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来决定纯推荐,谈到意外好折扣

丹妈和小伙伴 丹妈读童书 2023-06-08

我们每次推文,都会收到望推荐小学高年级好书的留言。确实,孩子们年龄越大,阅读量越大,除了现代文学作品,四大名著也排上了日程。


读名著当然好处多多,问题是,原著博大精深,很多孩子看了估计也没看懂,或者粗略看一遍领略不到精髓。


说句惭愧的,哪怕是我到这个年纪,也始终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不敢说对名著领悟有多透彻。


所以平时我也会去寻找一些比较不错的解读版,加深理解。之前也有入手过一些版本,但工作量实在大,要参照原著,还要对比解读版本各自的优缺点,很烧脑。


去年编辑部小伙伴刀妈给我推荐了个版本,她五年级女儿表示看得如痴如醉:



一开始我也没留意,但种草好几次,我当真了,入手一套,一并入坑了。


不卖关子了,就是这套:


《为孩子解读四大名著》


作者:李天飞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胶订  
适读年龄:10岁+


一套四册,包括这些书:


《为孩子解读西游记》

《为孩子解读水浒传》

《为孩子解读三国演义》

《为孩子解读红楼梦》


相比一些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的图书来说,这套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畅销书,我看平台评论数是1万多。



不过挺意外的是,它的好评数是100%,很难得的一个满意度。



而且,它获得《中国教育报》“教师最喜欢的100本书”,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套书的价值,它是老师们都认同、使用的解读版。


作者李天飞,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硕士,还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出题人。


他在书里完全不端架子,专业、丰富的知识点被他有趣的表达一转换,往往就和孩子“同频”了,感觉本质上是个孩子王,而不是大学者。


黑白印刷,内容以文字为主,插图数量极少,每本大概4-6幅,就.....聊胜于无吧



推荐这套解读,不是因为它比别的版本技法更高明、知识更渊博,说实话,我们是不敢这样去评判各个版本的。


主要是觉得从各个维度来看,它更适合孩子的阅读特点和接受能力,也就是前面说的,这套书和孩子更“同频”


这套书我和刀妈讨论过,建议10岁以上,有理解四大名著的基础上去更好,但其实我更想推荐给大人看。我一直觉得,养大孩子,也需要父母去执着地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下面,我就以一个读者、一个妈妈的角度,说说推荐它的原因。



1


说得明白又有趣

简直比原著还好看


本来应该把这套书的【材料丰富、论证严谨】,放在第一点来写。但想想在严谨的基础上,有趣味性、能让读者看下去,同样至关重要。


读四大名著,最怕孩子读不懂、没兴趣。


本书的解读,在读得懂、有兴趣上花了大力气。


这个兴趣的引发,没有用夸张的网络语言去做,而是通过好玩的选题、发现原著幽默彩蛋、多变的介绍方式、对细节的放大这几个角度体现。


● 一是好玩的选题,书的目录是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紧紧抓住孩子的好奇心。




作者好像有个神奇的“探头”,把孩子们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关于四大名著的问题都提取出来,一一解答。



这些问题,可不是随便想出来的,而是自有一套挑选方法。


比如解读《三国演义》时,提了一个“三国谁武功最厉害?”的问题,那是作者给100多个小学生发调查问卷统计出来的。



在解读《西游记》时提的“孙悟空打仗的时候为什么不用定身法或隐身术?”,则是对小说读者的洞察。


先不说小朋友,就说我们自己看完《西游记》,心底也一直想这么问。



● 二是发现幽默彩蛋,把我们读原著时容易忽略的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挑明,就像找到彩蛋一样让人眼前一亮。


如在解读《西游记》时,有一篇叫“如何评价猪八戒?”,这里说孙悟空受伤昏死过去,猪八戒用“按摩禅法”救了他。



我们一看“禅法”,大部分人会以为这是某种高深佛法,经这一解释,才明白原来就是老百姓的按摩大法。


想一想,威风凛凛的孙悟空居然被这么接地气的方法救了一命,满满的反差萌。


● 三是多变的介绍方式,解读没有简单的把答案说出来,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各种方式、想各种办法把事情说明白。


比如解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为了讲清“三分天下”的形势发展,书里前后用了十一个图示。



这个图画得简单,但有了它,复杂的天下大势变化一眼就看明白了。


比如在讨论“《三国演义》里谁武功最厉害?”时,说了种种比较后,本书给出的方案是鼓励孩子自己去排名。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最厉害”,按自己的想法去定出高下,才算真正弄明白各个角色的武力值。


这种“互动式”的写法,让孩子参与进叙述中来,自然兴趣也就起来了。


● 四是对细节的放大,作者不但解析重要问题,对一些细节、小人物也关注到位。


平常没注意的事被拎出来细说,读者奇妙地产生一种发现蛛丝蚁迹玩“侦察”的快乐。


如解读《红楼梦》时,把各回目的标题放到一处,发现第一个字居然是某个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



解读《三国演义》时,讲智谋时用“你可能都没听说过”的郝昭来开篇,这人竟让诸葛亮吃过大亏。



在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时,从没名没姓没战绩的“曲阿小将”开始说起。



正是关注了这些细节,我们对名著的“大”,才有了更全面、立体的感受。


就像人身上的毛细血管,不起眼,却支撑起全身的血液流转。


这一套“组合拳”使出来,让读者充满阅读的快感。


孩子的反馈是最直接的,刀妈说她把书给女儿看,其它版本的解读,她会当任务时不时翻看一下。


但拿到这一套,她根本停不下来,用一个周末把四本全刷完,然后带到班上让它们在同学间“流浪”去了。




2


材料丰富、论证严谨

让孩子自己思考


一套值得推荐的四大名著解读,趣味和好读的基础上,是对原著了解透彻、掌握丰富的相关考据材料。


在这一点上,作者功力深厚,显出一种游刃有余的从容来。


比如,我们都知道四大名著各有作者,但事实上,除了《红楼梦》,其它三部小说都是群体性创作。


也就是说,所谓的原著作者,并不确定。


以《三国演义》为例,本书特意用一篇“《三国演义》是谁写的?”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但早在唐代,李商隐的《骄儿诗》就提到过三国人物。


到了宋代,《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当时说书人评讲三国故事的事迹,甚至已经印了《三国志平话》。



到了明代,大量涌现统称为“三国演义”的各种三国故事书。



一步一步说明,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的个人原创作品,而是世代相传的故事集。



了解到这个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小说中有些地方的设定会前后不一致、人物性格可能不一样。


又如在《水浒传》的解读中,从梁山泊古今地理环境的详尽介绍,解释了为什么叫“水浒”传而不叫“梁山传”“好汉传”或别的什么传



对真实的历史人物的挖掘,也往往让人惊掉下巴


如一直被当作老大粗的张飞,居然是个很会写字的书法家



类似这样的考据有很多,看着看着,会怀疑自己真的读过四大名著吗?


同时,它还让我们发现自己没有读到位的细节、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人个性、命运各不相同,我自己读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她们三人的友情有何特别。

解读却把三人的情谊比喻成天平,中庸平正的宝钗,是能撑住场子的中轴,敏感细腻的黛玉、豪爽大气的湘云是天平左右两端,达成美妙的平衡。



不过,在我看来,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停留在“展示”这些材料和论证上面,而是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进行自主思考。


往往一边论证,就一边在和孩子讨论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如何得出结论。


比如,讨论《水浒传》里的宋江是好人和坏人,从史书、民间传说、元代戏曲这几个角度去找材料。



发现了吗?作者用的是“你读过……”“你问的……”,直接把孩子拉进了思考路径。


这整个“探讨宋江”的过程,不是作者在发表意见,而是带着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利用材料进行分析



态度是谨慎的,结论是开放的,思考是实打实的。


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受到了这种态度的影响,明白读名著“不可尽信书”的思辩方式,甚至初步掌握论证方法。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母雷特,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最正确”的解读,而是希望孩子能学会精读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作者的解读方式,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这个能力。



3

三观端正,正视人性

善于发现真善美


四大名著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所以才会得到社会主流的肯定和传播。


但说到底它们是成人的小说,其中有许多思想意识形态的东西,孩子要么看不懂,要么容易陷入是非难分的境地。


除了对知识的解读,对这些意识形态的引导更加重要。


作者没有避讳原著中复杂或消极的一面,从正面的角度去面对,引导孩子看到真、善、美。


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 在解读《三国演义》讨论“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这个问题。四大名著中三本都有大量的打打杀杀,最怕孩子错把“最厉害”当“最英雄”。


解读在讨论英雄人物时,开篇讲的人却是名不见经传的“曲阿小将”,因为真正的英雄气概是“敢于面对强敌的勇敢”,而不是能力高低。



这个观点,是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思想:“虽千万人,吾往矣”。


正因文人武将、贩夫走卒都有这种气概,才让我们的文明从未中断。危难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力挽狂潮。


● 在解读《水浒传》时讨论“宋江是好人还是坏人?”,探讨人性的复杂。


有人认为宋江是英雄人物,有人认为宋江是反派代表,怎么去评判他呢?重点不是结论,而是由“他”及“我”,带孩子正视自己。



通过“冲动小人、道德小人、协调小人”,我们看到了宋江三个不同面。


冲动小人让人们讨厌他,道德小人让人们喜欢他。没有说教,孩子看完却明白了要做哪种人。


多说一句,这“三个小人”的解释实在精彩,我觉得可以作为家长和孩子讨论情感或心理问题的范本:试试把抽象的东西,转为具象的说法。


● 在解读《西游记》时,分析了沙僧的宝贵人格,让我挺感动的。特别是这一段:



因为公主对师父有恩,而师父对自己有恩,沙僧知恩图报,宁愿用自己的性命保护公主,这是“大仁”;


明明被黄袍怪捉住,却铁骨铮铮、毫不屈服,这是“大勇”。


大仁大勇,很高的一个评价,难怪说,满天神佛那么多,沙僧却是心高气傲的孙悟空称赞最多的一个人。


这种光明磊落、勇于担当,正是我们希望孩子从名著中汲取的思想养分啊。


● 在解读《红楼梦》时用“为什么《红楼梦》教会我们审美?”这个问题,探讨古代中国的生活之美。



从色彩搭配说到音乐欣赏,从园林艺术说到文字之美,其实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说的“美育”内容。


整个《红楼梦》,可以说就是一部偏重实操的美育教材。


我觉得,能够发现四大名著里的真善美,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名著解读的重要价值。



4

不仅有解读

既深入原著之内

又延伸原著之外


这也是我说作者解读“游刃有余”的原因,感觉他完全没有受原著的束缚,而是站在一个更高阶的地方,对名著进行降维拆解。


一方面,他深入原著的内核,去讲这些名著的形成、背后的社会形态、角色们所寄托的感情等,让孩子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个模样。


比如说,解读《西游记》时,他带我们分析为什么孙悟空的武力值前后不一致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多厉害啊,十万天兵天将都不放在眼里。但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多没劲啊,在车迟国和小妖们比个法术还要各种耍小聪明。


对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非常想不通,最后只好用“剧情需要”说服自己。


但是原来,这就是小说出BUG了:因为小说不是一个作者写的,大家没商量好设定,所以武力值不一样。


知道了这一点,孩子就不必再像我一样去“尽信书”了。


另一方面,解读延伸到原著之外,去拆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故事、角色的性格如何促成他的举动、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作技巧等。


让孩子把名著当成功案例、写作范本,这也是老师让孩子读名著的直接目的。


比如在解读《三国演义》时,讨论“《三国演义》的故事符合史实吗?”这个问题,干脆上起了写作课。



整个章节,基本就是围绕“写故事的三根支柱”来写,人物怎么安排、情节怎么展开、背景怎么设置,妥妥的一堂趣味作文课。


在必要的时候,还能打破时空,和外国名著做对比说明。


比如在解读《西游记》时,写了一个章节叫“乌鸡国故事与《哈姆雷特》有什么关系?”



一个东方名著,一个西方名著,它们的故事情节居然多有巧合,再一看,写作时间也差不多。


是谁抄袭了吗?不是,主要因为两部小说都结合了民间故事,拥有同一个故事来源。


通过这种对比,孩子收获的远不止名著本身。


看到这里时,我挺有触动的。我们让孩子看名著,只为了看故事吗?这是最低的层级。


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情操的熏陶、思维的锻炼、写作技法的学习、不同时空的了解等,才是更重要的啊。




        丹妈碎碎念         


书的内容介绍完毕,以上文章说的都是值得夸的点,还有几点提醒我也要强调下:

1、印刷质量:老实说,这套书内容很过硬,但是纸张、印刷很普通,甚至可以说粗糙。以及插画,建议忽略如果对这方面品质要求高的话,慎选。

2、关于《红楼梦》这本。我觉得《红楼梦》内容本身比较特殊,其实并不太适合太小的孩子看。虽然作者的解读也尽量孩子化了,但还是不如其它三本那么“亲孩”,所以我对它的介绍也比较少。建议让孩子附带着看看就好,等年纪更大些再细读。

3、适读年龄:这套解读建议小学5年级以上的孩子阅读,初中、高中都没问题,我们大人一样也看得津津有味。

好了,《为孩子解读四大名著》就说到这里,哈哈,感觉我们又完成一项大作业。

最后说说价格,这套书最初我是打算纯推荐的,文章都写好了,但前天试着去找了出版社,没想到然给了个不做的折扣,来支持我们推广这套书。


4本书,总定价也才140元,直降3.5折,49元到手

感觉很久没做直降的福利书了,主要是最近看中的老书,折扣都不咋好。新书有出版社控价,也基本是都在五折左右,相对佣金也会高一点点吧。但老读者都知道,我在公号推荐书,相比佣金,更看重是内容。好书哪怕折扣不合适团不了,我也愿意推荐。

市面上也有不少解读四大名著的书,到手动辄大几百,对比下来这套,厚厚4本,都是作者积攒多年的智慧输出,到手不到50元,性价比真挺高。而且这书还老少皆宜,不仅是孩子,作为大人,对名著有兴趣的话也会看得入迷。



团购时间3月10日-3月18日

发货物流中通包邮 北京发货
72小时发货新疆西藏海南青海+20元每套港澳台及海外不发受疫情影响地区发货时间会有所延迟
下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