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大学,哪个阶段留学最好|系统性自我评估方法
哪个阶段送孩子留学最好?这似乎一直是关注国际教育的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希望能有一个清晰的解决办法。林杰老师总结的这一套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估出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最佳时间以及状态,特别分享给菁kids的父母读者,希望能为有需要的家庭带来参考。
作者| 林杰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林老师频道
(ID:linlaoshipindao)
虽然本科和硕士留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几年美高的井喷式发展以及遍地开花的国际学校,我们不难发现国际化教育或跨国教育已经成为全年龄段的需求,覆盖小学到大学。
虽然教育是全民需求,但是教育又是一件极其个性化的过程,因此“哪个年龄段是最佳留学时间”因人而异。但是这种回答并不能满足提问者的需求。
为了给予家长较为清晰的方向,我会在这种似答非答的基础之上,给出一个具体的建议:留学没有最早的时间,但却有个截止日期,那就是本科阶段。讲的更加直接点,如若留学,不要迟于本科阶段。
那么,到底是否有一套方法,能够帮助家长来做一次个性化,可以量化的判断吗?最近一个月,林老师断断续续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尝试总结出一个模型,目的是希望能够帮助每个家庭尽可能系统性并科学性地为自己做一个判断:
我的孩子是否合适留学?
我的孩子目前留学的准备程度?
孩子的最佳留学时间?
我必须承认,这个模型并不完美,瑕疵肯定不少,但是我自认为它足以为能够帮助家庭为自己做一次粗略量化的测试,判断孩子和整个家庭在留学的准备上到底能够得几分,从而判断自己孩子的最佳留学时间。
判断孩子是否在现阶段适合留学生活,以及判断自己的家庭离理想的留学状态还有多大距离,可从三个大的维度来评估:看学生,看家长,看学校。
其中,在这三大维度里,学生的占比和权比最大,就是因为学生永远是主角,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看学生,从5个角度来衡量:
留学动力、英文能力、坚毅程度、生活能力以及中文积累。
二,看家长,从4个角度来衡量:
家长对留学的认知程度、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实力、家长的时间灵活度
三,看学校,即对比孩子所放弃的学校与将来就读学校之间的相对价值。
留学动力:孩子对留学本身的兴趣和认知,以及动力来源?
不论是从中国远赴美国上学,还是在国内从一个三线城市转学到一线城市,上学的主角永远是学生本人。言外之意,判断一个家庭的留学准备程度,首先要判断的对象就是学生自己。学生的准备,有多个角度,第一层面的判断,必定是学生对海外留学的兴趣、认知和动力。
家长往往关注中美之间教育资源的对比,甚至研究某几所学校的优劣势,但是不够重视培养孩子对海外求学的兴趣和动力。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不论前期做怎样的准备,每一位留学生都会面临诸多的实地挑战和困难。面对困难,学生到底是迎头而上,还是停滞不前,甚至退缩?态度决定了留学成功的初步可能性。
因此第一步的判断,就是学生对海外留学的动力。
英文能力:评估孩子阅读能力与美国学生的相对值;
测评工具
阅读能力:Lexile Reading 或 Fountas & Pinnell
全方位听说读写: MAP 或者WiDA 考试
除了留学动力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语言能力,即英文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并非托福成绩或雅思成绩,而是学术英文能力,尤其是阅读和写作。有的家庭为了出国留学,在英文的准备上,以为就是托福考试培训,这个一个误区。
通过以上两大类测量方式了解学生自身英文阅读水平之后,第二步就是与美国学生进行相对值的判断,也就是说您的孩子目前阅读水平与美国学生同龄人相差多少个年级。
了解更多阅读等级评估
可以参考:https://www.readinga-z.com/learninga-z-levels/level-correlation-chart/
为方便读者获取以上测试链接,可扫描左侧二维码直达页面。
性格坚毅程度:遇到困难,是否有坚持不懈的能力。
第三个角度的考量,是学生的坚毅程度,即遇到困难,坚持不懈的能力。由于留学的特殊性是离家独立生活,面对困难需要自己解决,因此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至关重要。判断克服困难能力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一个人的坚持不懈努力的程度。
衡量个体的坚毅程度,并不容易,但是我们的任务是找到一位巨人,然后站在他的肩膀上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在这个方面,最具有权威,最有真知灼见的大牛,是一位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了解这位教授,可以观看她的 Ted 演讲。
测评工具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坚毅评分标准。
为方便读者获取评分标准链接,可扫描下方二维码直达页面。
一位学生的坚毅程度如何衡量,Duckworth教授已经为我们整理出10道题。通过回答这10道题,能够大概评估出一个孩子的坚毅程度。
在评估系统只有10道题,读者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我的建议是一个学生最好不要低于4分。
独立生活能力:孩子从小到大,对于生活上的需求和依赖,最清楚的应该是父母。因为留学并非仅仅求学,更多的是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下离开父母生活,独立生活。这个维度,基于父母对孩子长年累月的认知,需要做出的一个比较主观的判断。
中文能力:观察学生个体的留学准备程度,最后一个角度,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是该学生的中文能力。如果没有任何中文基础,我并不建议选择海外留学。中国人的先天优势是中文,因为它的背后既链接着非常功利性的实际性意义,也关系到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沉淀,尤其是等孩子长大成人,中文给他带来的更深远的意义是一种归属感。这个在小留学生年代不一定会有深刻体会,但是一旦进入职场,成家立业之后,这种体会将会越来越深刻。
家长的留学认识:是否能够清晰表达留学的目标、认识到潜在的付出和风险?
评估家长的第一角度是观察家长对留学本身的认知深度。“我到底希望孩子通过留学获得什么,以及我作为家长是否能够清晰认识到潜在的风险?”
家庭的教育质量:客观来讲,这一部分受到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家长给孩子输送的理念,教育孩子待人处世的原则,引导孩子对海外求学的认知等等,这些潜移默化非常实际的影响,种下的种子,会在整体上影响学生出国之后的收获和质量。因此评估家长的第二个维度是家长本身的受教育程度。
家庭的经济实力:留学费用占整个家庭经济的百分比(因为还有不少隐藏性支出!)
每年春季,当美国的高中、大学以及研究生发榜录取的时候,总是有人在算一笔经济账。留学4年大学花费几百万,回国后月薪5、6千,那么留学到底值不值?这样的问题很实际,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也是众多中产家庭必须考虑的问题。
毋庸置疑,留学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只是投资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具有特殊性。既然是投资,肯定需要考虑投资和回报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更加宽松的角度来定义回报,比如留学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结交人脉等等。当然,最直接的还是经济回报,这点不能忽视。
家庭的灵活时间:家长是否有灵活的时间可以穿梭于海内外,尤其是低龄学生。
留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学生,虽然父母不在身边是常态,但是总是有需要父母的时候。因此父母的时间灵活度,父母是否能够轻松地穿梭于海内外,是我们要考虑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维度。尤其是低龄留学生,陪伴学生第一次入读,参加定期的家长会,利用孩子的假期飞到他身边陪伴,或者紧急情况之下,需要父母的出现,这些都是需要被考虑在列的。
虽然我们都明白留学有风险,有风险才有回报,但是并非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学校,都是值得承担风险的。就拿美国作为对象来讨论。美国的私立高中有几千所,其中包含了寄宿制私立高中、走读独立学校,以及教会性质的学校。在这几千所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质量是很不错的,但是也有一大部分质量一般。
在过去8年我所接触的家庭里,有两个极端:一种是非名校不去,高中比如安多福,大学就要上藤校;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能出去就行,至始至终也没真正了解过海外学校的质量。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来评估自己所放弃的国内学校和留学所得之间的相对值。讲的更加具体点,就是对比你所放弃的国内学校和你想要或将要入读的海外学校的综合质量?
换个角度:我是否更应该留在中国?
我们一直在研究什么时候出国,以及留学的准备程度。但是我希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帮助家庭梳理思路。即我先抛开去哪里留学,什么时候留学,去什么名校,探讨我的家庭留在中国读书的理由有多大。之所以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是因为当一个选择变得很困难的时候,换个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反而会变得豁达。
作者介绍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林老师频道(ID:linlaoshipindao),菁kids稍作编辑。
扫码下方二维码,订阅
《菁kids》北京 2017年9月刊《教育创新,未来可期》
更多菁彩内容
请点击阅读原文
或访问 jingki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