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阎肃因为写得太好而被关了禁闭 | 歌剧《江姐》特辑(中)

传歌人民歌君 民歌中国 2022-05-16
民歌中国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每当这段气势磅礴、动人心弦的旋律响起时,人们总能回想起那一朵朵傲雪绽放的红梅,与那位身受酷刑而不屈的“江姐”——江竹筠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团将一部名为《江姐》的民族歌剧搬上舞台,引发了空前的反响。这部由阎肃撰写、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的歌剧,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时又有着优美的旋律,感人至深。


光芒万丈的背后,却是主创团队殚精竭虑的付出:一气呵成却被全盘否定、体验生活却被关入“牢房”、正式排演却差点“夭折”、写主题曲却差点“抓狂”……下面,就让民歌君带你走入《江姐》,一同探寻这部经典歌剧“背后的故事”

视频:歌剧《江姐》(王莉版)


为了修改剧本,阎肃与《江姐》的作曲团队走上了“下乡调研”的道路。不过,这条路却充满了坎坷。在渣滓洞刚刚卸下镣铐脚链,一行人就被当成了“国民党特务”,被抓进了县委班子的“小黑屋”。可是,没想到,误会刚刚解除,阎肃又因为写得太好,被当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关了禁闭,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资料图片:《江姐》手稿(“抛开名利锁”等句)


原来,在阎肃所写的剧本中,有一段描写甫志高劝降江姐的台词:“多少年,政治圈里较短长,到头来,为谁辛苦为谁忙。看清这武装革命是空流血,才知道共产主义太渺茫。常言道,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出生入死弄刀枪。倒不如,抛开名利锁,逃出是非乡。醉里乾坤大,笑中日月长。莫管他成者王侯败者寇,再休为他人去做嫁衣裳。”


从艺术性、文学性上来说,这段话语堪称是文采飞扬妙笔生花。可是,这段话恰恰是从一个叛徒的口中说出的,而且说得还言辞凿凿,有着极强的煽动性。刘亚楼一看到这段话,心中就冒出一股无名火:甫志高的话太有歪理了,要是江姐的反驳“压不住”他,这部剧就会成为一个标准的反面教材,必须要改。

资料图片:甫志高劝降江姐(《江姐》剧照)


阎肃听了,心里也犯嘀咕:自己费尽心思写下的文字,挺满意,不太想改。不过,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要想把这段话写得既有文采,又有煽动性,文采不能太盛,煽动性又不能太强,得写出一股道貌岸然小人毒舌的气息,这可就难了。为这个事,阎肃头疼了好几天,还是没想好怎么改。


过了许久,刘亚楼终于忍不住了,他把阎肃叫到了自己的家中,严厉地说:“我提了五次,你就是舍不得改,刘志坚副主任后来也提了,你还是不改,今天我要在家里关你禁闭,你就在我家里改,改不出来,你就别想走了”这招一出,阎肃没辙了,他趴到办公桌上,拿起笔就写了起来。结果,不到一个小时,就改好了。

资料图片:阎肃修改后的台词


改完了以后,刘亚楼一看,十分满意。可是,他又提起笔来,在“退后一步更宽广”这几个字中间,加了“道路会”三个字:退后一步,道路会更宽广。如今,我们很难猜测刘司令这样改动的原意。可是,我们知道的是,阎肃对这个改动一直有意见,他觉得“道路会”唱起来太像“倒炉灰”了。不过,对于刘亚楼司令,阎肃一直都是很尊敬的,所以他也把这句话压在了心里,没有提出来。


1963年9月,在经过了反复的删改后,《江姐》终于进入了排练的阶段。可是,一个大问题接踵而至:《江姐》是空政文工团排演的第一部大歌剧,专业演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别说上演了,连排练都无法进行。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一年,持续了许久的自然灾害刚刚过去,整个剧团的经济也十分拮据。

资料图片:歌剧《江姐》中的“沈养斋”


缺人倒还好办,领导把文工团的所有演员聚到一起,全部投入到了排演过程中。虽然许多人“只会唱、不会演”,但是至少能像模像样了。可是,缺钱,没有演出服装、舞台道具,又该如何是好呢?没办法,大家只能把自己“压箱底”的旧衣服全部拿了出来,拆了改、改了拆,东拼一块、西凑一块,终于凑齐了演出需要的所有服装。剧中的大反派沈养斋身穿的国民党军大衣,就是用一件老式的日本军装缝改出来的。


一年后,《江姐》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一个小礼堂内部试演。这一演不要紧,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不断地鼓掌叫好。可是,刘亚楼却又提了个意见,他对阎肃说:“咱们的《江姐》,应该有个主题曲啊。”没想到,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又给阎肃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让阎肃连着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那么,这个难题究竟是什么?《江姐》的首演效果究竟如何?是谁让排队买票的人“一哄而散”?阎肃又为什么要把英勇牺牲的江姐写“活”呢?敬请关注明天民歌中国发布的《江姐》特辑(下)


猜你喜欢

一气呵成却被全盘否定,阎肃“三进小黑屋” | 歌剧《江姐》特辑(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