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却打造出时代经典,火遍全国却被大肆批判,争议惊动海军司令……苏小明与《军港之夜》不得不说的故事
1980年的秋天,在一场备受瞩目的“新星音乐会”上,一个人一唱成名,一首歌一炮而红。这个人,就是当时海政文工团的青年歌手,日后成为中国歌坛“偶像人物”的苏小明。而这首歌,就是至今仍传唱不衰的经典军旅歌曲——《军港之夜》。
临危受命,为歌曲一夜无眠;不抱希望,作品却在一日之内风靡全国;毁誉参半,歌曲却在批判声中越来越火,成为真正的“时代之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个静悄悄的“军港之夜”,感受那阵温暖恬静的歌声……
提起苏小明,相信许多朋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首触动无数人的《军港之夜》了。不过,苏小明与这首抒情军旅歌曲的缘分,却显得有些“意外”。1980年,总政组织全军青年演员调演,海政文工团的老团长决定:派团里的“新星”苏小明去参加调演。听到这个消息后,苏小明喜出望外。可是,当团长接着往下说时,现场却尴尬了起来……
原来,当时的苏小明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她擅长的却是《红河谷》《划船曲》这类外国歌曲,没怎么唱过中国大陆的歌曲,更别提中国军人的歌曲了。所以,当老团长问她准备演唱什么曲目时,她只能报上了几首柔情满满的抒情歌曲,甚至还报了几首邓丽君演唱的经典歌曲。听到这些曲子,老团长的眉头皱到了一块:不成,一定要唱中国海军自己的歌。
大方向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要找人创作了。于是,就在下班前几分钟,著名词作家马金星(《泉水叮咚响》的词作者)与著名作曲家刘诗召(《爱的奉献》的曲作者)就接到了一个紧急任务:给你们一个晚上,写一首海军的歌。
视频:苏小明《军港之夜》(MV)
时间紧,任务重,两位创作者“压力山大”。马金星蹬着自行车连忙赶到家中,准备创作。而另一边的刘诗召也在家中急切地等待着歌词的到来。不过,令刘诗召十分讶异的是,马金星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给他送来了一份完整、优美的歌词,这让刘诗召对他刮目相看。可是,这一个多小时背后的辛酸,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资料图片:著名词作家马金星
1975年,“文革”的浪潮渐渐平息。马金星也由“漏划富农的狗崽子”摇身一变,成为了“革命干部”,回到了北京的文艺部队中。压抑了多年的情感终于得到释放,马金星觉得神清气爽,充满了干劲。他上高山、下海岛,与无数战士一同度过了一段最难忘的时光。一年后,当他到舟山群岛的蚂蚁岛上体验生活时,听到了大海涨潮的轰鸣声,感慨颇深。当晚,他难以入睡,随手写下一首小诗:“客浮至渔村,不眠更已深。枕上浸大潮,小窗悬银盆……”这就是《军港之夜》的雏形。
时光荏苒,四年过后,当马金星接到了“创作海军歌曲”的任务时,他喜出望外:自己的这首小诗,终于能派上用场了!于是,他将自己对海军士兵的关怀、对大海的热爱倾泻而出,一边做饭,一边作词,饭吃完了,词也做好了。“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军港之夜》的歌词就此诞生。
资料图片:著名作曲家刘诗召
歌词写好后,马金星又蹬着自行车,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刘诗召的家中,将歌词交给了他。看到歌词后,刘诗召也是十分欣喜。不过,由于时间太过紧张,他立即把头脑冷静了下来,投入到了曲谱的创作中。当时,在他的脑海中,有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应该把演唱这首歌曲的苏小明,定位成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深思熟虑后,刘诗召选定了“渔家女”的身份,这样既亲民,又亲兵,既接地气,又带有着清雅的美感,实属一举夺得。
于是,刘诗召就以南海渔歌的音调特点,为歌词谱上了曲,完成了团长布置下来的任务。第二天,当搞定了伴奏与配器后,二人就“分道扬镳”,马金星跑到了海军吴淞码头的一艘扫雷舰上寻找灵感,刘诗召则赶到了北海舰队去体验生活了。当二人再次听到这首歌曲,歌曲已经火得“红透半边天”了……
资料图片:李谷一在央视春晚上演唱《乡恋》
虽然两位创作者对这首临时赶制出的作品十分满意,但是二人却都对它不抱希望。当时,李谷一的《乡恋》正在被大肆批判,国内许多人都十分抵制这类柔和的“抒情歌曲”,这让刘诗召的心中忐忑不安。另一边的马金星,更是对此有着深刻的感触。
就在《军港之夜》创作完成的不久前,马金星正因为创作的《泉水叮咚响》,而身处舆论的风口浪尖,还差点被扣上了“反党乱军”的帽子。而这首“软绵绵”的《军港之夜》,比起《泉水叮咚响》的“柔靡”,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歌曲能唱不能唱都不好说,更别提火不火了。
资料图片:苏小明在1980新星音乐会中演唱《军港之夜》
谁料,自苏小明在这场调演中演唱完《军港之夜》后,歌曲立即就引发了空前巨大的反响。而在不久后举办的“新星音乐会”中,苏小明的歌声更是席卷了全国。当时,苏小明与《军港之夜》被安排在音乐会的最后,压轴登台。
朴素而柔美的歌声、口语化的演唱方式、浓厚的深情,瞬间就触动到了在场的所有人。第一段刚刚唱完后,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整首歌演唱完毕后,现场更是立即淹没在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中。苏小明还在观众热情的呼声中,连续返场6次,创下了一个“小记录”。一时间,这首《军港之夜》几乎人人都喜欢,人人都会唱。而苏小明也因此成为了一代歌坛偶像、一代人共同的回忆。
然而,正当苏小明与《军港之夜》大红大紫时,批判与反对的声音也甚嚣尘上。马金星与刘诗召的担心,成为了现实。许多文章将歌曲定位成了“咸水歌”,把歌曲定位成“海上妓女”的歌曲。
资料图片:早年的《解放军歌曲》音乐杂志
一位《解放军歌曲》音乐刊物的老编辑直言:军队的歌曲应以反映部队生活为主,内容应该是革命、健康和向上的,《军港之夜》格调不高,当兵的就要提高警惕,怎么能唱海军战士睡觉呢?海军机关的一些领导更是反应强烈:这样的演员,部队不能留,要处理。甚至就连海军的部分首长也表达了对歌曲的反对。
争论声中,许多士兵都受到了牵连。一位海军战士就因为在有线广播中,播放了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而受到处分,被关了禁闭。1980年年底,这场争论达到了高潮,许多部门多次不点名地批评海军,批评歌曲。许多领导更是直接下达指令:对苏小明,请海政文工团领导找专人“好好帮助他,在演唱上处理处理”,参加元旦、春节演出时,务必让她唱《十送红军》。
资料图片:时任中国海军司令员的“开国上将”叶飞
这些争论与批判不仅影响到了海政文工团的演出,更伤害到了许多人民的心。事情越闹越大,终于惊动了担任海军司令的叶飞将军。思考良久后,叶将军大手一挥:苏小明没问题,《军港之夜》也没问题,可以唱。由于司令员的明确支持,许多反对歌曲的人都闭上了嘴。最终,在总政、海政两级文化部分的反复讨论下,苏小明与《军港之夜》终得正名,成为了她的保留曲目,得以传唱至今。
一转眼,距离歌曲的首唱已经过去了39年。当时的批判者一定想不到,这首“软绵绵的靡靡之音”,竟会成为中国军旅歌曲的代表曲目,并成为中国海军的“宣传歌”,吸引了大批青年人参加海军。由于巨大的宣传作用,许多人还将《军港之夜》当做“《我爱祖国的蓝天》的姊妹歌”。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如今,每当这段熟悉的歌声响起时,我们仍然会无比感动。虽然苏小明已经渐渐淡出歌坛,但是这首《军港之夜》却依然在传唱。时光的浪潮可能会冲刷掉一些砂砾,但永远无法撼动屹立的礁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