21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人民日报》刊文:体育课不能“三无七不”,要有强度

编者的话: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性环节。近年来,校园体育课程改革、创新性体育活动等在各地有不少开展,如何上好体育课也有了更多尝试。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中《关于出台刚性措施强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提案》作出回应,再次强调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破解老问题要打开新思路,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司其职、汇聚合力。列队、跑圈,然后解散各自活动,甚至改上语数外等“主课”……这是不少“80后”“90后”学生时代的体育课记忆。课时被挤占、内容没意思……这样的问题并不鲜见。体育课是培养青少年体育素养、提升青少年体质的重要平台。也应当看到,体育课这个本该打牢基础的环节始终有不扎实、不到位的问题。近年来,各地不少学校也在进行积极探索。体育课学什么?怎么上?怎么考?在越来越多的实践回应中,人们期待着更深层次的变革和突破。保量更应保质,体育课需放开手脚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中《关于出台刚性措施强化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提案》作出回应,提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这也是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各项政策规定中普遍强调的硬性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为4节课,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节课,高中阶段每周2节课。据介绍,调查显示,近5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开课率已经从不足50%提升至60%以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对此表示:“中小学体育课无法开足开齐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体育课的质量问题,尤其是体育课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安排,离科学、有效还有一定差距。”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总结目前中小学体育课普遍状况是“三无七不”,即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在他看来,体育课不该变成活动课,内容不应只有简单的踢腿拉伸、列队跑圈,要具有持续一段时间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负荷。北京的杨女士对自己小学时参加垒球训练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课上的练习总能出一身汗,肌肉也在酸痛中形成了动作记忆。而如今,不少家长担心体育课运动量过大,孩子吃不消,一旦出现跌打损伤等问题就会找学校“要个说法”。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认为,这是学校提升体育课强度的掣肘。“开展体育课不能因噎废食,课程难度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随着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事故率也会大大降低。”季浏表示,学校应该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提前摸底,对体质较弱和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给予特别关注,因材施教,以此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做好课程设置,体育课要突出个性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的学生小黄曾经性格内向,体质偏弱。小学时,她被健美操项目吸引,慢慢融入学校的体育活动中。现在,初二的她养成了晨跑的习惯,每天早晨,都要带着弟弟在小区里跑上几圈。早早在孩子生活中种下体育的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悉心呵护,幼苗才能茁壮成长。因此,体育课内容在不同学龄段应当有不同侧重。“小学阶段以一般性体育游戏和运动项目游戏的体验学习为主,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进入中学,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1—3项体育技能,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季浏说。不同地区学校规模、班级人数不同,体育课教学方式要因地制宜探索,不断创新。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江华举了个例子:“看似是‘固定节目’的课间操也能玩出花样,如果让大家根据不同音乐编出不同的动作,看看哪个班能收获最多的掌声,就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变化中不断尝试,孩子的天性也得到了释放。”精细化管理、鼓励学生彰显个性是一种趋势。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打破常规实行“560课程模式”,将学生的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整合成每周5天、每天一节60分钟的体育课,还采取走班制,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健美操、球类、旱地冰球等多种项目的选择。“每节体育课的时间增长,内容更充实,可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增加了,体育锻炼的效果更好了。”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体育教研组组长刘娓楠说。丰富青少年体育锻炼活动形式,教育部提出要聚焦“教会、勤练和常赛”3个方面,引导学生除了学会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外,还要通过竞赛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执行校长徐琳介绍,学校每周都有全员竞赛课,每年都举办校园体育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己做赛事策划、参赛、裁判、宣传,在深度参与赛事的过程中以体育人,孩子们精神面貌的改变非常明显。”改革体育考试,体育课应培养习惯学校体育课开展得好不好,校方重不重视很关键。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研院体育教研员车纯感触很深:“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会意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只是在面临与其他考试学科‘争时间’的时候,往往无奈地在体育课上作出让步。”这样的感受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象:学校体育有时会沦为考前的“一阵风”。上世纪90年代,中考加试体育开始推行。客观来说,这对提升青少年体质发挥了一定的“指挥棒”效果。根据中国教科院的调查统计,14—16岁青少年身体素质处于较高水平,这得益于中考加试体育,但小学低年级,高中二、三年级和大学阶段还处在学生体质健康的较低水平阶段。在吴键看来,体育考试依然是现阶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去年年底,云南省对中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分值从过去的50分升为100分,中考体育由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技能体能考试以及体育竞赛成绩等组成。“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有具体举措。”吴键说。“为了避免学生因应付考试而对体育产生厌烦,考什么和怎么考至关重要。”季浏认为,体育中考不该成为“一锤子买卖”,要在中学阶段年年考,让学生“一天不锻炼就浑身不舒服”。此外,考试内容也应该由侧重单个技术向掌握完整运动转变,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和体育考试真正或至少较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通过考试带动体育教育,在当下也许是“不得不为”。“也要看到,体育本不该被考试束缚,现在考试是为了将来可以不考。未来有一天,当体育自然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组成部分,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快乐,并伴随一生,我们就不再需要体育考试了。”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员孙卫华说。《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冠军”在读院校统计表

2023年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式收官。在这场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上,中国代表团以103枚金牌、40枚银牌、35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及奖牌榜之首,奏响了大运最强音。这些高校,冠军超多!小编整理了成都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冠军毕业或在读院校,共有来自69所院校的194名学子在本次大运会中夺得冠军:一直以来,体育类高校的学子在各类赛事中被关注程度最高,他们在本次大运会中亦不负期待,展现出了超凡的竞技状态!成都体育学院堪称本届成都大运会的超强“冠军摇篮”。来自成体的运动健儿们,不仅“制造”了中国代表团首金,“武”力超群,更有人组成了一支“战队”,作为本届大运会中国代表团里面唯一一支来自同一个学校的团队,在学校里豪取大运冠军——7月30日,由成体艺术体操队肖明欣、严之庭、陈玟珊、陈佳琪、赵红玉、李雪瑞6名学子组成的中国艺术体操队,获集体全能冠军!而见证他们夺冠的比赛场地,正是成体综合馆!真·家门口夺冠,成体人,太酷了!成体艺术体操队图源:成都体育学院
2023年8月9日
其他

成都大运会 | “大国器材”撑起国际体育舞台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记者林德韧、谭畅)成都大运会体操比赛,一名美国运动员热身时双杠出现一头下沉,后续调查发现,这一事件的起因并非器材质量,而是因教练员调整双杠杠距后未扣上双杠的一头锁柄。最终,运动员未受伤,顺利完赛。这一插曲引发了网络关注,也让大赛上的体育器材保障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2023年8月7日
其他

王宗平:大学生体质下降,中小学体质下降不下降?

近些年来,无论是官方报道还是学界研究成果,都向社会透露这样一个信号: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中小学出现“好转”。学生体质下降,是比对1985年第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原始数据(不同年龄段)而得出的结论。几乎每5年一次至今已经八次了,真正发现问题并且引起高层关注的是2005年底第五次测试结果,所以2007年5月出台了号称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中央7号文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每隔5年的全国体质健康数据均显示:1、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但小学好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好于高年级),初中好于高中,高中好于大学,大学一二年级好于三四年级。2、由于初三年级的体育中考,体质好转的“拐点”出现在初三年级,并且能够延续到高一,到高二、高三又下降,下降趋势蔓延到大学。其中的原因这里不去分析,但还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全国每年近3亿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都是由基层数几十万的大中小学,自行组织、自己测试、自己上报的。还有的地区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合格率达不到95%以上,数据都填不进去.......;二是(仅举例),根据《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报告(2015)》,其中有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2014年教育部对全国大中小学体质测试上报数据进行抽查复核,抽查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比例,小学为38.6%,初中为23%,高中为20.2%,大学更是低至14.1%。这意味着,国内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上报数据造假严重。试想啊,大学的应试压力毕竟没有中小学那么大了,体育活动的开展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的。南开大学官方公开的数据显示,2022年本科毕业生4138人,2688人体测合格,合格率为64.96%,学校为体测合格的学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
2023年8月3日
其他

教育部长怀进鹏 || 在成都大运会学术大会上作主旨报告(全文)

中国学校体育的时代新起点成体校友跨省任副省长第三十三届中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在鄂尔多斯举行出品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成都大运会 || 教育部长怀进鹏,对“大学体育”的四点主张

7月29日,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开幕。教育部部长、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主席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省长、成都大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黄强宣布大会开幕。教育部副部长、大运会组委会副主席王嘉毅、陈杰,四川省副省长、大运会组委会副主席郑备,成都市市长、大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凤朝,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艾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出席会议。怀进鹏表示,中国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大学体育的发展,牢固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体育为健康护航,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强调普及与提高并重,推动开放与交融共进,积极创新大学体育发展的理念、方法、形态,推动大学体育体系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功能显著提升,体育有效赋能大学教育,更好服务育人本职。怀进鹏指出,大学体育肩负着强健体魄、健全人格、磨炼意志、激发潜力、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责任使命,中国将更加重视大学体育的发展,积极推动全球大学体育的发展,在推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他提出四点主张:一是大学体育应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让青春更加精彩。肩负起服务青年全面发展的使命和担当,助力青年实现肯定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提升。二是大学体育应致力于面向人人,让发展更加公平。提高发展的公平性、包容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让优质的大学体育资源惠及世界各地青年,保障青年公平享有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三是大学体育应致力于数字创新,让未来更富活力。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培养个性化、成果共享化,使大学体育数字化成果更加持续、更加有效地惠及各国青年,不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四是大学体育应致力于合作交流,让世界更加开放。持续推进大学体育领域的交流、分享、支持与合作,共同完善全球大学体育治理体系,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鉴。FISU世界学术大会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最高级别教育活动,是大运会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大会以“大学体育:相拥多彩世界”为主题,共有500多位国际组织代表、有关国家学生体育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参会。往期推荐成都大运会
2023年7月30日
其他

南京 || 探索新型的青训模式

2021年5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目前,共遴选出上海、成都、武汉、深圳、广州、长春、重庆、大连、青岛、北京、延边、苏州、杭州、西安、梅州和南京等16个重点城市。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项目承担的任务是探索新型的青训模式。体教融合的足球青训,成为必然的选择。足球青训在小学初中阶段必须重视文化学习和家庭教育作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之一的南京,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新的足球青训路径。南京市足协秘书长闵永健说,南京市体育局、教育局、市足球运动学校和全市各青训中心挂牌学校共同签订了《南京市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我们认为,足球青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必须重视文化学习和家庭教育,过早脱离学校和家庭,运动员的成长空间将受到很大的限制。为真正培养‘不脱离家庭、不脱离学校、不脱离社会’全面发展的足球少年,市体育局联合教育局打造青训体系。”设青训中心、请专业教练2021年9月,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被确定为南京市首批挂牌市级青训中心,江北新区、栖霞区等六区依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立了首批区级青训中心。栖霞区青训中心设在附中仙小。除节假期外,栖霞区青训中心只在周六周日白天进行训练和比赛,4名教练全由市体育局出资聘用。附中仙小有2块八人制球场,1块五人制球场,足够保障训练和比赛使用。图源:中国足球协会官网另外,之所以将栖霞区青训中心设在附中仙小。除了这里场地条件完备之外,这所学校校园足球的成绩也十分出色。附中仙小女队2022年取得南京市“市长杯”三连冠,据介绍,附中仙小有8名男生、16名女生入选青训中心。中学努努力,就够到985和211了南京市校园足球办公室副主任杨洲洲曾在此担任体育老师。他说,队内六年级学生最近三年文化课考试总成绩平均为279分。“三门功课总分279分啊。”他重复道。今年,她们将一起升入一街之隔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学习。“初中部校长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后很有信心,说她们在中学努努力,踮踮脚就可够到985和211(大学)了。”附中仙小的一位老师说:“我们南京一所大学从今年起计划招收女足学生。孩子的家长听说后都特别开心。”但杨洲洲说,“我更希望她们中间将来能出几个国家队队员。”由此可见,南京市的足球青训体系发展未来可期啊!往期推荐深化体教融合
2023年7月30日
其他

成都大运会 中国学校体育的时代新起点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从2001年北京大运会,到2011年深圳大运会,再到此次成都大运会,在这20多年时间里,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与中国大陆几乎每十年就相约一次。而大运火炬的每一次点燃,都成为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节点,此次成都大运会的举办,这一意义更为凸显。7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入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2023年7月29日
其他

成都大运会|体坛争辉 文化互鉴——成都大运会六大看点

新华社成都7月27日电(记者张泽伟、王春燕)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大幕。这是继北京、深圳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注定不同、必定精彩”的成都大运会看点多多。看点一:开幕式如何出新出彩?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成体校友跨省任副省长

7月26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李酌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资料图官网简历显示,李酌,男,生于1968年4月,汉族,籍贯四川巴中,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学历。李酌长期在四川省工作,曾任四川省仁寿县县长、县委书记,四川省眉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2021年2月任四川省雅安市委书记,至此番跨省履新。往期推荐王宗平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第三十三届中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在鄂尔多斯举行

2023年7月23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执行、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三十三届中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在“暖城”鄂尔多斯市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所学校的141余位代表、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上午8:30举行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主席、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任慧平,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秦闻苹,田径分会副主席郝光安,田径分会秘书长刘波,清华大学体育部党委书记马新东,田径分会副秘书长程杰,科研工作部主任王宗平以及大会组委会的专家、教授。开幕式由田径分会科研工作部副主任王波主持。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秦闻苹致欢迎辞,他介绍了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情况,对于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给予本次会议支持的专家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任慧平在讲话中介绍了内蒙古科技大学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他希望体育科研不仅仅是传统学科做支撑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王宗平 | 为“体育中考”的“应试”再说几句公道话

:dongshangyjzx@163.com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读书、运动、思考、行动、无论何时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王宗平:无强度不体育,无体育不教育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编者按】十年前,学校体育面临诸多尴尬与无奈。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迈进新时代。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情关怀,到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再到地方政府的及时跟进以及部分高校的社会引领,聚焦体育课、聚焦学生体质健康,在“强度”上做文章、下功夫,取得历史上最好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2012年下半年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体育产业、教育评价、“双减”政策等领域作出重要决定和出台高级别文件,并且都对学校体育提出相关要求。教育部等部门专门对学校体育尤其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政策引领,打出一套组合拳,持续发力使学校体育在上“强度”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强度体育
2023年7月22日
其他

王宗平:无强度不体育,无体育不教育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少年强则国强”“强国先强种,强种必强身”等,这些前后跨越一个世纪的经典名言,无不体现一个核心关键字:“强”!从1985年开始,教育部几乎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至今已经八次。1985年第一次、1990年第二次都没有发现多大问题,到了2005年第五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20年持续下降,为此2006年钟南山院士等15位社会名流联名给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写信,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历史上级别最高的“中央7号文件”。后来也几乎每五年国家都要下发一个重要文件,但至今没有摆脱“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两个基本事实。同样,每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都显示有少数几个指标出现“回升”“好转”“拐点”等好现象,但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尤其是大学生的耐力、力量等体能素质下降明显,如男生1000米和引体向上、女生800米可以说是持续35年下降。除此之外,校园里小眼镜较为普遍,小胖墩、小驼背甚至小白头也见怪不怪,“取消长跑”“体测猝死”等屡见报端。无论数据还是现象,可能有社会上重文轻武、应试教育、独生子女以及学校里学生学业负担、运动伤害事故等客观原因,但学校体育尤其体育课上长期存在“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心跳”温柔体育现象,多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没有出现过“极点”、没有体验过“第二次呼吸”,与我们学校体育自身不够强大不无关系。我们再回顾一下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大中小学的体育课,基本以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等为主要内容,那个时候,体能与技能相结合,密度和强度紧相随,偶尔听到夏天农村有小孩溺水的,但很少听说跑步猝死。笔者80年代担任高校男生体育课老师,一个班1000米不合格(3分55秒)很少,引体向上10个以下的几乎没有。近年来,云南省、河南省在降低语数外分值的前提下将体育中考分值提高到100分,清华大学出台“不会游泳不能毕业”,南开大学为体测达到60分合格的毕业生签发《体质健康证书》,浙江大学体育课学时由144增加到252,云南大学“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等,这些地方政府和高校顺势而为敢为人先的举措,其实都是在“强度体育”上动脑筋、做文章、下功夫、出实招。尤其是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体质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所有班级每节课所有学生平均心率要达到每分钟140-160次的中高运动强度,所有学生平均运动密度要达到75%以上,这都预示着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真正步入“强度体育”新征程。近一年,笔者先后前往丽江、迪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南通、苏州、盐城、淮安、扬州、镇江、徐州、长春、沈阳、泰州、巢湖、重庆、合肥等地,走访了学校体育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和工作一线的大中小学体育老师,他们对强度体育不但有高度的认识而且充满信心,一致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了提升学生体质下发了170多个文件,近些年来修订了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课时、补充了体育师资、扩建了体育场地、普及了体育中考,为什么效果不如人意?为什么总是让党和政府牵挂和担忧?缺少“强度”啊,强度体育,不仅是学校体育的核心,还是预防和减少学生运动伤害事故的拦路虎,更是学生体质提升的生命线。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十六个字每四个字在递进式地突出“强度体育”。“教会、勤练、常赛”,六个字每两个字在趋近式地需要“强度体育”。没有强度谈何“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没有强度怎么去应对“常赛”?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一轮高考改革为“强度体育”留下了空间,“双减”政策给“强度体育”空出了时间,“二孩”“三孩”国策让“强度体育”成为了可能,疫情防控让“强度体育”更显重要,新《体育法》为“强度体育”提供了保障。无强度不体育,无体育不教育。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体育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从锻炼意志,到磨炼意志,再到锤炼意志,体育通过“强度”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度体育,其实是指“有强度的体育”,或者是“达到一定强度的体育”。强度,在竞技体育是常态,在全民健身是状态,在学校体育既应该是常态,也应该是状态,更应该是业态。往期推荐王宗平
2023年7月22日
其他

【视频】动商高的人,容易成功

往期推荐动商,10年留下了10个“印记”2012.5.14《中国体育报》发文:关注动商,提高学生运动潜能【视频】姚明入选名人堂,情商高于动商《动商理论与实践》MBA课程:立足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紫金商科文化出品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世界冠军录取为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生

7月18日宁波大学发文——浙江宁波籍奥运冠军汪顺收到该校体育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入学通知书9月将成为体院的新生成为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据了解汪顺201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本科生后完成在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学业他即将成为继石智勇之后第二位在宁波大学就读的奥运冠军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加快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唯有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乃至于各级各类教育才能谋得“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才能向“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交上满意答卷。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义与理一是坚持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同一个序列的不同阶段,既要坚持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办学,又要着眼于教育的连续性要求育人。按我国现行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教育学制,常态的连续的基础教育加高等教育贯穿了学生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的20余度春秋,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正因为如此,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教育原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的学生,不同学段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有自身特定要求和定位,不可以随意增减,更不可以翻转。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连续性,应致力于打破“各自为教”的局面,建立起整体的、系统的、可持续的办学育人观。基础教育要了解高等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生源,高等教育要研究、指导和帮助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内部不同学段、高等教育内部不同层次,以及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效益,达到1+1>2的效果。二是坚持学校的外延增量与内涵提质相统一。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链条中,具体链环(学校)的办学质量决定整体教育质量,换言之,我们既需要高质量的中小学,也需要高质量的大学。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办学治校都不能只注重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数量,更要关心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园文化以及目标达成度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体现出的质量优劣;不能只满足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照章到位,更要追求教育的有效性、教学力、科研力等内生性指标攀升;不能只在乎学生的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就业率的高低,更要实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台阶。总之,追求学校的外延增量固然重要,但新时代新征程上更需崇尚办学的内涵充沛与质量提升,更需注重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三是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高质量教育和高质量学校的根本表征是源源不断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既是全面发展的,又是个性化的。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是落实“五育并举”。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肩负着立德树人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其禀赋、基础、潜质、特长、成长环境各异,高等教育要进一步与基础教育深度联动,对在某些方面确有兴趣和专长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规划,实现一体化重点培养。此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还要对学困生给予热情关心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力争每个学段的学生都享受合适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至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理念贯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从业人员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深刻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具体要求,既要找准各自学段的目标任务,又要研究了解上下游学段的特点与需求,确保用科学的、先进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确保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自主培养人才的理念一以贯之;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课程衔接。坚持以学生为本,各学段在锚定学生核心素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要联手开发开好校本课程,特别是要研发一体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专门课程。高校要指导中小学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甄别,提前介入课程研发和专业化培养,做到上下游学段课程在广度上不缺失,深度上层层递进,体系上无缝对接。三是师资共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都必须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摆在突出位置。基础教育学校之间、高等教育学校之间,以及中小学和大学之间开展以互聘为标志的教师队伍共建共享,可达到以最小的代价将他校师资为我所用,在促进校际交流的同时,有效补齐学校师资,特别是高水平师资不足的短板。此外,开辟线上渠道分享名师名家名校名课,也应成为数字化时代共建师资、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项。四是资源共享。共享是放大有限教育资源效益的不二选择,也是推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政府要在政策层面支持和引导高校与中小学建立联盟体,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大中小学校之间应树立相互开放和共享资源的意识,出台务实举措,共商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平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享资源的内容大致包括:场馆和设施设备资源,一般适用于地理空间上相邻的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资源,涉及“优师”“优课”“优练”等;平台政策资源,主要指高等教育学校具有的继续教育、人才引进、荣誉评选、职称晋升、学历提升等政策性资源,可依法依规涵盖其附属中小学,甚至量力而行辐射其他中小学。往期推荐王宗平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中考“最拉分”科目竟是体育?

近年来国家对于体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中、高考体考制度的逐步完善都在诠释着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文化课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以首都北京为首的多个省市地区将中考体育总分提升至100分——这俨然成为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关注的焦点。现如今,中考体育成绩相差1分也能落后几百甚至上千个名次,一个名次甚至能决定是否能进入重点高中以及影响未来。因此,体能作为青少年参与各项运动的基础,在此刻正式被各方开始重视!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能被列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在西方世界,关于青少年体能训练,一直都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目前已经有很多较为知名的组织,针对这一领域展开了大量研究。例如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和英国运动与体育科学协会(BASES)等等。体能,最初源于美国体育学界,反映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性指标,良好的体能是一切竞技运动和身体活动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严重滑坡,尤其是体能的持续下降,面对该困境,国家也先后出台系列旨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及措施,教育部长袁贵仁在谈到青少年体质健康时曾说: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运动强度与食欲

很多为减体重而开始运动的人都会抱怨运动后肚子反而更饿了,结果常常是运动后暴饮暴食。体重吗,原地不动!好消息!下面这个研究表明,快节奏、大强度的锻炼,即使时间很短,也可以减少体内一种促进食欲的关键激素,也即如果我们运动时能包含更多高强度的运动,我们可能会吃得更少并能更好地控制体重。McCarthy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教育部人文社科最高奖申报材料审核结果公示(体育学)

今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根据《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经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共有7783项申报成果符合申报要求。根据此前教育部发布的申报通知,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情况如下:一、受理成果范围和奖项设置(一)受理成果范围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学科分类,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党的创新理论研究;3.中共党史党建学;4.思想政治教育;5.哲学;6.宗教学;7.语言学;8.中国文学;9.外国文学;10.艺术学;11.历史学;12.考古学;13.经济学;14.政治学;15.法学;16.社会学;17.人口学;18.民族学与文化学;19.新闻学与传播学;20.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1.教育学;22.体育学;23.统计学;24.心理学;25.管理学;26.港澳台问题研究;27.国际问题研究;28.区域国别学;29.交叉学科。(二)奖项设置和名额本届评奖的奖项分为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不分等级,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奖励名额总计1500项左右。各学科的奖励名额,结合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需要,依据该学科申报数占所有学科申报总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按照确保质量的要求,允许各学科各个等级的奖项有空缺。二、申报资格与要求本届评奖参评成果范围是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2.论文;3.咨询服务报告;4.普及读物。具体申报资格与要求,详见《成果奖实施办法》第十条的有关规定。往期推荐《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2》:中小学教师工作整体强度过大这一“急难愁盼”问题亟待解决王宗平:无强度不体育,无体育不教育王宗平:这10年,“强度体育”悄然走进学校聂真新:强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出品
2023年7月6日
其他

生生皆运动,体魄更强健!

“学校创新赛制,鼓励我们人人上场。”受益于班级联赛,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小学学生吴嘉瑶爱上了篮球。她还代表学校参加了深圳市中小学生班级篮球比赛,并获得冠军。市级比赛让吴嘉瑶更加热爱篮球,她主动申请加入校队,不断提升球技,助力球队夺得2021年广东省小学生篮球锦标赛女子组一等奖。近年来,深圳在加快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过程中,以深化体教融合为主线,着力整合教育、体育部门资源,构建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教师,人人皆运动正成为深圳很多校园的“新特色”。体教优势共融共建共享“我们在开展体教融合时,不是把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资源简单相加,而是促进这些资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体、教各自优势共融共建共享为共同优势。”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专门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运行机制,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市区两级教育部门会同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方面加强评估、指导和监督。操场中竖立的多个篮球架,学生们跳跃投篮的身影,清脆的拍球声……深圳市罗湖外语初中学校里篮球氛围浓厚。学校从2010年起,就以篮球特色项目作为抓手,强化专业训练和全员普及,力求“以球健体,以球启智”。学校获评广东省篮球高水平运动学校,5次夺得深圳市中学生篮球赛冠军。学校还向高一级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深圳教育、体育部门强化协同,统筹规划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项目布局,重点发展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以及国家和省市优势项目、民族传统特色项目等。深圳按每个项目6∶3∶1的比例,对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项目的创建数量进行布局,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同一个项目的贯通式体育训练。目前,深圳有788所市级以上体育特色学校以及249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3所高水平运动学校。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学校为中国职业篮球联赛(CBA)输送了黎伊扬、庄战等选秀队员。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建设针对高水平体育专业师资薄弱问题,深圳着力加强学校体育专业师资建设。近年来,深圳还引进多名奥运会、世界杯冠军等优秀运动员走进校园,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前不久,奥运冠军林丹走进深圳市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羽毛球馆,对宝安区5所“超级丹”羽毛球特色学校的队员们进行指导。小队员们通过单打、双打等方式,轮番上场向林丹请教切磋。为发挥专业运动员的引领作用,宝安区教育局与深圳市林丹羽毛球俱乐部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打造一批“超级丹”羽毛球特色学校。深圳还着力探索新机制,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等进入学校担任体育教师。同时,深圳加强培训,提升优秀退役运动员的体育教育专业素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多渠道培养、培训优秀教练员,以赛促训,搭建体育教师教学竞赛平台。“市、区、学校提供的培训机会,帮助我从运动员转型为教师。”2016年,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邓璐璐到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任教。学校通过师徒结对、科组帮带等,助力她站稳讲堂。邓璐璐还参加了福田区校园足球培训班,到西安体育学院接受专业培训。多元培训助力邓璐璐跨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她代表福田区参加深圳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年来,在邓璐璐的助力下,莲花中学足球队从无到有,多次在福田区中学生足球联赛上获奖。引育并举下,深圳体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逐渐提升。2022年6月,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暨第五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深圳市体育教师代表队勇夺团体冠军。10名参赛教师在10个小组中均获一等奖,刷新了深圳市代表队的历史纪录。构建竞赛体系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深圳的答案是——赛起来。为促进学生全员参与,提升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深圳在很多大中小学校,着力推进班级联赛,并从中挖掘出更多“好苗子”。班级联赛还特别要求,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参赛,参赛队员必须是同班学生。“同班学生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力度,提升各班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这样才有可能在班级联赛中崭露头角。”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该赛制有效动员下,很多学校自行组织班级赛、年级赛等,更多有体育特长的“好苗子”也随之涌现。近年来,深圳市区两级教育、体育部门,着力探索青少年体育赛事统筹管理和一体化运行机制。两级部门合力打破赛事壁垒,丰富赛事供给,构建中小学生班级联赛、大中小学生校级锦标赛的竞赛体系,建立班级、校级、区级和市级四级体育竞赛制度。罗湖区教育局和文化体育局在2013年启动罗湖校园足球联赛“全明星计划”,组建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四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校园足球在区内多所学校生根开花。其中,第十届罗湖校园足球联赛“全明星计划”历时7个月,共举办600场赛事,吸引了67所学校和幼儿园的130支球队参加。目前,罗湖校园足球推广工作的小学覆盖率接近70%,初中覆盖率为83%,高中覆盖率为50%。2022年,深圳共开展23项36场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以赛事为杠杆牵动学生进行锻炼或练习。如今在深圳市大中小学校,“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月月有颁奖”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赛事活动,不但推动全市190多万名大中小学生人人参与一项或以上体育活动,还让有潜力的“未来之星”更易脱颖而出。过去10年,深圳通过市区校合作,共为国家、省专业运动队输送了300多名优秀运动员,200多名学生运动员通过体育特长考入了“双一流”高校。往期推荐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2023年7月5日
其他

龙舟居然还能这样划!

往期推荐【端午节】传统体育·龙舟这样“划”进体育课体力劳动,让更多的男性生育能力更强当爬树进入体育课6月22日端午节!云南大学“弘扬端午文化”桨板体验活动(免费),报名开始了出品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 2024年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政策解读

2024年、2027年高水平改革是否有利于中国高校体育的发展?教育部
2023年6月18日
其他

体力劳动,让更多的男性生育能力更强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iNature近几十年来,精液质量下降,并与常见慢性疾病和死亡率的高风险呈负相关,突出了其在生育和生殖之外的公共卫生重要性。以前大多数关于男性生育的流行病学文献都集中在环境暴露、饮食因素和其他相关变量上,很少关注职业因素。2023年2月11日,哈佛大学Lidia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6月22日端午节!云南大学“弘扬端午文化”桨板体验活动(免费),报名开始了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云南大学第三届“弘扬端午文化”桨板体验活动重磅来袭你不容错过!主办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校团委活动报名开始啦活动时间:2023年6月22号活动地点:白龙潭水库HELLO!活动详情看这里报名条件:凡具有云南大学正式学籍的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身体健康者均可报名参加比赛活动。活动内容:1、桨板体验2、男/女子单人桨板100米直道竞速赛3、趣味抓鸭子竞赛办法:1、竞赛以个人形式参赛。限报男女各16人。2、趣味抓鸭子自由组合,限报16组。3、三个活动内容,每人限报1项。
2023年6月17日
其他

浙江农林大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青年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提高青年学生健康状况,浙江农林大学体育系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以健美操教学为创新点,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学校认真践行以体育人、培育全面发展的农林学子的教育思想,以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推动健美操教学改革创新,在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农林学子“健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明确思路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6月26日!2023清华体育高层论坛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以“体育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2023清华体育高层论坛』将于2023年6月25-2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体育高层论坛”是清华体育着力打造的一个学术品牌,举办周期为两年一届。01主办单位清华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清华大学体育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体育部02联系方式单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当爬树进入体育课

dongshangyjzx@163.com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拒当“小眼镜”!用运动远离近视

如何守护“心灵的窗户”?尤其是要避免年少时双眼就被重重的镜框“箍住”用体育运动助力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是不少专家为孩子们开出的“运动处方”在陕西省平利县的老县镇中心小学这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办学理念如今已名扬海内外但在过去这些秦巴山区的孩子们没有合理用眼意识造成不少“小眼镜”的出现近年来学校加倍注重学生的视力保护不仅优化配置了护眼灯、护眼仪等“硬件”更在体育锻炼的“软件”上做文章通过校园体育的开展这所学校的近视率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不少孩子摘下眼镜成为操场上的武术、足球高手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在黄土高原陕西省绥德县第八小学的操场学生正在支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妙趣横生的体育活动近视100度的四年级学生王柏杨说“如果天天能上这样的体育课我肯定不会再近视了。”绥德县教体局副局长冯秋生说该县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维持在10%以下希望大城市的支教老师们带来更多科学锻炼、合理用眼的方法让孩子们远离近视相比之下近视发生率更低的则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小学该校全校536名学生无一人近视所有孩子视力全在5.0或以上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依靠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正确的读写姿态以及远离电子产品当然也少不了为孩子创造每天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近视发生率高很大程度是因为近距离用眼过多而户外运动可以调节和放松眼睛及时缓解上课或做作业积蓄的眼疲劳对眼部的一张一弛来说非常合理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波动下降取得积极进展虽然我们身边有不少防治近视的成功案例但必须看到未成年人近视仍是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共同营造一个“加减乘除”的用眼环境“+”——增加户外活动与运动时间“-”——减少过于沉重的课业压力“×”——“家校联动”形成倍增效益“÷”——消除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近视诱因《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小学生近视率2030年下降到38%以下一场“视力保卫战”不仅关乎孩子的个体健康更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往期推荐高志丹:“小胖墩”、“小眼镜”等体质问题将被重点关注【儿童节】习近平: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火出了圈的体育课,了解一下游泳—运动之灵出品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1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全国主会场活动在山东日照举行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1周年,6月10日,体育总局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71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主会场山东日照,举行“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启动仪式。体育总局、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山东省政府、省体育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妇联、日照市政府相关领导出席活动。“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将自2023年至2025年,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1万个以上行政村培训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体育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国永表示,该项工作旨在通过培养、发展农村地区女性基层体育人才,提升农村地区女性参与全民健身热情,培育高素质农民,通过群众带动群众、群众组织群众、群众指导群众,达成亿万妇女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态势。山东省副省长王桂英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往期推荐毛泽东题写的二十所大学校名,有没有你向往的学府?毛泽东的“三观”:大体育观、大教育观、大健康观【经典】《体育之研究》(毛泽东,1917)出品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1200节体育课不重样! 学校体育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体教融合系列报道之二——1200节体育课不重样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让田径项目来到居民身边(体坛观澜)

版)中国田径70年——史海钩沉丨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运会中的田径项目大众体育,为美丽乡村“塑形、美颜、提气质”【中国青年报】少儿体育培训,如何从影响孩子的“心”出发将体育有机融入乡村振兴之中出品
2023年6月11日
其他

火出了圈的体育课,了解一下

“女生戴安全头盔要把长头发塞进帽衬里,防止攀树时头发和绳子绞在一起;安全带的松紧度在腰腹部以能伸入一个手掌的厚度为佳……”近日,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园一隅的一片树林里,身着运动服的体育老师邓维向学生们传授爬树前的装备穿戴使用方法。树林下的空地上,摆放着安全带、头盔、安全绳、滑轮、树皮保护器等攀树工具。5月17日,四川大学体育老师邓维(右一)在攀树课上教学生爬树技巧这门攀树课自2019年开设以来,每到新学期选课时,以秒光的“战绩”在校内“火出了圈”。课程共计32个学时,采取小班化教学,虽然规定学生名额不超过20人,但挡不住每学期都有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悄悄来蹭课。儿时有偷偷爬树经历的计算机学院男生陈孟卓,很幸运“抢到”了攀树课。几堂课下来,他感到这门课并不是“玩一玩”这么简单,从认识各种装备、判断树木是否可爬,到利用工具零件组装攀树系统、抛豆袋找树上支点、打绳结,最后完成攀树任务,有各种技巧、安全知识需要掌握。在邓维看来,让学生们学会保护树木、体会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与掌握安全爬树技能同样重要,“每学期的攀树实践课会选在校园内不同场地上课,使用设备专门配置了树皮保护器,防止对树木造成伤害。”“当克服恐惧攀上绳索在树林里自由地上升、下降、荡漾,感受到身上迸发出不断向上挑战的勇气。”陈孟卓说。像这样的“爆款体育课”还有很多,四川大学体育课“菜单”里,有击剑、桨板、攀岩、射箭、普拉提等40余类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年均课程达900门次。其中,《野外生存技能》《形体舞蹈》等课程,深受学生好评。《野外生存技能》融入了体育学、地质学、运动医学等多门学科,通过急救、水上运动、野外生存的知识讲解和实践,培养学生“水陆两栖”基本生存技能、自救互救能力,以及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团队精神。“遇到水灾等自然灾害,光学会游泳还不够,我们教学生如何使用桨板、皮划艇求生,演示船翻了后如何自救,以及在水上遇到一些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有效、迅速地自救。”邓维说道。陆上生存技能则教学生山地识图、露营选址、野外生火等户外生存,以及自救与他救等基本方法技能。在课程中,老师还会对某项技能训练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例如当洪水来了,如何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物品逃生;没有安全带时可以用什么代替等等。今年五一节前,上《野外生存技能》课的同学们背着帐篷、睡袋、干粮,在老师带领下来到雅安市爬大相岭,完成两天一夜的露营爬山。两天,每人负重三四十斤,徒步爬山20多公里,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雪地露天宿营,考验着同学们的耐力和协作力。4月29日,四川大学上《野外生存技能》课的同学们背着帐篷、睡袋、干粮,在老师带领下来到雅安市,完成两天一夜的露营爬山“上山时,遇到了雨雪天气,每个人都满身泥泞。有的同学脚磨出血泡,有的女生体力不支,大家互相帮忙,一起克服困难。”谈起这段经历,让土木工程专业大四男生徐安明最难忘的是,在山上宿营大家一起看满天繁星、日出云海,内心充满感动,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据介绍,为确保学生生命安全,老师们已提前对规划的爬山路线勘察“踩点”,梳理出风险因素,对露营地、水源地、以及路上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地方,都在地图上一一标出,并制定了应急预案。在课后评教中,同学们给这门课很高的评价:“实用!关键时刻能保命。”“很棒的选修课,内容丰富又有趣,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更加珍爱生命。”4月30日,四川大学上《野外生存技能》课的同学们在山上宿营近年来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改革教学内容、丰富运动项目,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技能,让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比如《野外生存技能》课自2013年开设以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目前正筹备开设滑翔伞项目,实现水陆空项目的全覆盖。重视体育运动是四川大学的历史传统。学校体育育人目标是“一二三四”计划,即所有学生都会游泳,并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每个学生每周锻炼三次,毕业前参加四次各类体育比赛,让同学们养成爱运动、乐运动的终身体育习惯。部分图:新华社记者
202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