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学校零零后的日常是什么样?菁kids深度对话鼎石、乐成、ISB、德威毕业生

菁北京 菁kids北京 2022-10-14
Ad

4月17日,菁kids将在JISE“择校家长学院”中举办国际教育毕业生论坛,届时,来自鼎石、乐成、德威、ISB的五位毕业生,将与菁kids创始人Toni一起探讨国际教育,回顾高中四年的成绩与挑战。


前几天,北京市鼎石学校十二年级学生Alisa何佳祎(“不功利的学习,比申请大学更重要”),和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DCB)2020届毕业生Annika唐安妮(“如果你决定做一件事,就必须让它使你骄傲”)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这次,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北京乐成国际学校(BCIS)十二年级学生Cathy徐菲洋,ISB(顺义国际学校)12年级学生JX婧萱,和德威英国学校毕业生Kristal杜韵仪。

△识别二维码购买现场票


时间:2021年4月17日(周六)
地点: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 (望京)形式:Panel Discussion主持人:Toni 马春蕾 (菁kids创始人) 
 时间安排 

第一节课(10:00~10:40)

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主讲人:郝景芳


第二节课(11:00~11:40)

公民同招政策下

选择国际学校的思路及方法

主讲人:吕付国


第三节课(12:00~12:40)

精英家庭的教育观

主讲人:赵星


第四节课(14:00~14:40)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主讲人:孙大强


第五节课(15:00~15:40)

“鸡娃”还是“佛系”?

家长们先解决自己的焦虑

主讲人:沈柯


国际学校毕业生论坛(16:00~17:00)

父母给我的最好支持是什么?

来自鼎石、乐成、德威、ISB

的毕业生亲身分享

帮你成为给力不添乱的父母



采、文/Nancy


1


Cathy徐菲洋,北京乐成国际学校(BCIS)十二年级学生。她参加过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夏校,自己在暑假里做过学生讲座项目。并在FBLA(Future Business Leaders)比赛中获奖。她认为自己大学的申请胜在接地气,自然,没有刻意的包装,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适合的环境里将个人优势最大化


在我小学二年级时,母亲去美国做访问学者,我也跟随一同出国念书。那时年纪比较小,中文基础不太好,去美国念书又是全英文的环境,所以当我再回国时,英文比中文更好。

回国时,我的写字的笔画常常是反的,比如竖勾写成立刀。中文和英文成绩出现了很大的偏科,不夸张地讲,我的英文成绩分数可能是其他任意两科加起来的总分数。

当用中文学习历史、地理、政治之类的课程,有时我连课本都看不懂,考试徘徊在及格线边缘。

当时我所就读的中学是一所非常有声誉的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也很严格。在那个基础上,我承受了很大的课业压力,心理状态也不好。

实话实说,那时候的我,屡屡经历学习的挫败。我一直认为如果再不转学,我的未来可能要面临上职高和大学之间的选择,而不是选择上哪一个大学。

我的父母觉得或许让我转入英文的教学体系里会更适合我,于是在初中二年级,我转入了乐成国际学校。

因为英文的优势,转入国际学校以后,我开始觉得学习变得轻松。相对于国内公立学校更强调记诵的学习方式,在乐成,学习变得很有创意。

以往的历史考试,我更多是背诵知识要点,而在乐成,我们不需要背诵,历史事件往往需要我们自己查阅资料,再通过做海报之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这个历史事件的理解。

甚至我们没有课本。我记得在学习俄罗斯历史时,因为没有课本,我需要自己查资料,搞清楚整个历史脉络。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想要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感兴趣,想要理清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什么。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反倒是拓宽了学习的边界。

解商业逻辑,拥抱科技未来


在我九年级时,我很喜欢看与商业有关的电视剧,印象最深刻的是《硅谷》,电视剧里讲关于在硅谷创业的情节很吸引我。

十二年级,提交申请时我又重新找来这个电视剧重温了一遍。

我喜欢与人打交道,也喜欢商业社会的逻辑。喜欢金融也有跟父母影响有关,他们常常聊起股票市场的话题,于是我也逐渐对股票感兴趣,会看一些与投资和股票相关的书籍、电影。

后来我在乐成拿到奖学金以后也开始了自己的股票投资实践。我的奖学金大概有7万块,在父母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小米这支股票。

在一个较低的价位买入后,以30元港币的价格卖出,持仓64天,收益率达到30%。盈利的钱加上我的压岁钱,我又一同投入了基金。

一开始投资股票,我会因为某一天的盈亏紧张、难过、焦虑。但长线持有一个股票后,我的心态也来越好,思维也越来越理性。

在金融市场锻炼出来的心态,在学习上也帮助了我很多。不要慌!所有事物都有变数,自然也有转机!不能太悲观,不能咋咋唬唬的!

在我申请季时,受疫情影响,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慌乱。当时难过时,我就会看看股票,看着股价的波动,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周期,现在不好,可能之后会好起来。

拿到卡耐基梅隆的offer后,我就撤回了其他学校的申请。这是我的dream school,它的商科和计算机都很好,我计划去上学后再学一个computer science专业。

虽然我很喜欢和人打交道,也很喜欢商科,但金融如果只是金钱游戏,是走不长远的,未来一定会是科技社会。


2


JX婧萱。现在正就学于ISB(顺义国际学校)12年级,考学方向是艺术类。在2021年申请季中,申请了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和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ED被罗德岛录取。



IB的美术课


我并没有在某一个确切的时刻决定了想要学艺术。选择艺术的过程非常自然。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经常带我去看各种博物馆、艺术展和纪录片,同时,他们也很爱带我读散文、绘本。


我从小可能就这么被影响着,第一次认真思考学艺术是因为我的绘画老师。


他毕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跟他学绘画了。我有一次问他问什么要学艺术,他说“如果没有艺术,就感觉你不是自己了。有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你才去学艺术。”


在那一次谈话以后,我很长时间都在思考“我为什么要学艺术。”再后来,慢慢地,很自然就决定将艺术作为未来的学习方向了。


我对待艺术的态度非常认真,将来也想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学绘画绝对不是玩玩而已。在选择学校时,我只考虑学习纯艺术,如果不是像康奈尔建筑学那样非常突出的项目,我都没有考虑,其他综合大学的美术学院更像是一个与美术有关的studio。


学校排名与专业性是两难选择。我将来大概率想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但非传统艺术学校毕业,在行业里缺少人脉和进入机会。


如果选择排名更高的综合大学,除非已毕业就能达到进入最有名画廊的程度,才有可能被人发现。


平衡大众喜好和个人兴趣爱好也是很难的选择,为此我也吃了不少苦头。


国际学校课程中确实也包含美术课,但是我们需要写很多的论文。其次,IB美术对对学生的要求非常的高——每个作品必须都有风格上的联系。


我的认知里,一个高中生,15、16岁的时候怎么可能有定型的风格呢?因而,在绘画创作中,我往往想画什么画什么。


结果也可以预见,在考试时,老师说我绘画风格不统一,不能给我一个非常高的分数。


IB美术更看重的是写作,而不是绘画技巧。我们会做很多comparative study——选择几位艺术家,对比他们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下,作品想要达到的效果有何不同。


我们还会为每一幅作品写一份process portfolio。当我通过书面化的表达整理我做每一件艺术品的过程时,我发现在这过程,我会被逼着去思考很多我从前不曾深刻思考的东西。


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某一笔为什么要这么画?


虽然说艺术是潜意识,创作者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经过很多次这样的书面表达训练后,我慢慢接受认可,其实每一个人的性格、所作所为都是被社会所影响着的,所以人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其实也都有源头。


IB美术就是要逼着你去挖出源头到底在哪里,然后把它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被逼着思考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创作逻辑也更加理性。


作品集


刚开始准备作品集的时候,我很长一段时间更多的是练习绘画技术,更加系统性地学习笔法。临摹国外绘画大师的作品,做一些人像素描训练。


再后来,我会跟辅导我作品集的老师聊一下我对创作的构思,但那个阶段我更多的还是观摩艺术家们的作品,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灵感。


那时候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多拍照。在生活中遇到各种有灵感的东西我都会选择拍下来,构想之后或许可以用在我绘画作品之中。


集中时间精力开始做作品时,我已经念十一年级了,那时候,我在技法和灵感上已经有一些提升了,创作一个作品大概会花15~30小时,也会在我的作品里留下带有个人风格的符号。


有一幅作品是我很喜欢的创作。一位逝世之人抱着一束珊瑚,手上趴着一只蝾螈。


为什么说躺下的这位已经离世?其实从画作上能够看到很多细节。她衣领是松垮的,只有躺下会呈现出这样的纹理形态,躺下的姿势类似很安详地状态。


在色系使用上,我用了青绿色,最近接人离世后的颜色。为此,我做了很多调研,看了很多逝者的照片。


加入的蝾螈是非常具有我个人经历和特点的元素。我大概只有三四岁时,养过一只蝾螈。


我把它养在一个小水缸里,但有一天它爬出了水缸,或许是不想被拘束在一池之地,为了自由,它爬了出来,或许它想要去厨房或卫生间寻找更充沛的水源。


我不明白它离开安全的水缸的理由,总之,离开水缸后,它干死在了去往它的目的地的途中。


回家后,我在客厅发现了它的遗体——以行动的姿势趴在客厅地上,干涸而死。


那是三、四岁的我第一次感受生命的冲击,我第一次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为什么它要冒险从安全区域走出,去寻找更充沛的水源?


基于这个思考,我创作了这幅作品。


画作里,我并不是想让人们惧怕死亡,而是希望观看这幅画的人,能够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做更多有意义的活动,经历更多有趣的事,珍惜自己与身边人在一起的时光,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人生,拥有抵御无聊、枯燥、乏味、冗长时光的能力。


回顾我的整个申请季,我对艺术申请也有一些经验。辅导我的作品集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我们经常探讨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增加磨合与了解,相处得越来越融洽之后,更有益于我厘清创作思路。


艺术留学相对其他留学来说是小众领域,在艺术留学中走绘画这样纯艺术的留学又是更小的细分道路。


我的经验是:一定不要因为太强的功利心,想要考哪所学校就擅自揣摩学校所青睐的风格去绘画。每年申请学生不一样,如果有目标风格的话,那也一定是每年不同的。按照自己的意识创作风格,选择主题,反而能更好地展现作品里的巧思。


3


Kristal杜韵仪,毕业于德威英国学校,现为Emory university 临床心理学大一学生。身为德威女生代表(Head Girl)的她不仅是学霸,更是运动健将,她从小到大坚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手球等运动。


她说团体运动不仅帮自己增强体质、释放压力,更能在团队中结识学长,在学业和校园生活中获得帮助。她在选择大学时,有清楚的标准:不要非常大的学校,但学校要在一个大城市里,这样便于就近获得实习机会。


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课外活动


我在加拿大念完幼儿园和一年级以后转回国内学习,在国内,我的父母觉得我当时的中文太差了,所以希望我去国内的公立学校锻炼一下语言能力。


我母亲一直比较推崇“快乐教育”,但当我在公立小学读书时,她看到我总是写作业到很晚,并且因为我一直很注重自己的成绩,所以每当遇到考试都会有焦虑情绪。


母亲觉得我这么小,抗压能力不是特别好,所以决定早一些帮我转入一个更贴近“快乐教育”模式的国际教育体系中里。


从公立学校转入乐成时,我感受到的落差非常大。我从一个每天要写很多作业的状态变为了每天没有一项作业的状态。国际学校给予了我更充裕的课外时间,我也因此拾起了很多在加拿大时的兴趣爱好。


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学任何兴趣班,后来才慢慢地上了一些乐器课,不过都是以兴趣为主。刚入学时,我唯一的课外班是因为我母亲希望我个子能长得高一些而报的游泳。


国际学校的体育氛围很浓厚,我还记得,我刚到德威的第一天交到的朋友邀请我去参加足球队的面试,通过面试以后,我就加入了足球队,然后踢球这项运动便伴随了我很长时间。


德威对运动的重视是从学生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我在德威的很多同学从小就会很多种运动。进入德威之后,我也跟着他们一起运动,运动成为了我很好的社交方式,就这样我也就一边运动,一边交到很多朋友。


课后和朋友踢球对我而言也是很好的解压、放松途径。


在六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篮球、足球、排球,还有手球的运动队,到九年级和十年级的时候,就只剩足球和排球,然后还有女士篮球。


我大概每周二和周四的运动训练,还会有一些额外的健身时间,加上周日的比赛,差不多我每天有2小时的运动。


在我课业压力最大的时候,考虑到运动会占据我很多时间,我曾考虑过要不要暂停运动。但跟父母、老师交流以后,老师更建议我保持运动与学习兼顾的状态。


除了有更充沛的课外时间、从小培养的运动习惯,我认为国际学校很好的一点是以小班教学为主。


无论是乐成还是后来到德威,我所有的课程,每个班级学生永远都没有超过20人。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老师对每个学生会给予更多关注。


从乐成转入德威的前几年,因为从前我没有学过科学课,我学起来很吃力,成绩很不理想。但因为师生比比较小,我有很多机会找老师答疑解惑,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也教会了我如何适应德威的考试。


师生比例小,使我在整个中学阶段受益匪浅。所以在我选择大学时,我更青睐于去私立学校。因为我计划学心理学,如果是小班教学,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我或许可以更好地获得实践机会,做调研时也能得到老师更多指导。


因此,当时除了UC系的学校,我申请的大部分学校都是私立校。


如何做选择

因为SAT分数没有完全确定,所以我的选校开始得比较晚。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帮助我做了最初的学校筛选。


他们在询问过我对学校的要求后,将可以选择的学校范围narrow到了15所,并且在学校表格下帮我注明了哪些学校的强势学科是什么,学校的治安环境如何。


在他们所初筛出的学校名单里,我又选择了10所我想申请的学校。


在做选择时我很看重父母的观点,我父亲对学校是否是大公司的target school比较了解,对城市是否能够给予我优质的工作或实习机会也很熟悉。


而我的母亲更关心学校的地理位置,城市是否宜居,冬天会不会太冷。他们的选择加总,平衡后,总会给我提供很多很好的建议。


我很尊重父母的建议,而我的父母也很尊重我的兴趣。我很早确认想要学习心理学,他们从来没有制止我。这让我更加信任他们的建议,我选校的全过程都是可沟通、可协商的。


父母帮助我做了初筛,最终选择还是需要我自己拿主意。


尽管我通常会很独立,但在做选择时我也经常面临在两个选择里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的状况。


这种情况下,我会列出一个表格,标注清楚为什么想要选择A,为什么不想选择B,此二者有什么利弊,长远的好处和短期的好处是什么。这样能让我看得更全面。


我也不会强迫自己立刻做决定,往往选择会在deadline的前一天才决定。


做完决定一周后感到后悔的情绪也时常存在,但我一般不会改变主意。在大学选校时,我曾在Emory和巴纳德学院之间纠结。虽然巴纳德时女校,但因为可以兼修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又地处纽约,所以也非常吸引我。


Emory还是巴纳德,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决定,我也迟迟没有做出最终选择。最后再评估了很多因素,最终还是选择了Emory。


在实践中明晰具体的方向


我母亲曾有过被心理问题困扰的经历,我看到这对她的改变,也目睹了她接受心理疗程康复的的过程,因此在我十三岁左右,就明确了想要学习心理学,我想要通过学习临床心理学,帮助更多人。


我在学校选修了很多与心理有关的课程,暑假去布朗大学夏校学习了personality disorders,我参与的义工活动也是与罹患自闭症和精神障碍的孩子们接触。


在看到心理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时,我很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学习临床心理学。


但在参与北大社会与管理心理学部门的心理学调研的经历让我有了新的考虑。这项调研会与一些公司合作,了解职员的工作表现与心理影响,或是用人格测试测试一个公司或员工的创业潜质。


这项调研让我看到心理学不仅仅是医患之间对私的联系,心理学还有与社会大众的链接。我也很希望运用心理干预的手段,帮助更多人在能力上获得提升。


虽然我被Emory录取的专业是临床心理学,但美国大学在入学前两年更多是通识教育的模式。我可以在未来的学习阶段,慢慢明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END




4月17日(本周六)

德威、鼎石、ISB和乐成的毕业生

在JISE现场继续分享

“父母给我的最好支持是什么”

识别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



菁北京国际学校博览会两种报名通道,不同福利


免费逛展

与50+国际化学校零距离沟通

参与喜悦儿童市集


② 

择校家长学院(二层讲座厅)

含专家讲座及毕业生论坛

299元


时间

4月17日 本周六

择校展:10:00-17:30

择校家长学院:9:00-17:30

(9:00-10:00专属VIP逛展时间,10:00讲座开始) 

地点

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望京)





A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