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气呵成却被全盘否定,阎肃“三进小黑屋” | 歌剧《江姐》特辑(上)

传歌人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05-16
民歌中国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每当这段气势磅礴、动人心弦的旋律响起时,人们总能回想起那一朵朵傲雪绽放的红梅,与那位身受酷刑而不屈的“江姐”——江竹筠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团将一部名为《江姐》的民族歌剧搬上舞台,引发了空前的反响。这部由阎肃撰写、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歌剧,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时又有着优美的旋律,感人至深。


而在光芒万丈的背后,却是主创团队殚精竭虑的付出:一气呵成却被全盘否定、体验生活却被关入“牢房”、正式排演却差点“夭折”、写主题曲却差点“抓狂”……下面,就让民歌君带你走入《江姐》,一同探寻这部经典歌剧“背后的故事”

视频:歌剧《江姐》(王莉版)


1961年,阎肃写出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第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这一年,他31岁,算是个“大龄青年”了。可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创作中的阎肃,对自己的感情生活并不上心。为此,文工团的领导特意向他介绍了一位来自河北的军医——李文辉,两人也顺利步入婚姻的殿堂。

资料图片:阎肃与李文辉


不过,两人一个身在北京,一个身在河北,连见上一面都十分麻烦。于是,新婚不久后,团里的领导特意给阎肃批了20天的“探亲假”,让他与妻子多相处一段时间。令人意外的是,这短短20天的“探亲假”,却为中国艺术史带来了一块光芒万丈的瑰宝——著名民族歌剧《江姐》

资料图片:歌剧《江姐》剧照


此时,阎肃刚刚创作完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歌剧《刘四姐》。临行之前,他特意把主创团队请到了北京的一家小酒馆内,办了一场“杀青宴”。酒酣耳热之际,有人对阎肃说:“阎老肃啊,咱可不能吃完这次,就没有下次了啊!”旁边也有人应和着:“对啊,《刘四姐》写完了,你再写个别的吧!”


一旁的阎肃听到了这两句话,放下酒杯,哈哈大笑,拍着胸脯说:“那当然了,《刘四姐》写完了,我这儿还有一个本子呢!”大家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问道:“什么本子?”阎肃把眼镜一眯,笑着说:“江姐。”

资料图片:《江姐》手稿


宴席结束后,阎肃立即登上了去河北的火车。不过,他却把心留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除去来回两天的“火车时光”,在剩下的18天中,阎肃一直“闷”在妻子不足十平方米的宿舍里,埋头写作。于是,《江姐》的初稿,就在这段“并不甜蜜的蜜月”中诞生了。

资料图片:空军司令刘亚楼


创作完成后,假期也正好结束,阎肃带着剧本,高高兴兴地登上了返京的火车。不出意料,《江姐》的剧本刚一亮相,就获得了团里所有领导的认可。就连当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都亲自下了指示,将这部歌剧与“打下一架飞机”的战果相提并论。


然而,还没等阎肃享受“胜利的喜悦”,团里的领导就又泼了一盆冷水:《江姐》的剧本已属合格,但仍需大量删改,同时,作曲太过肤浅,一个音符都不要,全部重写

资料图片:“江姐”原型江竹筠


无奈之下,阎肃只得带着剧本的主创人员“下乡采风”。他们从北京来到了重庆,走访了许多仍然在世的川东地下党员、脱险的革命志士、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更与“江姐”原型江竹筠战士的亲朋战友日夜促膝长谈。


为了能真正感受到“江姐”的痛苦,阎肃还专门跑到了渣滓洞里,戴上手铐脚镣,坐了一个星期的“假牢房”,体验生活。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没过多久,阎肃一行人就差点进了“真牢房”

资料图片:著名作曲家金砂、羊鸣、姜春阳


辗转腾挪,一行人来到了浙江衢县采风考察。一天,正当阎肃与金砂、羊鸣、姜春阳在当地的水库旁散步时,突然冲出一群“黑衣人”,架起了他们的胳膊,二话不说,就将四人带到了县委的一个小办公室中。


一群便衣警察把窗帘一拉,把台灯一翻,把阎肃他们四个人全吓懵了。随后,一个看起来像领导的人说:“盯了你们好久了,晃过来晃过去,说,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原来,四人在县内走走停停,对水库指指点点,当地的领导把他们当成了前来炸水库的国民党特务了……



刚从渣滓洞中出来,就进了县委的“小黑屋”。没想到,刚从“小黑屋”中出来,还没喘口气,阎肃又因为写得太好而被关了禁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三改五改,歌剧好不容易能上映了,却在登台前差点夭折”,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剧团人员为何“跨界演出”?舞台演员又为何“倾家荡产”?敬请关注明天民歌中国发布的《江姐》特辑(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