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CIDEG与全球专家连线热议“气候、能源与低碳转型”
“⽓候、能源与低碳转型”专题论坛对话
地缘冲突加剧、能源价格和安全风险飙升,以及气候异常加速等多重因素制约2022年全球减碳步伐与决心。从短期和长期来看,这对全球碳中和以及国内双碳零碳目标的实现带来哪些挑战?在全球减碳大幅承压的背景下,中国如何调整和平衡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速度、规模?关键核心技术将如何提速行业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高速扩容,如何抢抓氢能、储能等行业新风口?未来如何通过碳市场机制建设,激励企业减排降碳?
2022 年 11 月 16-19 日第十三届财新峰会在北京·深圳·新加坡隆重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共享发展新机遇”。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协办的“⽓候、能源与低碳转型”专题论坛在11月17日下午举行。专题论坛邀请了众多行业领袖和资深专家,共同探讨全球减碳⼤幅承压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低碳转型。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席代表,中国⼈民银⾏前⾏长周小川做主旨发言,中美绿⾊基⾦董事长徐林,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席经济学家埃⾥克·伯格洛夫,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旗下戴姆勒⼤中华区⾸席财务官时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波⼠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何⼤勇,必和必拓集团⾸席商务官潘⽂怡,启迪控股孵化业务总监,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刘雪良出席并参与对话,CIDEG主任陈玲主持论坛。
“清华大学CIDEG”特将论坛现场观点编辑整理,供读者参考。
论坛观点集锦
“⽓候、能源与低碳转型”专题论坛
陈 玲
清华⼤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主任
论坛部分视频
“气候能源和低碳转型”这个议题非常具有现实感,当下在埃及COP27(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举行,中美首长在巴厘岛的会谈也重启了中美气候问题的谈判,以及即将召开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谈等等,这一系列重大的事件都在提示我们气候问题、能源转型以及低碳转型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共同关注的特别重大的议题。
2022年并不简单,俄乌战争、极端天气频发使得全球的低碳转型变得格外的艰难,而且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但中国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动着履行3060目标的行动。今天的各位嘉宾都是能源行业,包括投资行业各个领域以及实业界的一些领袖型的人物,希望大家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全球减碳的趋势下中国应当如何平衡、调整向新能源转型的规模和节奏?新兴技术、低碳技术如何应用?碳市场,包括绿色金融这样一些市场工具,如何推动全球减碳?
CIDEG主任陈玲主持论坛
主旨演讲
以价格机制激励电力系统转型
周小川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
中⽅⾸席代表
中国⼈民银⾏前⾏长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席代表、中国⼈民银⾏前⾏长周小川发言
周小川表示,实践中发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存在很多操作层面的挑战,不应立即停止所有化石能源设备,应该利用价格机制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并在设计电力系统的时候考虑路径依赖问题。
气候变化这个题目非常重要,也比想象的更加复杂、艰巨。地缘政治的冲突导致了能源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电力供应方面也受到了威胁,电力系统是重中之重。中国在每年100亿吨出头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电力系统生产大约占到45%。未来可能70%甚至80%左右。
电力系统应该如何转型?1)电力系统转型依靠未来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光电,利用风电和光电需要有备份的容量。备份容量是指能够应急调峰的机组,这些机组有相当一部分仍旧是火电。现有火电机组还没有快速启停的性能,它们最低负荷量也不能降到比较低,所以还要进行所谓灵活性的改造。2)电力系统转型还有赖于储能技术。目前储能的技术目前涉及有抽水蓄能、电化学和氢储能,但这些技术目前所能储能的量所占比例仍然很小,还有很多任务需要解决。
首先,需要价格机制对调峰和储能工作加以激励。涉及到碳市场或一种综合的“碳税+碳市场”加上其他措施。当前阶段,不应该立即停止所有化石能源的设备,而要互补配合,能够应付脆弱条件下的电力供应。为避免“改革疲劳症”,中国要不断在小步伐中获得新的福利。
其次,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取决于供需双方。在供给方面,电网分成输电网和配电网,需要有不同的价格来进行调节。需求侧,需要有合理的价格加以引导,包括分时电价、有配额的电价等。对于我国电力系统提到的4个字——源、网、储、荷,也就是电源、电网、储能、负荷,这些方面都需要一组相当复杂的价格体系,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再次,还需要注意路径依赖问题。所谓路径依赖,就是我中国的电力系统是以省为单位进行平衡的,省电网是一个强力的主体,在省电网有缺电或者多电的时候,进行跨省级的调度和市场交易。由于电交易不仅涉及到供给方和需求方,还涉及到储能、电网的调度,淡化电网主体在中间所起的作用并不可行。
此外,金融系统在处理过程中有三种可能性:通过市场的方式来实现;一部分价格通过内部计算可计算的均衡点来决定;一部分是依靠行政性调度来加以解决。
最后,针对电力系统改革和电力系统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所进行的讨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对实现“3060”双碳目标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希望能够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并进行讨论。
圆桌对话
论坛视频片段
徐 林
中美绿⾊基⾦董事长
中美绿⾊基⾦董事长徐林发言
今天的话题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话题,从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和已有基础来看,发达国家低碳转型的目标问题不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会更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工业化,生活水平提高,能源消费、能源生产投资,包括能源转型这样多重目标的这样一种推进。中国面临碳中和约束下的能源生产、消费增长和能源快速转型,包括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更好的保障能源安全的挑战。未来我们的电力消费大概是60万亿度电,我们大概47亿度电要由新能源产生,涉及到的投资在150万亿人民币。
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机会,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储能技术的突破,体制机制的安排来配合,也包括绿色金融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融资需求。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能。
周⼤地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地发言
国内不存在能源短缺问题。中国供应紧张局面是国内能源价格管理体制造成的。例如,煤价、油价、气价在内成本的转换到供热、发电后,前端的成本上涨被部分过滤,没有及时传导至终端用户。
全球的能源价格波动的主因是通货膨胀推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根源并非供需问题。“OPEC+”采取限产措施避免石油价格大幅下降。欧洲的“能源危机”,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为降低对俄能源依赖,自断能源供应渠道。
中国应该有定力,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只有低碳转型加速,才能解决目前能源体系中,伴随化石资源分布不均,出现的能源资源垄断性、稀缺性问题。
时 琨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旗下戴姆勒⼤中华区⾸席财务官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旗下戴姆勒⼤中华区⾸席财务官时琨发言
奔驰具有正确去碳战略,将可持续性作为指导原则,奔驰将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实现全面电动化,致力于2039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们的减碳战略,对应了中国现在的‘双碳’目标。我们正在转型方面进行努力。首先,产品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纯电车型销量增长156%。公司期望2022年纯电车型全球销量继续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其次金融支持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弥补电池的差距,将铜等材料的传导性最大化。最后,奔驰和北京、上海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感谢中国政府在汽车方面和碳中和方面的政策。
张轶鹏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发言
生产运营是乳业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也是伊利减碳工作的主战场。在生产过程中,伊利坚持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在行业内率先实现“种养一体化”的生态管理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传统养殖业,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覆盖了272座合作牧场。
伊利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伊利率先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的“碳中和”,发布了集团的“零碳未来计划”及其路线图,联合全球43家战略合作伙伴启动了行业内首个“零碳”联盟,推进全产业链减碳。
何⼤勇
波⼠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
波⼠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何⼤勇发言
零碳金融、能源体制和技术突破是能源转型的三大抓手。零碳金融三个组成部分是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碳金融。碳金融挂钩于碳交易市场所衍生出来的金融服务,而转型金融将更多支持高碳企业做节能减排所需要的融资。目前转型金融缺乏标准和相关政策。在政策出台前,领先银行可以参考当前国际公认的转型标准、披露框架和产品设计来帮助识别并支持真正的转型需求
对标欧盟经验,中国碳市场接近欧盟碳市场2005-2007年的发展状况。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建设任重道远,未来可扩展到更多行业,开发更多碳金融的相关衍生产品,放开更多的金融机构。
埃里克·伯格洛夫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发言
应对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伯格洛夫表示,亚洲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地区,且全球100个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城市中,有99个都在亚洲。
伯格洛夫强调:“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并监督各地区和国家贯彻执行非常重要。”比如,当被问及是否会在不发达的、碳排放量较高的地区投资建设飞机场时,伯格洛夫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绿色投资决策的前提是,标的物必须符合国际绿色标准。
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兼顾脱碳目标,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为此,伯格洛夫建议多边开发银行等机构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加强能力建设,“在脱碳的过程中促进创新和发展,在促成发展后,更好地提高能效进行脱碳。”
刘雪良
启迪控股孵化业务总监
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
启迪控股孵化业务总监、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刘雪良发言
“没有落后的能源,只有落后的技术” 刘雪良在发言中谈到,技术创新在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技术路径实现碳达峰目标前景可期。
启迪控股将技术、产业和资本相结合,一方面推动更多企业增产降耗,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在清洁能源领域所孵化的一批优秀的产业和创业公司的发展壮大,意味着清洁能源在整个能源应用结构中的占比也将随之扩大。
论坛总结
本场专题论坛的讨论使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全行业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而且全行业、全市场、全社会甚至全球都已经动起来了,所以我们也都行动起来。
内容来源:财新网
文字编辑:王晓飞
微信编辑:李方芳
推荐阅读
1 活动回顾 | 第二届环境经济学前沿系列论坛:气候变化、能源与碳市场
同步关注CIDEG自媒体平台
CIDEG视频号
CIDEG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