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庆幸半年前让娃学了这门兴趣课

丹妈 丹妈读童书 2023-06-08

叮当上网课学围棋,大概半年时间了,他目前对这项费脑的爱好是一直保持挺高的热度,棋力也进阶地很快,老母亲看着满心欢喜。



看来咱们老祖宗的游戏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对孩子有无穷的吸引力😁


再加上他学校上个月新增了围棋课,每个孩子都要学,让我庆幸提早让他接触了围棋,对学围棋这件事更加坚定了。



目前叮当每天会花20-30分钟自己在ipad上做棋灵对弈的练习(和AI下棋),有些时候是和爸爸摆棋盘“杀”两局。



叮当很是自得其乐,算是他做作业之余,一种独特的休息方式吧😆


和爸爸下棋的话,也不是说要180个子都全下完,而是看时间而定,输赢20个、30个棋子。


输了棋照常会嚎啕大哭,但据我的观察,他心态崩掉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崩溃玩擦擦鼻涕继续下。



开团爱棋道围棋课,不知不觉已经有3个多月了。很多家庭和我们一样,都从围棋小白,进阶成为能够霸气“吃子”的小棋手😁,可以说是简单入门了。


我陆续收到了不少读者朋友的好评反馈,课快上完了,丹妈快联系返团啊:



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听爱棋道的老师说,我们启蒙班读者达到了80%的超高完课率,我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无论是和职业棋手老师的交流,还是我家的陪学体验,我都能深深体会到:





围棋,除去天赋,本质上是一门需要非常努力、勤奋的科目,一定是“三分学,七分练”。


一定要不断在线上线下多练习,精进棋艺,孩子才可以体验到对弈的快乐和升级的成就感,最后真正吸引孩子去学习,不断往上走。


而几个月时间过去,大家对围棋并没有“三分钟热度”,很多孩子的围棋魂甚至冉冉升起了~



我想这首先能说明围棋自带这样的魅力,这个竞技游戏足够好玩,能够吸引到孩子;


其次也说明爱棋道课程设置、一对一的班主任辅导,以及课后AI对弈等符合孩子的学习需求。


推荐爱棋道的理由,明天返团文里详细介绍,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学围棋的意义。


上次有位读者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她提到围棋本质上是一门相当耗费时间的活动,这是100%的事实。


这位读者说的很真实。


围棋确实耗费时间,我有认识的孩子喜欢围棋,每天至少一个小时下围棋。


他刚入一年级,时间安排还是挺紧张的,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写作业、户外运动、上思维课、还要给睡前阅读腾出一小时,所以每天用来下棋的时间会有,但不会很多,每天能保证20-30分钟吧。



👉 在孩子课业压力如此紧张的小学阶段,学围棋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吗?


👉 这笔“时间帐”花得值吗?


关于这个话题,我之前和爱棋道的袁嘉华老师聊了很久,让我的心态“稳”了很多。


围棋学到后面,大多数人都会去考级,后续我也会给叮当报。


但我对考级没太多硬性指标,目前他能每周上上课,每天下下棋,心态轻松,考级就顺其自然吧。毕竟孩子兴趣这么多,每项都追求达到全国顶峰也是不太现实的事。


过程努力,结局佛系。大人不焦虑,小孩也轻松,


叮当会在学围棋这条路上走多久,我不得而知,但这一生,能让孩子多一个兴趣爱好也是极好的事。



袁嘉华老师是全网段位以上学生最多的老师(1w+),也是全网学生升段数最多的老师(2W+),还是南开大学首位仅依靠成绩保研的国家一级运动员。他是业余6段的围棋高手,是围棋在线教育的先行者,更是一枚学霸。



我把袁老师的回复做了整理,也加入了我的体验心得,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客观说,围棋能学到顶尖的孩子确实凤毛麟角。


但围棋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它给孩子讲述的人生哲理,以及带来的性格磨炼、思维开拓,才是我最希望围棋能带给孩子的“价值”。



1

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


首先,围棋消耗时间是事实。


围棋需要日复一日地学-做-练,需要复盘总结,再往上走,更是需要通过比赛,提升棋艺。


即使是主讲老师,也需要每天下棋,不断精进棋艺,保持棋感,更别说初识围棋的孩子了。



然而我们在给孩子选择爱好时,到底希望孩子得到什么呢?


得到的肯定不只是一张张证书,因为证书不能伴随孩子一生,最多也就是个敲门砖。


获得归属感、成就感,掌控全局的能力、深度思考的习惯,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



这些“耗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恰好切中了围棋素质教育的根本。


围棋教会了孩子思考,而且是有深度的思考。


如果不是下棋,有多少孩子可以长达30分钟地进行专注思考?考试时间往往90分钟,为什么很多孩子答不完卷子?


很多情况并因为孩子“不会做”,而是他们没法坚持思考那么长时间,没有这种思维习惯。



而下围棋的过程,正是能训练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延长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

 

这是所有的学科教育,都特别需要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厚积薄发的大局观


围棋能告诉孩子“厚积薄发”的意义,能够让孩子了解,目光要放长远的道理。


举个例子,叮当在下吃子棋时,经常是急着去进攻对手,却没看见自己已经“后院失火”,已经只剩一口气了,所以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提子。


还有一种情况是,明知道自己必输无疑,一块棋跑不了了,但还是不甘心,“一步错,步步错”,经常出现明明有翻盘的机会,不愿意及时止损,越输越多的棋局。



这些都是因为他陷在了自己的思维里,没有关注到全局棋势的走向,没有形成“大局观”。


和刚上小学的孩子讲这些大道理还为时尚早,但现在棋下多了,叮当耳濡目染地学会了,要先保护自己弱小的棋子,再去进攻对方,时刻“数气”,预判危险;


如果一块棋实在跑不了那就不跑了:“送你了,我还能赢回来!”,渐渐地居然变得比以前更豁达了——


落子无悔,一城一池的得失固然重要,但别因小失大,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这背后是围棋思维,是考虑效率和机会成本的经济学,更是磨练心智的人生课堂。


而纵向来说,围棋能教给孩子更多无价之宝。






孩子5段前都在学习棋理,学习价值观,全局观。


3段的孩子会懂得,围棋价值观是厚>潜力>实空,这就是生活中学习积累>证书权利>直接赚钱的道理。


4段的孩子会告诉你,大局观的根本是取舍,是选择,要学会弃子,有舍才有得。


↑ 唐代围棋名手王积薪所写的《围棋十诀》


5段的孩子会告诉你,优秀是一种习惯,子效的极致是把握每一个细节,而不是灵光乍现。


5段后的孩子会告诉你,什么是本手,妙手,俗手,高手懂得“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就像之前被刷屏的关于围棋的高考作文,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明白“本手、妙手和俗手”,体会围棋的哲学和奥妙,那么他们的人生将会多么精彩啊!



3

培养抗挫力


围棋是一项不断面对胜负的竞技游戏,输赢非常直接,这对于得失心重的孩子来说,很“残酷”。


但孩子通过不断地输赢历练而来的自信,会是恰如其分的自信。鸡飞狗跳之后,会练就风轻云淡的“大师风范”。


孩子会明白,只要每一盘全力以赴,那么即使失败也不留遗憾,输了不丢人,哭过后总还有下一局。



孩子会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更是会了解,对手是朋友,而真正的对手只有自己。


在喜悦和难过的不断轮回中,学会赢,更学会输,不怕输,跌倒了还能爬起来,越挫越勇,就是最可贵的竞技精神,这也是围棋磨炼心智的部分。


↑ 对江苏状元丁润阳父母的采访截图



4

围棋值得学吗?


其实对于父母,围棋不是一项“讨喜”的学科,它没有展示性,孩子不能像跳舞、弹钢琴一样展示成果,它只是一盘静静的棋局,外行连热闹可能都看不懂。


但它细水流长,隐喻的东方哲学,对于得失、攻守、舍得、延迟满足的演绎……这些内容是任何兴趣班都替代不了的。


除此之外,围棋还有很多优点:


👉 它是一项入门容易,天花板超高的竞技游戏。


围棋考级分为业余级位(K),而段位又分为职业段位和业余段位(D)。


  • 先升“级”:25级、20级、15级、10级、5级、2级、1级。各地区有所不同,1级为业余级别等级最高。


  • 再入业余“段”:业余1段——业余8段。

    业余1段,可以说是“真正入门”了,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业余爱好者能够达到业余1段。


  • 最后是升职业段位:职业初段——职业9段。



围棋的进阶体系非常成熟,所以无论让孩子学围棋的初衷是什么,是单纯想培养一门兴趣爱好,还是想练习思维能力,或者孩子很喜欢下围棋,有入段、甚至走职业路线的想法,都能得到满足。


👉 它更是最好的数学逻辑思维游戏。


计算、逻辑推理、观察、记忆力、复盘的习惯……


这些本来就是理科思维的培养过程,可以迁移到任何学科中,也是“学霸养成”的底层逻辑。

↑ 来自谷歌

围棋的变形,比国际象棋复杂很多


👉 围棋还是一项绝佳的亲子游戏。棋盘一摆,杀一局,岁月静好😁。



因此,在围棋上的时间付出,我认为非常值得。


我想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围棋课作为校本课程的原因所在吧。


家有小棋童的朋友们,请让孩子尽情享受下围棋的乐趣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