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岁+ | 安东尼·布朗《小弗里达》

前些天推荐了安东尼·布朗历时15年,创作的传记图画书——《小弗里达》,启发童书馆的编辑写了一篇精彩的书评,特转载给你们一起分享。


文/图:【英】安东尼·布朗

译者:阿甲


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

《书商》杂志推荐

适读年龄:4+



弗里达是谁?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1907-1954),是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最有影响的画家。

她出生于墨西哥城,父亲是德裔犹太画家与摄影师,母亲是西班牙与美国印第安人的后裔。

她的一生长时间受到身体损伤的侵害。

6岁

患小儿麻痹症,腿部感染病毒,让她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她终生穿着墨西哥传统长裙或裤子来遮盖。

18岁

一场严重的车祸,弗里达几乎全身骨头粉碎。整整一个月,除了两条胳膊,她浑身打满了石膏,躺在一个棺材一样的盒子里,一动不能动,像是活着的尸体,之后经历了32次手术。

46岁

因为右腿的并发症,膝盖以下被截肢。

47岁

去世。


病床上的弗里达,央求父亲拿来画板、纸笔,让母亲在她的床头安一面镜子,透过镜子她开始画自画像。

她说:“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自己最了解自己。”


穿天鹅绒服的自画像(1926)这是她在病愈过程中画的第一张自画像,这幅画展示弗里达非常女性化的一面:柔美的线条,纤细的手指,温柔的目光。

艺术使她承受的痛苦有了意义并成为她释放痛苦的空间,从此她开始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与情感。

几个月后,弗里达慢慢站起,她迈出了步子,像初学走路一样,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这个经历了多次手术的姑娘,打破了医生的预言,用自己的双腿站起,有点儿瘸,但还是喜欢跑。

本来以为18岁那次车祸给她带来的身体创痛伴随着她余下的一生已经足够悲惨,但更不幸的是,她还遇上了她的丈夫,比她大20岁的墨西哥艺术家里维拉。

里维拉才华横溢却也风流成性,在弗里达经历了一次次打击后,她的创作开启了一系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它们庄严地表现着女性真实、现实、残忍、苦楚的品质。以前从来没有人像弗里达一样将如此痛楚的经历写在油画的画布上。 

弗里达的一生都在流血,小儿麻痹,车祸,手术,流产,暴风雨之爱,背叛。于是画中的弗里达也一直流血。

1932 年《亨利•福特医院》

但,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身体的痛楚,她依然写下了“生活万岁!”的感慨。


生命万岁(1954),这是弗里达的最后一幅画,她生前多次表示,她对于离世无怨无悔,因为生命带给她诸多痛苦。可是,她的最后一张画却在讴歌生命,鲜红的西瓜充满激情与活力,与她自画像的风格截然相反。

这就是弗里达传奇的一生,她被公认为 20 世纪墨西哥先锋艺术家及现代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一生创作了 150余幅作品,其中有 55 幅是自画像。


绚烂的色彩和画笔治愈了她,帮助她找寻到了心灵深处的另一种真实,而绘画无疑是画家探寻自我的媒介!
弗里达曾把童年时光写成日记,安东尼·布朗将它视觉化呈现,正是这本《小弗里达》。



极具弗里达风格的封面

封面中,小弗里达头顶插着绚烂的虞美人花束,一身钴蓝色的带圆点的上衣,配着红花边,仔细看背景,丛林中布满荆棘,还藏着猴子和青蛙。

弗里达喜欢动物,所以常把猴子、鸟、猫和自己画在一起;她擅长运用明亮的“热带色彩”,给人以墨西哥民间艺术的错觉。
这些自画像的背景都是密集的灌木叶,弗里达头顶饱满的花装,荆棘缠绕在脖颈,这是成年的弗里达。
而我们刚刚看到的封面是安东尼·布朗按照弗里达自画像的装束推演出一个具有个人特质的小弗里达形象,只是缠绕在脖颈的荆棘被移至画面背景中。


别有深意的前后环衬页

绘本前后环衬使用的颜色不同,玫瑰色与钴蓝各持一方,看似单纯的两种颜色却传递出浓烈的弗里达属性。

墨西哥城南郊弗里达的故居(现在的弗里达博物馆),被称作“蓝屋”,建筑中蓝色与玫瑰色交替穿插,蓝色的墙面、玫瑰色的门框。弗里达在此出生,也在此故去,两种颜色浸润了她的人生。
绘本环衬提炼出这两色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阅读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蓝屋”中。而书中小弗里达的衣服也可谓蓝红配了。


常会出现的黑狗

《小弗里达》扉页上的黑狗

弗里达在画中也常常有狗狗的出现,比如这幅《静物》《狗与我》。

在《小弗里达》这本书中,狗狗也是多次出现,仔细找找,你可以在现实世界的每一页都能看到狗狗的身影。
而在小弗里达想象的世界里,是没有狗狗的,那么狗狗对于弗里达代表着什么呢?大家可以在书中去发现去体会。

巨大的仙人掌挥动着双臂,干裂的土地,裂痕如同深渊。狗狗站在远处裂痕后的仙人掌旁。藏蓝色的天空、拉长的阴影都给人一种压抑感。此时的小女孩只占据了画面的一个小角落,孤独、无助。被仙人掌隔开,远离了背后的房屋。
仔细看,画面正中间露出来的正是弗里达的住所“蓝屋”。


父亲的画像


小弗里达介绍了她的爸爸是一位摄影师,有时弗里达会去爸爸的工作室帮忙。
这画面看上去就是其乐融融的,爸爸站在小女孩身后,面带笑容,温柔地看着弗里达涂色。
书中弗里达的父亲,身着绅士服、蓄着八字胡须的形象源自弗里达创作于1951年的作品《我父亲的肖像》。
1951年 《我父亲的肖像》
书中弗里达的父亲,身着绅士服、蓄着八字胡须的形象源自弗里达创作于1951年的作品《我父亲的肖像》。安东尼几乎沿用了原画面的构图,只是改变了父亲的动作和表情,让父女之间的互动跃然纸面。


随处可见的墨西哥国旗


小弗里达也打开了自己的想象,梦见自己在飞。
而安东尼又把这幅图做了超现实处理,将弗里达晚期的作品与飞机的造型做了融合,来呈现弗里达的梦想。

这些水果造型圆融、色彩灿烂,暗示了她对生命的感悟。
此处弗里达飞起时的蓝天清亮、白云也仿佛将她稳稳地托起。弗里达笑了,这里陪伴她的动物也变成了色彩鲜亮的鹦鹉。机尾飘着墨西哥的国旗。
弗里达是非常热爱她的国家墨西哥的,刚刚的《静物》中我们也看到的国旗,在1932年创作的《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线的自画像》她也是手持国旗。



弗里达的翅膀与她的飞翔梦

回到原文,小弗里达不仅梦见自己在飞,她也特别渴望真正的飞行,而且念念不忘。
于是,在她7岁生日时,弗里达求父母送她一架玩具飞机作为礼物。在那段企盼礼物的日子里,小弗里达什么都不想,就想着满世界飞翔……
小弗里达能如愿吗?
可是,当那天终于到来时,她得到的只是这样一对翅膀……

弗里达撇着嘴,双手背后,迈着腿,一副丧丧的富有思想的表情,“瞧,就是这对翅膀,so……”
身边的纸飞机和鸟飞的方向都是远离她的,是不是也表示她想飞的梦想在飞走了,这对富有讽刺意味的翅膀无法将梦想实现。连旁边的小黑狗都只是探出一点头,眼神表现出看出了小女孩的心思,此时还是乖一点比较好。
弗里达有两张画作:

想要飞机却只得到了稻草翅膀,天空中挂着一家飞机玩具,弗里达的身后背着一对稻草翅膀,周围有一个绳子将她绑在了地上,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幅弗里达的时光飞逝,背景天空中是不是有一架飞机?后面的时钟滴答滴答暗示着时光飞逝吧?弗里达的画作给了同样是超现实画法的安东尼很多启发和思考。小弗里达背着翅膀的构图与这幅都极为相似。
安东尼将这两幅图放到一起,想到如何根据弗里达的想法创作一个故事,这就是《小弗里达》这本书的灵感来源。

想象世界

接下来的故事走向,也是来源于弗里达真实生活的一段回忆,安东尼将这段回忆与这对翅膀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创作。

我不想让大家看到我的失望,于是,我披着那对傻傻的翅膀,跑进卧室。对着窗户玻璃哈了一口气,慢慢地形成了一层水雾。我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在玻璃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接着加上一个把手。会怎么样呢?你看,连旁边狗狗的表情都变为惊喜了。这个方形突然变成了一扇门!我打开门,跨过去。

我自由了!
从小女孩的肢体和表情,我们也看出不似之前那般僵硬,而是轻松自由了。
画面上,门背后是有些忧郁的蓝天,此时鸟儿飞了起来。对比刚刚小弗里达在窗户画方向的图,窗外是明亮的橙色。这也是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对比吧。
对于穿越一扇门,就进入想象世界,安东尼的其他书中也多次出现。比如《穿越魔镜》是小男孩走入镜中,《大猩猩》中也是打开门……

进入想象的世界,小弗里达可以奔跑了,她跑啊跑,跑啊跑,直到筋疲力尽。前面我们介绍弗里达的时候提到过,真实的弗里达尽管有点儿跛,但还是很喜欢奔跑的。
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橙子状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并置,画面左右两侧的光呈现了昼夜,明亮轻松、阴暗忧郁。而在弗里达的画中也多次以冲突并置的方式呈现。
比如我们前面举例的《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线的自画像》,弗里达刻意将美国的工业和墨西哥的自然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

这是弗里达1949年创作的爱的拥抱,从时间上算,是她离婚那年所作,在这幅画里,丈夫里维拉成为她怀中的孩子。其实里维拉永远在她心中,在她的怀抱里,无论发生什么,即使是给她无数的眼泪。
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她刻意将不同矛盾体昼夜、日月、男女并置于画面,强化视觉冲突。而我们书中日月的星球与这幅图也极为相似。
弗里达奔向远方是一幢小房子。跑近了,原来是一座奶牛厂。

可是这栋楼也很奇幻,小弗里达围着转了一圈儿,就是看不到一个入口。
这个奶牛厂也是根据小弗里达的回忆录所写。
正当小弗里达要放弃准备回家时,发现了个小门,她爬了进去。

这时候小弗里达摘掉了她的翅膀,钻进了小门,奶牛身上呈现了各种超现实画面。有她最爱画的猴子,荆棘那幅画中的蜂鸟、荆棘,有墨西哥的神殿偶像,有飞机……基本上所有的图的元素都来自于弗里达的画,有兴趣可以一一寻找对应。
小女孩钻进小门里有木有种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感觉?只是刚刚奶牛身上的符号到底提示着她会遇到什么呢?
小弗里达掉了下去。

原来地底下有个女孩在等着她,她们见面什么都没有说,连句“你好”都没有说。可是奇怪的是,弗里达感觉好像认识了她一辈子。
从画面中,我们看两个小姑娘的穿着打扮极其相似,只是那个女孩一身素白,仿佛仙女,两人长相也一模一样,只是那个女孩两条腿的粗细是一样的,而弗里达是右腿细一些。
接下来,女孩默不作声地跳起舞来,敏捷轻盈。
这是小弗里达内心中的理想化身吧?
小弗里达在她跳舞时就跟她说话,讲那些困扰她的小秘密,她倾听每一个字。
这个倾诉的过程让小弗里达很舒服吧,记得她在现实世界中其实是很孤单的,并没有同龄的朋友理解她。
这个女孩虽然是陌生人,但是小弗里达感觉她是那么的熟悉。她们坐在一处,也笑在一处。

刚刚两个小女孩并坐的这幅图让我们想到弗里达最著名的一幅画《两个弗里达》

这幅画创作于1939年,她与里维拉离婚后,她搬到巴黎一段时间,在那里她和杜尚、毕加索成为了好朋友,期间创作了这幅《两个弗里达》。
这幅图在诉说弗里达的两个不同性格。她在日记中写到这幅画,说这是源自她对一个想象中的儿时朋友的记忆,不过后来她承认,这实际上表现了她与迭戈分离时绝望和孤独的感受。
安东尼在书中呈现出了这两个小姑娘手拉着手,牵着线坐在一起,两个人带着笑容温柔相望。背后的云彩似放晴的一瞬,画面的配色显得轻松、明朗。而这个画面也被安东尼镶在了框中,仿佛为这两个小女孩做了定格,为《两个弗里达》这幅名画做了一个温柔的演绎。
过了一会儿,小弗里达必须走了,这一次,她真的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向了她的家,她的蓝屋。
这一次小弗里达又回到了稚气可爱的小女孩。她坐在花园里,回想着刚刚的旅程和新朋友。
虽然又是独自一个人了。但是现在却非常快乐。这就仿佛打开了一扇自由之门,随时都能通往她的理想之地。

回到现实


从那天起,弗里达开始画那个女孩,一遍又一遍。

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小弗里达轻松的笑容,和纸上画出的心意相通的眼睛。
这幅图中也暗藏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首先她背后的植物不再有荆棘,而是郁郁葱葱茂密蓬勃富有生命力,接着她肩头的鹦鹉,后面的黑猫、猴子、狗狗都是弗里达画中常常出现的动物。
而仔细观察,桌子后面还藏着小熊、威利和大猩猩,这些都是安东尼书中的角色。你能找到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