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 鱼 的 故 事
文 = 于比克·舒比格
从前有一只鲸鱼,他唱歌,但唱得不好。为了不吓着他的兄弟姐妹们,他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才唱。和别人在一起时,他总是沉默。因为即使他说出的最普通的话—一路平安,你好—都有些黑色和沉重的味道。
于是这只鲸鱼就总是不开口。他总是沉默地游着。他的大多数同类都觉得他是哑的,甚至觉得他又聋又哑。他们用鳍向他打手势,动动他们的下颌,向他解释一些他老早就知道的事。
不过,就在这广阔寂静的海洋里,惟独有一只生物,十分喜欢这只鲸的声音。即使他说出的最普通的话—一路平安,你好,再见—她都喜欢。这只独一无二的生物也是一只鲸。另一只鲸鱼的歌声已经足够温暖她的心,很大的一颗心。这些情歌都是那只鲸特别为她唱的,但是他只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才唱。他从不知道其实她爱他超过这个海洋里的一切,因为在他身边的时候她也总是沉默着。他们一起,随着鱼群在洋流里前行,在海藻飘动的海浪里游着。他们彼此喜爱着对方的沉默。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沉默,含有这寂静的海洋的广大无边的沉默的味道。而在一只鲸的沉默里,另一只能感觉到象海的呢喃一样的低吟声,那么逼真,就好象真的存在。他们俩肩并肩向前游,偶尔动动鳍,眨眨眼。这是那么美又那么忧伤,他们忍不住流泪了。有时是他,有时是她,有时是他俩一起。但他不知道她的忧伤,她也不知道他的,因为在海中他们的泪是看不见的,而且那味道和海水太象了。
但这仍然是很美的一幅画:两只超过二十五米的生物,比十六只大象还要重,有很大的地方可以留给痛苦。当然,也留给欢乐。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海洋的中心,那看不到边的海中心。
《鲸鱼的故事》赏析
文 = 疾走考拉
舒比格的《鲸鱼》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短篇童话,没有之一。喜欢到有时候会一个人大声把它读出来。
最开始,它是一个故事。
故事里有一只害羞的鲸鱼,他唱歌老爱跑调,同伴们就总笑话他,慢慢地慢慢地他越来越不爱唱,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呆着。直到出现了另一只鲸鱼,她喜欢他的歌声——即使跑调跑到姥姥家,甚至她连他不说话的时候都喜欢,于是这两只鲸鱼,他们一起游着,互相陪伴,不再孤单。
在故事之后《鲸鱼》是一首诗。
“即使他说出的最普通的话——一路平安,你好——都有些黑色和沉重的味道。”
什么样的声音说出的“你好”带有黑色和沉重的味道?“黑色”和“沉重”又是怎样的味道?
“在一只鲸的沉默里,另一只能感觉到象海的呢喃一样的低吟声。”
包裹着“海的呢喃”的“鲸的沉默”又是什么样的沉默?
没有答案,答案属于诗。在语言的尽头,诗意张开翅膀,御风飞去,我们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细细体味吧,故事之外的字里行间,《鲸鱼》的语言放射着更纯粹的美更浩瀚的想象。
不光是《鲸鱼》,舒比格的作品以诗意和智慧著称。这位魅力无穷的作家做过印刷工,花匠,心理咨询师等等很多工作,天赋加上生活带给他的智慧,历经时间的沉淀,让他的语言举重若轻,深沉自然,不是诗歌却飘散着最纯粹的诗意。
在诗意之后,《鲸鱼》是一个比喻。
是不是可以说所有童话故事都是一个个精心构建的比喻,或庞大或精致,或清晰或朦胧。那些发出人言的小动物,有魔法的花朵,美丽奇迹后面永远指向着爱与美,正义,善良,希望……我们想呈现给孩子的世间终极美好均在于此,放在童话的容器里。
在大海和鲸鱼的背后,这个故事在讲最渺小的生命最浩瀚的孤独,和盛放孤独的爱。
舒比格的童话中经常出现海,自然的海,也是我们的内心之海。
佛经中关于人的意识,有藏识海的说法。
“藏识海常驻,境界风所动。”人的意识就像海洋,而我们的心念则像海上波浪,风起浪涌,风平浪静。我们喜欢看海,面对大海内心总能感到宁静的慰藉,或许就是因为这自然的海与我们心中的内在海洋相映照。
海洋中沉默羞涩的鲸鱼就像内心海洋中浮游着的你和我。对于沧海一粟的人类来说,一切陪伴,相聚都是暂时的,孤独才是常态,生和死赋予我们孤独的属性。即便如此,人类对理解和爱的渴求却是永恒。当一种沉默可以被两个人分享,当你心底的歌声有人听懂,当我们尝试去接近,去理解和给予爱,渺小的也变得伟大。生命是在这接近的努力中,在倾听和理解,爱与被爱中才有了意义。
故事结尾。“两只超过二十五米的生物,比十六只大象还要重,有很大的地方可以留给痛苦。当然,也留给欢乐。”
北京大屯路上的国家动物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副蓝鲸骨架,每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惊叹于它的巨大,这样巨大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
然后,镜头拉远。“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海洋的中心,那看不到边的海中心。”
比巨大更大的是生命的孤独,比孤独更大的是我们摆脱孤独的渴求,是我们互相给予的爱。
于尔克·舒比格
1936年生于瑞士,德国作家
出版作品:
《白熊和黑熊》
《月亮上的孩子》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大海在哪里》
《爸爸妈妈我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