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不走专业路线,花样滑冰,能帮留学的孩子顺利进入主流圈子!
点击图片阅读该系列其他文章
孩子一定要有一项专长的运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平台。她教出来的很多孩子到国外留学,就因为具有花样滑冰这项特长,变得很受欢迎,也很容易交到朋友。“这会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主流圈子。”陈露说。
”采/文:颖新 编:曹新星
图:Dave’s Studio、受访者提供
盛夏,高温,大地被炙烤得仿佛都要冒出烟来。一踏入陈露国际冰上中心,透心的清凉,甚至让人不禁打起寒颤。刚开门不久,冰上已经有两个小女孩正在跟教练认真地练习划葫芦,她们的妈妈穿着薄棉衣在看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
花样滑冰这项运动,近些年来受到家长们的热捧。很多家长不惜重金,不辞辛劳地背着沉重的装备带孩子辗转各大冰场和赛场。这其中,家长们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照着特长生去培养,据说这项运动在美国也很受欢迎,申请留学时会给孩子加分;有的纯粹是为了培养爱好,技多不压身。
陈露,曾经的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退役后,她在深圳推广冰上运动,从事青少年教学已有十余年。今年,她来到北京,开办了陈露国际冰上中心。远远地看她走过来,身材娇小,束一根长马尾,T恤配热裤,背着粉嫩的双肩包,充满活力、健康十足。
“当你只是把目标列为争金夺银,还是有局限性。我之所以热衷面向社会推广花滑运动,是想传达一种精神。它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道路有深远的影响。”
一种怎样的精神?竞技、拼搏、不服输……作为职业运动员出身,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这些品质。这些固然重要,却不仅止于此。那些痛并快乐的坚持;那些没有对手、直面自我的时刻;那些随着音乐曼妙起舞的时刻,都是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带给人全然不同的体验。
孩子的成长,有时也需要疯狂的父母
故事要从1980年说起。
吉林省体育学院大院内,从陈露家中窗户探出头就能看到楼下的冰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一到冬天,整个大院孩子们的娱乐项目就是滑冰。
小陈露之所以被父母送去学滑冰,是因为那时候她身体瘦弱,三天两头闹感冒,待在家里一歇就是好几天。几十年过去了,陈露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冰时的情景:“我穿着从邻居那儿借来的冰鞋,两个姐姐一左一右保驾护航。我的感觉太好了,就像飞一样,太自由了!”她滑了一圈又一圈,根本停不下来,恨不得自己每天都能长在冰上。
从4岁半开始,陈露的人生轨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冰场。
陈露出生于体育世家,父亲是冰球教练,母亲是乒乓球运动员,有着天生的便利条件。然而,大姐觉得搞体育实在是太累了,没有兴趣;二姐拥有天生的运动细胞,却阴差阳错地总没有碰上自己心仪并能坚持走下去的项目。最终,只有家中最小的孩子——陈露,从事了体育行业。
小时候的训练条件相当艰苦。当时没有室内冰场,作为业余组的孩子参加训练,场地的使用时间都被安排在凌晨。“室外温度零下40多度,我困得睁不开眼,在家提前把冰鞋穿好,爸爸骑自行车驮着我去训练场。训练完去上课时,老师也不敢让我们坐着,生怕一坐下我们就会睡着。赶上凌晨4点训练,就算比较运气,练完吃早饭就直接上课去。大多时候,我都是凌晨2点就开始训练。”时至今日,再说起这些,早已云淡风轻。然而,这种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对于一个4、5岁的孩子来说,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还是要有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陈露从小感兴趣的就两件事,一个是滑冰,一个是跳舞。花样滑冰恰好都满足了。所以,现在陈露对冰上中心的教练也提出这样的要求——怎么激发孩子对这项运动的兴趣,这对一个优秀的启蒙教练来说很重要。可能就几节课的功夫,让你寻找到可塑之才,并有效地促使孩子坚持走到最后。
当然,惰性这个天敌时常会跑来捣乱,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坚实有力的支持。“我父亲基本上不会逼迫我,但他总会鼓励我,或者用一些技巧督促我。有一次,天气变暖了,冰场的冰开始融化,到处都是水。训练时,我不敢做动作,生怕跳跃起来摔倒后把浑身都弄湿了。爸爸直接走过来把我摁倒在地,全身都湿了。他轻描淡写地来了句:行了,去跳吧。我也就敢使劲地跳了。”这完全有《摔跤吧!爸爸》的即视感。
因此,陈露时常跟朋友们开玩笑说:“孩子的成长,有时也需要一个疯狂的父母。”那时没钱买好冰鞋,又害怕磨刀机磨损冰鞋质量,陈露清晰地记得,父亲每天都亲手磨鞋,一磨就是3个小时。
“培养一项运动技能,孩子的兴趣固然重要,家长的支持与坚持也同样重要。很多时候,父母的持续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从小参赛,一直比到世界级的赛事,爸爸反复对陈露说的只有三个词——沉着、冷静、勇敢。耳根子快磨破了,却受用一辈子。
日复一日地训练,让运动成为日程表的一部分
现在,陈露对孩子们最常说的话就是:“尽你的全力就好。”
她的一对儿女对花滑的态度截然不同。儿子从小被丢在冰场上,当爸爸想要教他滑时,他大哭以示抗议。反而他喜欢打网球,一打就是7年。女儿则不同。她在冰场都待不够,每次下冰,准备要回家了,她还会安静地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冰场看,并央求妈妈:再看一会儿,就看一会儿。
大多数女孩子想要学花滑,都是被那条漂亮的花裙子诱惑的。“我想穿着漂亮的裙子,在冰上不停地旋转。”“还有漂亮的盘头,脸上还能画好多亮片片。”这是很多孩子想要学滑冰的初衷。但是,接下来能走多远,还要看每个孩子的表现。
在前不久刚结束的亚洲青少年花样滑冰的挑战赛中,陈露的小女儿安娜成绩优异,夺得北京站的冠军。实际上,在比赛前,她因生病停练了一周。爸爸认为,既然没有完全准备好就不要参加比赛了,以后机会还很多。小姑娘很倔强,找到爸爸严肃地说:“我要参加比赛,尽管没有准备好,但是我会尽力的。妈妈说了,尽力就好。”
陈露在女儿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童年时的影子。
“从小训练,我的状态就一路亢奋,可能父母给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我一直觉得比赛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我有很强的竞争意识。”陈露回想,每年夏天是他们的陆地体能训练时间,其中,有一个双腿横叉劈开下压的动作,教练并没有要求非要做到怎样,她却每天练习下压,最后只有她一个人完成得最标准。“当时,我总是问爸爸,是不是我比他们多滑几圈、多跳几下,就会做得更好。越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我的竞技状态就越好。”
女儿也是如此。因为喜爱,想要做好;因为做好,想要证明更好。究竟是言传身教,还是有什么特定的管理之道?在陈露看来,除了兴趣、性情使然,还有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孩子从小做好时间的管理。她说:“在孩子的成长期,父母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培养习惯,让她觉得每天日程表就是如此。像我小时候,早上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然后滑冰。日复一日,就养成了习惯。当孩子偶尔懈怠,想要偷懒时,家长是可以使用各种技巧来转换他们的注意力。”
花样滑冰是一项综合运动。不同于其它竞技类项目,它跟艺术紧密相连,需要配合音乐、舞蹈、形象设计等方面综合来展现。孩子通过这项运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东西。“像我女儿从小就对颜色、服装有自己的想法和审美。小时候她不喜欢粉色,喜欢黑色,就连浴室里的小黄鸭,也执意要换成黑色的。随着练习花滑,她对美的感觉和表达变得更加丰富了。她喜欢听各种类型的音乐,甚至戏曲。欣赏音乐的同时,她会习惯性地和我探讨动作该如何设计,以及相应的服装怎么搭配。”
陈露主张,孩子一定要有一项专长的运动,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平台。她教出来的很多孩子到国外留学,就因为具有花样滑冰这项特长,变得很受欢迎,也很容易交到朋友。“这会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主流圈子。”她说。
你始终是跟自己做比较
在我们的交谈中,有句话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果你能够承受做职业运动员的辛苦,那么任何事情都不是事。“职业运动员每天要面对的就是怎么解决困难。每天你都要超越自身的极限,超越你自己。当一天过完之后,你觉得很快乐,痛并快乐着。很踏实,也很舒心。如果这一天下来,我觉得没有尽全力,内心就会有很深的罪恶感。”
问及她,这项运动最吸引她的,或者说带给她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诚然,花样滑冰带给陈露很多成就和荣誉,让她站在世界的领奖台上,让她退役后创业做相关事情,也收获了爱情。除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她认为这项运动特别好的地方就在于“让自己的情绪有了抒发的出口”。陈露说,“当你在表演一个节目,或者只是不停地滑行时,你真的是完全地释放了自己,宣泄了情绪。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当人的温饱问题解决的时候,大家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满足了。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孩子们在训练中可以获得和培养。”
陈露每天都会听大量的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她的脑海里会浮现自己在冰上的情景,闻歌起舞,怎么跳,怎么收。这时,她已经完全不需要穿上冰鞋真的站在冰上,她沉浸其中,万物寂静,内心美好。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陈露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孩子,如今很多都在美国名校读书。让她印象深刻的那些孩子,最终都没有走专业路线,而是把花样滑冰变成爱好,收获了学习之外的品质,比如对事情的坚持,比如有效的时间管理。“中国的孩子们都很忙。前不久,有个孩子,小升初,学业很紧张。她跟妈妈说,‘什么课外班都能停,就滑冰课不能停。这是我唯一可以放松的时刻,这个也停了,我会受不了的。’其实,这就是我一直想要传递的,孩子们通过滑冰,锻炼出面对困难的品质,知道迎仞而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长成一个承受不了一点儿打击的孩子。”
最后,陈露想要对大多数家长说的是,“首先要清楚你究竟想要什么?我见过太多迷茫的家长,不明白到底要干什么。有很多家长看不得孩子快乐,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太快乐了,他们就觉得没有学到东西。快乐并不等于没有要求,真正的快乐,是当孩子学到并掌握那项技能后的成就感。”
“花滑有个好处,就是你始终在跟自己做比较。当你一个人站在冰场上,你的对手就是自己,你的每一点进步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你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冠军,这会不断激发孩子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兴趣。从事这项训练,你可以有多种状态的选择,你既可以跳,也可以美,不必纠结。一天一天地走,最终总能走到终点。这是一种信念,也是磨练意志最好的方式。”
陈露,前中国国家队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先后在各类国际大赛上获多枚奖牌。2005年,退役后的陈露与俄罗斯花滑名将丹尼斯·彼得洛夫(Denis Petrov)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安娜斯坦西娅(Anastasia Petrova)受父母影响,成为了小花滑运动员,并在2017年亚洲青少年花样滑冰挑战赛北京站获得了冠军。
作者:颖新:报道过新闻,传播过心理学。曾经以码字为生,现在希望用文字表达自己,表达喜爱。身为母亲后,更愿意用书写记录这个前所未有的教育时代,伴随成长,两厢成全。
《菁kids》北京 2017年8月刊“让孩子爱上运动” 已出版发行,点击[这里]看新刊导读;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订阅杂志。
菁*旅行
尼泊尔|在色彩的王国体味春天的气息
菁*教育
菁*新刊
生命在于“四动” |吴琪专栏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让我们去哪里撒点野|村头树专栏
菁*话题
芮娅专栏| 孩子,平凡就好,只要有才情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
或访问 jing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