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子阅读最重要的4句话

-- 此文首发于去年10月 --

前些天,好友一家来深圳玩。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我被她儿子给征服了。小伙纸不仅脑袋瓜聪明机灵,做事思路清晰,行为谈吐有教养,最重要的是,才5岁,已经能独立看我家收藏的完整长篇小说了!


我夸朋友教子有方,培养出这样棒的孩子,没想到,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也没多做什么,就是从小坚持和他看各种书而已。”


这个答案,对我来说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是以为她花了大价钱去各种识字班、兴趣班;意料之中,是我接触童书这么多年发现,孩子通过阅读绘本,不仅语言启蒙、认知启蒙、艺术启蒙、性格启蒙等可以得到发展,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能力,从而全方面提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好友这么棒的优秀案例在此,怎么能放过?所以丹妈在“闲聊”中,让她分享了如何让孩子更喜欢读书的几招方法,竟然大部分和我陪叮当看书时用到的相吻合。


结合好友和我自己在亲子阅读中的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技巧:


(PS:好友孩子能这么优秀,最重要也是最基础一点,陪孩子读书,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个就不在这细说了,以下为亲子阅读时的纯技巧)



1、是否逐字读,参考年龄


●  0-3岁低幼宝宝需引导


在我家,给叮当读绘本已经成为睡前重要的仪式了。不过我发现,每次只要是我陪他读绘本,他的兴致总是特别高,一本接一本地塞到我手里,直到我讲得喉咙冒烟为止。


刚开始我也觉得奇怪,难道是孩子依恋妈妈,或者是我身上有股特别好闻的味道?后来,我仔细观察了刘先森读绘本的方式,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刘先森每次给叮当读绘本的时候,总是照着书中的文逐字逐句地念一遍,而我则是根据图片的画面,绘声绘色地用叮当熟悉的语言来表达。


比如《好饿的小蛇》这本书,小叮当特别喜欢。


“现在是晚上8点了,一条调皮的小蛇还在森林里玩耍不肯回家睡觉。可是走着走着,小蛇肚子就饿得咕咕直叫,这个时候,它能吃什么东西来填饱肚子呢?”


“nei nei ”小叮当很自信回答。


随后,我再带着孩子在森林一起帮着小蛇寻找食物,依次发现了苹果、香蕉、葡萄、饭团等,每次小蛇都一口吞了下去,结果肚子就变成了水果的形状。


语气夸张点,孩子都能听得哈哈大笑。


就这样一页一页地讲,整整花了20分钟才讲完一个故事,要知道平时刘先森带着叮当读这一本,只需花3分钟就好了。


其实,父母在给低幼宝宝(0—3岁)读绘本时,可以不必拘泥于书本的文字,我们可以根据画面,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口语表达出来,辅助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夸张性的表情,量身定做属于孩子的故事。


小宝宝只有听懂和理解故事,才能在大脑中进一步加深对画面的认识,并且在头脑中再次加强对信息的整体加工,产生丰富的联想。


●  3岁以上孩子,照着书念就可以了


不过,超过3岁的大宝宝们,无论是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还是观察能力,都发展起来了,这个时候则可以按照绘本上的文字逐字逐句的讲给他们听。


好友说她儿子,因为从小阅读量大,在他3岁的时候,只要照着书念给他听,他都能很好地吸收。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照逐字逐句地念书给他们听,可以让他们感受语言的复杂度,增加对描述性语言的理解。


相比于父母的口语化讲述,绘本上的文字都是作者精心组织的,文字精炼,富有韵律,能进一步刺激孩子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书面语言又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为以后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好友分享了一句我特别认同的点:“ 在亲子阅读中,我永远是把孩子当主角,他想看什么书,他想我讲快点讲慢点,他想玩角色扮演......我都是无条件配合他,在必要时启发他,引导他。只要他们听得开心,读得专注,那么就是成功的。”


另外,关于识字这块,儿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为了幼小衔接,身边很多朋友让孩子上识字班。识字其实可以自然而然的进行,儿子4岁左右,就已经可以独立阅读图画书。


这里她提及读书时的一个习惯,就是会一边指着字,一边给儿子读,渐渐的,孩子对妈妈每次读书指着的文字,产生了想认识它们的冲动,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认识了很多字。


当然了,要不要指读,也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好友提到的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并不是标准。父母在给孩子读书时,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2、开放性提问,不要着急讲大道理


  0-3岁低幼宝宝,可以适当引导


对孩子而言,亲子共读时,父母的提问是有效的互动,更是一个有趣的探索游戏,能在阅读中不断地寻找真相,在一次一次思维碰撞中,逐渐地梳理出自己的逻辑思维。


我有次带着叮当参加亲子读书会,在那里一群孩子和妈妈坐在一起,在主讲人的指导下共读一本书。


有一期的主题是共读《Five little ducks》


老师一上来并没有直接开讲,而是用夸张的语调,引导孩子先观察绘本封面,大概1分钟后,就开始笑眯眯地问孩子问题。


“你们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孩子回答好后,老师就出示各种各样的小鸭子形象,简单地进行介绍。


“这些小鸭子在干什么?”


“鸭妈妈在和小鸭子说些什么呀?”


紧着着,老师才进入正题,开始绘本讲解。


在我看来,这几个提问虽然简单,不过在开头环节设置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并且可以有效地促使孩子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思考,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  对于大孩子,建议别频繁提问


不过在好大宝宝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就不要过于频繁地提问。


当我们在孩子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停下来问他们,“你听懂了吗?”,“妈妈所讲的,全部明白了吗?”这样的问题不仅无效,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破坏他们的观察力。


在整个故事中,可以偶尔暂停问一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换做是你,碰到了这种情况,你打算如何处理?”


当故事结尾的时候,也要给孩子消化、整理和思考的时间,不要急着问孩子,“通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类似的问题。


不仅不要问,父母也无需立刻总结出所谓的人生大道理,着急地告诉孩子听。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在11-16周岁,才会真正的出现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既然孩子的抽象思维并未真正形成,人生体验也不够丰富。于他们而言,所谓的大道理都是无趣又无味的。很多大道理,只有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自己真正领悟到。



●  孩子提问时,不要扼杀他的思考


在亲子阅读中,孩子可能也会好奇地不断打断我们,并且问一些千奇百怪,嘀笑皆非的问题。


好友说,儿子3岁时,脑子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喜欢各种提问,很有意思:


“妈妈和爸爸为什么可以睡一张床?”


我回答说:“因为爸爸和妈妈结婚了,是夫妻。”


“哦,那我也要和妈妈结婚,这样永远可以和妈妈一起睡一起了。”


或者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和星星对话,它从来不回答我,我该怎么办呢?”


一般这时候,我都是充分回应,肯定他们的合理之处,并且还要耐心解答这些问题。当解答完后,再把孩子引导回故事中去。


孩子会提问,就代表着孩子在思考。我觉得作为父母,可以试着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去思考问题,那么也就不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了。




3、不按常理 ,改编故事


  陪孩“瞎说”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跟好友的点,不谋而合,就是带着孩子一起“瞎说”。


叮当现在1岁9个月,已经能充分理解我表达的意思了。所以这也是目前他最喜欢玩的游戏。


比如他最喜欢的玩具是飞机,我就经常以飞机为例:


有一天,一个叫叮当的小朋友,在玩小飞机,这时来了一直长颈鹿,长颈鹿问小叮当,你坐过飞机吗?小叮当说我坐过啊,飞机飞得很高很高,长颈鹿说我没坐过。那叮当就邀请长颈鹿一起来坐飞机。嘟嘟嘟.....飞机飞到天上去,哇!好高啊,看到白云了,做个棉花糖给自己吃......飞机飞到森林里,老虎、狮子、大象都想上来坐......


总之,天马行空,没有束缚,和孩子尽情展开自己的想象。我记得有次我跟叮当这样一本正经地“讲故事”,刘先生听了直摇头:“做童书的人果然擅长胡说八道”。哈哈哈


我认为,家长在没书的情况下,要讲书里的故事不妨可以可以添油加醋的“瞎说”,并随着根据孩子的表情来调整内容,随意发挥,必要时还可以加上肢体动作来配合,这也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好方式呢。


●  允许孩子“瞎编”故事


同一本书,成人和孩子看的角度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孩子的想象力更为丰富。


我们可以允许孩子自己“瞎编”故事。


好友说,儿子4岁时,经常缠着她念《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


有一天晚上到睡觉时间了,儿子特别不高兴,嘟着嘴学起卡梅拉说:“睡觉,睡觉,总是睡觉,生活中应该还有更好玩的事可做”。


这话听得大人们哭笑不得。


后来好友陪儿子还绘声绘色地改编起了故事,把自己变成小鸡,一个晚上都不用睡觉,可以随意吃冰激凌,可以一直挖沙、玩滑滑梯。



就这样,一个故事被他改编的有模有样,传达了他自己不愿睡觉的愿望。那一次,好友才发现,原来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强,逻辑如此严密,想象力特别丰富。


所以,在孩子能用语言独自表达的时候,不妨让孩子自由地复述故事,允许他们修改自己不喜欢的故事情节,甚至续写故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4、脑洞大开“玩绘本”


●  陪孩子动动手,动动脑


很多父母都给孩子购买了大量的手工材料,儿童专用的安全小剪刀,颜料、彩纸和泥塑等,这些都可以利用起来。


通过做手工,让孩子触摸、敲打,绘画,进一步加强了感官体验,打开孩子的脑洞,锻炼动手能力、想象力、推理能力,提升创造力。


《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估计没有孩子不爱的。


我们在家可以这样拓展,选择色彩艳丽的彩泥、颜料、吸管……


甚至连我们的小脚丫多可以创造出来一只栩栩如生的毛毛虫呢!



  别错过了情景表演这场好戏


绘本拓展,好友表示,她和儿子最喜欢的还是来玩情景表演了。


儿子2岁时,两人经常玩《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


她只需扮演这只好饿的毛毛虫,对着儿子说I’m hungry,儿子拿出相应的食品,然后边说边喂毛毛虫,here,one apple/ dear,here you are,two pears···


在享受美食的时候,她一直在重复说I’m still hungry,在不断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会慢慢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需要现实的生活经验最为支撑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走出去,体验生活,并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观察、探索绘本中出现过的事物和场景。


好友是个亲子旅行达人,经常带着孩子在长假里走南闯北,看山观水;周末有空,则带着孩子一起去户外爬山捉虫、公园里喂鱼、参观植物园、美术馆。


用她的话说,孩子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落实行动,活学活用,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孩子的眼界,丰富人生体验。


的确,亲子阅读要趁早,但同样也要让孩子在脑袋上,储存起足够的事实性知识和相应的人文背景知识。这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一文中,曾经说过,“孩子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潜在的认知能力,只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的天赋能力就会健康成长,结出果实”。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呵护和培养好孩子的创造力!



 ●  丹妈碎碎念  ● 

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跟叮当差不多大,经常会被问到,你是怎么给叮当做早教的。我都是回复,6岁之前这段宝贵的黄金期,我陪他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书。叮当现在2岁9个月,已经能很专心地听我读毕竟长的故事性绘本了,每晚是坚持我给他重复读好几本。


这里要给纠结于孩子不爱读书的爸爸妈妈吃颗定心丸,其实他在10个月左右的时候,也有两个月时间出现了排斥读书的情况,但是那时候我没有放弃,还是坚持给孩子读,只是换了些更好玩有趣的方式,直到1岁后才慢慢又接受书。1岁之前,是我在坚持;到现在看书,就变成了孩子的坚持。


啰里啰嗦说这么多,重点就是提醒大家,亲子共读技巧要学习,但最关键还是一定要坚持,哪怕是每天10分钟,效果都是惊人的。



你好,我是丹妈

亲子阅读推广人

分享提升孩子幸福感的精神食粮

童书 / 电影 / 英语启蒙 / 艺术启蒙


我在公号写过0-15岁各年龄段

超详细书单和阅读建议

请在后台回复 书单  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