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农业部关闭抗氧化能力值数据库,证明抗氧化剂无用?
自从美国农业部关闭了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数据库以来,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这几乎等于判了抗氧化声称的死刑。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说法,其在2012年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氧化指数与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功效无关,包括多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体内活性氧的基本化学过程仍然是研究人员心中非常重视的科研课题。众所周知,氧气对生命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每一秒钟就会发生37*1021次氧化反应。氧气是一把双刃剑,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另一方面,氧化自由基会对人体造成累积伤害,包括慢性炎症。在PubMed数据库中使用的“活性氧类”这个词是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通过20万项以上的研究得出的,其中2017年就发表了7000多项。
那么,“抗氧化剂”这个词是否已经被通过了?植物成分研究领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用抗氧化剂来描述相关成分的相对质量和潜在的健康益处,可能过于简单化了。这就类似于仅仅根据发动机的汽缸数来判断一辆汽车的质量和是否适合某项任务一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抗氧化指数数据库是一项无足轻重的工具,它们可能仅仅是被滥用或者过度使用了。
马福特大学塔夫茨大学抗氧化剂研究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Jeffrey Blumberg,因为在一所“抗氧化剂”机构工作,让他对这个概念的持续相关性有一定的保护心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承认,市场上应用抗氧化剂的方式与研究人员使用该工具的方式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为了评估食物和活性成分的抗氧化能力,ORAC、铁复原-抗氧化能力(FRAP)、二苯甙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和(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是非常有效的进一步研究的方法。这些工具,尤其是抗氧化指数数据库,后来演变成了推销食品、饮料和补充剂抗氧化成分的工具。
不过,仅仅用抗氧化来作为产品的卖点,注定要失败。天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不能仅用一种方法去充分捕捉。而市场似乎已经得到了这条信息。
研究者表示,用一个简单、单一的数据来评价产品价值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复杂的、数千种被定义为膳食抗氧化剂的化合物。进一步说,用一种体外试验有效地测量体内健康的各个方面,这是不靠谱的,因为它永远无法解释生物可及性、生物可得性、新陈代谢、分布和消除等关键因素。
但有趣的是,这一单一的、普遍的生物标记概念与最近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在个性化营养领域,依赖于复杂的组学方法和其它“大数据”来源,来告知人们并指导人们的营养、锻炼和其它生活方式的选择。
美国植物协会(ABC)的首席科学家Stefan Gafner最近在他的博士研究中做了一些测量抗氧化活性的工作,并使用了薄层色谱分析喷雾和一种稳定的试剂,该试剂目前仍然经常被引用。Gafner表示,在自然化合物中测量抗氧化活性的能力,为这些化合物的健康特性打开了大门。他认为,一些成分的抗氧化活性人们仍然无法企及。而且,抗氧化活动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清除自由基、直接的抗氧化作用,或抑制体内氧化反应的酶等。
很多人都希望抗氧化成分能对许多疾病产生有益的作用,因为这些疾病的氧化损伤与疾病的发作和恶化都有关。这种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抗氧化剂丰富的食物对预防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在内的许多慢性病都有帮助而产生的。然而,很难确定这些益处是否确实都出自抗氧化剂,也有可能是由于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
未来研究方向
Gafner和Blumberg一直认为,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这些化合物的具体功能。它们可能都显示了清除氧化自由基的能力,但这只是它们的入场券,只能说它们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膳食抗氧化剂定义了这个词的作用机制,即减少活性氧和氮态氧的负面影响,但其功能和类胡萝卜素、多酚类、硫醇和天然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美国农业部关闭抗氧化指数数据库,并不是宣布了抗氧化剂的死刑,而是它遭受太多的误解。就像一些种类的抗氧化剂也许表现出了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氧化压力和炎症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和恶性循环,有时会把它们分开,这似乎是一种古老的难题,即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Gafner表示,抗氧化指数不应该被终结,只不过人们对活性成分的兴趣应该超越抗氧化机制本身,提供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这些分子被人体吸收,或通过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交互作用为人体健康提供福利,并考虑对其它分子的重要性,包括帮助吸收,增强稳定性,以及增加抗氧化的功能等等。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行动,抗氧化剂的研究是否能以足够的速度继续下去,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美国广播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Mark Blumenthal表示,听闻一些学术期刊一直在拒绝标题或摘要中出现“抗氧化剂”的论文。最近发表在食品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这类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寒蝉效应,在2013年和2014年,食品和抗氧化剂研究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从2016年到2017年,这类研究又一跃而起,赶上了2008-2012年的活跃度。
植提桥媒体客服电话:029-88814264
投稿热线:eva@herbridge.com
微信:juanjuanliushui7
广告
《天然成分》电子期刊
《天然成分》大健康产业链全球视角,64页全是植提桥主创团队为您筛选的干货!每月第一时间掌上阅读!
传送门直达:《天然成分》7月份电子期刊
甜菊糖苷、红曲黄色素、胭脂虫红等10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已通过专家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