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涨姿势 | 《敖包相会》中的“敖包”到底是什么?

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12-29
民歌中国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


《敖包相会》由玛拉沁夫、海默作词,通福作曲,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这首作品情真意切,朗朗上口,久唱而不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1434hbuz&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敖包相会》


许多歌唱家都曾演唱过《敖包相会》,各位朋友肯定也听过无数的版本。然而,你真的知道歌词中只字未提的“敖包”是什么吗?

其实,“敖包”是蒙古族中广泛流传的一个概念,许多喜爱《敖包相会》的朋友可能对“敖包”有误解,认为它应该是蒙古包或者寺庙。实际上,“敖包”是指用木头、石块、泥土垒成的大土堆,即蒙古语言中的“堆子”。

关于敖包的起源,也有着多种说法,有人认为这是萨满教的信仰源头;有人认为敖包就是一种图腾,石碓代表高山,木头代表树林,泥土代表大地。但是最被认可的说法是:敖包最初就是一种在茫茫草原上辨别方向的路标,后来因为这种指引性而成为一种图腾。

由于敖包的特殊意义,蒙古族人经常会举行祭祀敖包的活动。尤其是在敖包正式演变成为一种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后,它便成了跟汉族土地庙相似的一种建筑。牧民们会在每年的六月、七月之间祭祀敖包,而祭祀结束后,牧民们便会举行传统的赛马、舌尖、摔跤、歌舞等活动,青年男女们便趁着这个时候躲进草丛中互诉衷情,这便是“敖包相会”

关于祭祀敖包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蒙古族的人们在丧葬之时,一直选择天葬的方式。他们将尸体放置在一种名为“勒勒车”上,在茫茫草原中漫无目的地行驶,尸体一掉下来,便在当地露天而葬。由于许多牧民思念亲人,因此每年都会回到天葬之处祭祀。但如何找寻地点成了一个大问题。

于是,牧民们在安葬亲人时,会带上一峰驼羔,将其血液洒在安葬的地点。第二年,驼羔的母亲或者小驼羔便能帮忙找到安葬之地。后来,人们会在该地点垒上石头,并捧上几把泥土,以此来祭祀亲人。这种礼仪世世代代流传下来,便形成了敖包。


策划/撰稿/编辑:民歌君

来源:微信@民歌中国(mingechina)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