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2岁登台演唱,如今是音乐界的全才和奇才,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面对诱惑,不忘初心……
点击上方“民歌中国”可以订阅哦
她12岁登台演唱,15岁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声乐。
她曾获得全国声乐比赛民族唱法一等奖、第一届广东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第四届波兰莫纽什科国际声乐大赛第二名、最佳女高音歌唱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第十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
她是目前为止我国声乐界第一个双主科导师的研究生。她是我国民族声乐和西洋美声乐都登上了高峰的第一人。她是目前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最高奖的中国音乐家,也是第一位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
出生艺术世家 小荷露尖
1975年7月23日,吴碧霞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一个生活并不富裕但很温馨幸福的家庭里。
母亲吴秀英曾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业余歌手,后来成为县剧团专业演员,再后来调到新华书店工作。在县宣传队、剧团唱歌跳舞、唱花鼓戏、唱京剧的父亲王华安后来调到文化馆上班。长她3岁的姐姐王碧琼先后在常德戏校、县委宣传部和团市委读书和工作,俩姐妹,吴碧霞跟妈姓,姐姐随爸姓,平均分配。
吴碧霞从一出生就受到家中艺术气氛的熏陶,路还走不稳时,她哪怕是张口一哭也是声音嘹亮,会说话时就能唱歌了,左邻右舍的人爱逗小碧霞演唱,每逢喜事都叫上她凑趣。
吴碧霞天资聪颖又性情执着,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痴痴深情。常常抱着那台三五牌的录音机边听边学,一唱就是一整天,晚上她就能把白天听的歌惟妙惟肖地演唱出来。当时,她的嗓音就亮、纯,而且吐字清晰,音域宽,特别是乐感好。一些歌曲只要别人唱一遍,她就能哼起来。有的歌难度大,但她一琢磨,几个“弯弯”也转得挺像。
6岁时,家里为她买了一台风琴,碧霞如获至宝,对着风琴练习发音,有时连吃饭都给忘了,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挂,她总要练习一段时间,认认真真,一点也不马虎。平时,广播、电视中播放新歌,她总是不放过听得认真,学得仔细,还常常把报刊上的歌曲剪下贴成集子,单是手抄的歌曲也有10多本呢。
就这样,碧霞成了小学的文艺骨干和活跃分子,到常德市一中读书时还是音乐课代表呢,课余时间经常是她教同学们唱歌。
1987年的夏天,常德电视台举办“纳凉晚会”,她唱的几首歌竟把摆竹床乘凉的哥们姐们,摇蒲扇的大娘大嫂,嬉戏打闹的孩子们都引得停篙住浆。呵,长着大眼睛、长睫毛的小碧霞唱得好响好动听,有板有眼的,受到了大家的啧啧称赞。
小荷已露尖尖角。1987年10月,小碧霞初出茅庐就获得了湖南省首届重阳节广播歌曲演唱大奖赛一等奖。翌年又获得湖南省“金芙蓉杯”歌手大奖赛二等奖。1988年6月,随同湖南省少儿艺术团赴北京参加全国少儿文艺调演,一首《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引来全场10多次雷鸣般的掌声,并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
走进音乐殿堂 如鱼得水
有了耕耘,有了播种,有了辛勤的汗水,便一定会有收获。
1990年9月,吴碧霞在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时,因年龄太小,未取得资格,却意外地被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们看中了。于是,吴碧霞这只金丝雀飞出了常德,飞出了湖南。她以专业、学业双双问鼎且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被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录取,学习声乐,成为全校唯一的全优生。从那时起,她就像一条鱼儿游进一条大河,一只鸟儿拥有一片天空。
吴碧霞是学民族唱法的,虽然基础好,但一直未受过正规歌唱训练的她表现得很用功,上课非常认真,每堂课她都用录音机把老师讲的要求、要领录下来,仔细领会。星期天也从不去逛公园,一头扎下去学习。她的所有课程考试都在90分以上,主科成绩在全学科中也是第一,期期都是院里的全优生。
为了重点培养这位聪慧过人、大有潜力的小姑娘,校领导研究决定,把她交给了声学学科主任邹文琴老师来辅导。这位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曾在河北省歌舞团有过10年演出经历的邹老师,在认真分析了吴碧霞的状况后,侧重对她进行基本功训练,每节50分钟的课,要用30分钟的时间进行练声,而且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声音。吴碧霞悟性好,很快就树立了正确的声音观念,准确地掌握了京剧、说唱音乐和地方原始民歌的风格特点。
当时,曾有人对邹老师辅导吴碧霞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吴碧霞的演唱不如从前,但邹老师和吴碧霞都没有动摇,继续走着看准了的路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吴碧霞演唱的进步,非议渐渐变成了肯定。
1992年,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全国群文系统民族声乐讲习班时,全体学员听了吴碧霞的演唱,一个个感到十分惊讶,他们认为一个17岁的学生能有如此高的演唱水平,简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大的突破。不久,她被太平洋影音公司相中,录制并出版了盒带专辑《中国妞妞》。也是当年,文化部举办春节晚会,大胆启用吴碧霞演唱歌曲《细雨淋湿小村庄》,受到观众好评。
从此,她成了文化部元旦晚会和迎春晚会上的“常客”。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吴碧霞以附中全校各科成绩第一名的分数被保送到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本科学习。
在大学期间除完成好功课以外,她又自学传统的民歌、京剧、昆曲以及包括器乐在内的音乐知识,贪婪地吸取着艺术的养分,夯实着自己民族音乐的基础。她勇于借鉴和大胆创新,在吸收别人精彩之处的基础上,带入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使自己的演唱声、情、形并茂,她深刻领悟歌曲含义,加上技巧,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要精心设计。终于,她能够在演唱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登上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高峰。
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全优三好学生的吴碧霞,又被保送至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吴碧霞与其导师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认真商量,作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在学习民族唱法的同时,向我国著名的美声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的郭淑珍教授系统学习美声唱法。
从此,吴碧霞成为我国音乐界第一个双主科导师的研究生,也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做了一次一百多年来中西声乐艺术交往中从未有过的尝试。她披挂上阵,单骑前进。尽管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有一条鸿沟,语言、风格、文化背景方面都有障碍,但吴碧霞变压力为动力,卧薪尝胆,全身心地泡在国外交响乐、歌剧里。两个春秋,700多天,她又登上了西洋美声唱法的高峰,其中吃过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当然她也快乐着。
吴碧霞是幸运的:她成长在中国音乐学院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是一批辛勤的园丁为她辛勤地整枝打叶,才使她得以茁壮、得以参天……
登上大赛舞台 技压群芳
经过中国音乐学院的深入学习和不断锤炼,吴碧霞的羽翼逐渐丰满,她的唱法也日趋成熟,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的演唱已提升到了炉火纯青的档位。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 ,也为了证明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吴碧霞自己也好,同学也好,她的几位老师也好,都主张她走出去演唱,登上大舞台,参加大比赛。
她多次与中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波兰、俄罗斯、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数十家国际国内的职业乐团合作演出。
后来的实践证明,吴碧霞的汗水没有白洒,她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她使我国音乐界凸现出新的希望。在国内外一系列的音乐大赛中,吴碧霞频频得奖,一次次当之无愧地站在领奖台上,她像一枚铮亮的锥尖脱颖而出,又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冉冉升起……
这里,让我们回顾几个精彩的片段吧——
1996年11月,全国声乐比赛在哈尔滨举行。100多名选手个个跃跃欲试,当时刚满21岁的吴碧霞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一位。6天角逐,激烈而又残酷。复赛时,吴碧霞那纯甜、圆丽的声音和演唱的完整,已经受到几百名前去观摩的同行的喜爱和好评。决赛时,吴碧霞一上场,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本来比赛有曲目间不得鼓掌的规定,但当她唱完第二首歌《八月十五月儿明》时,却掌声四起。唱完第三首歌《万里春色满家园》后,又是掌声把她送到了后台。她毫不争议地获得了民族组的一等奖。
2000年11月8日,吴碧霞在参加第一届(广州)国际声乐大赛时,与来自15个国家的5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在一轮比一轮激烈的角逐中,她以纯正的音色、宽广辽阔的歌喉以及充分的表现力将6首西洋歌剧选段、6首艺术歌曲诠释得淋漓尽致,让来自英国、德国、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的专家评委惊叹不已,又夺得了本次大赛唯一的第一名和最佳中国作品演唱奖。
2000年11月底,吴碧霞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性声乐赛事。在两年一次的第八届西班牙毕尔巴鄂国际声乐大赛中,她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选手比高低,初赛时就技惊四座,过五关斩六奖。决赛时,她以一首对于花腔女高音来说难度极大的曲目——《弄臣》中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演唱相当出色,博得了全体评委和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自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1年4月28日,波兰国首府华沙,吴碧霞正在参加第四届莫纽什桥头国际声乐大赛。华丽的灯光下,吴碧霞一曲刚毕,全场掌声雷动,观众们倏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把有节奏的掌声隆重地送给这位来自东方的年轻歌唱家。评委们也互相交流眼神,频频地点头。吴碧霞以她悦耳动听的歌声和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人员,获得了大赛第二名、最佳女高音歌唱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其实吴碧霞距第一名波兰女高音巴拉诺夫斯卡的成绩就只有微弱的0.35分之差!
是啊,吴碧霞用奖牌、奖杯和掌声证明了她的实力,她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天赋、勤奋和教师的栽培!
圈内圈外称赞 好评如潮
吴碧霞还只有十六七岁时,就有不少的观众惊呼她是“小彭丽媛”。尽管这是对她的一种高层次的赞赏,但她却不愿意接受这个难得的昵称,“不,我就是吴碧霞”。她不希望荫庇于别人光环笼罩的阴影之下,演唱事业是艺海无边天外有天,她要做吴碧霞第一。
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10多年来,她一步一步地接近了心中的彼岸,她成功了!这当然用不着她自夸,圈内圈外的专家学者们、观众听众们早已对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好评。除了奖杯、奖牌之外,我们再来听听各方人士对她的评价吧——
对于吴碧霞的演唱,圈内同行几乎有共同的感受,并不得不佩服:吴碧霞的发音自然流畅,不做作,音色明亮柔和,音质纯净,穿透力强,行腔委婉,悠柔甜美,吐字清晰亲切,气息的掌握运用灵活自如,具有强音的爆发力和弱音的控制力。她既能演唱轻功清脆的花腔,又能演唱声音连贯、饱满有力的歌曲以及说唱性质的歌曲,真是音乐界里的一个全才和奇才!
1996年吴碧霞参加全国声乐比赛,唱完曲目,刚走下舞台,就被10多位声乐同行围住,争相与她合影留念、交谈。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位资深声乐家眼含热泪对吴碧霞说:“你的演唱很有特色,我为你的老师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高兴,你一定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石惟正评价说:“吴碧霞的演唱感情灌满了整个歌曲,她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唱作品。”
邹文琴、金铁霖、郭淑珍是吴碧霞演唱事业中的3位恩师,最了解吴碧霞的莫过于他们了,他们无限欣慰地说:“吴碧霞用功、刻苦,又善于动脑子,心理素质好、悟性高,是一个真正用心唱歌的人。”
著名的歌唱家吴雁泽、李谷一、李光曦、关牧村等都认为吴碧霞的演唱风格走的是一条标新立异之路。
1999年5月15日,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艺术院校展演周上,吴碧霞受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夸奖,懂音乐、会弹钢琴的李副总理握着吴碧霞的手高兴地说:“你唱得很好,吐词字字入耳,很清楚,字正腔圆,不需打字幕。《花木兰从军》唱出了新的韵味,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对于吴碧霞的演唱,不仅中国人感觉好,外国人也一样的喜欢听。还是1991年时,吴碧霞在一次外事活动演出中 ,当着上千的黄头发、蓝眼睛唱了起来,一曲唱完,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大家一再要求她连唱了3首歌才允许退场。许多外国朋友跑到吴碧霞身边说到:“Wonderful!So Beautiful!”(太美了,太精彩了!)
美国马里兰大学声乐系主任卡门教授来中国讲学时听了吴碧霞演唱的歌剧《茶花女》选段之后,露出欣喜的笑容,不住地称赞:“太精彩了。”
在第十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中,吴碧霞演唱了10首中外曲目,每唱完一首,现场观众都为她热烈鼓掌。美国评委评价她:“她本身就是音乐。”俄罗斯评委认为:“她是舞台上的天使。”
2001年12月13日,吴碧霞在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国际歌剧节上饰演歌剧《弄臣》中女主角吉尔达,在长达3个小时的演出中 ,外国观众感到十分惊诧,形容吴碧霞的演唱是“天上传来的美妙声音——来自中国。”
也正是吴碧霞的突出,我国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艺家以及俄罗斯、波兰、西班牙等国的新闻媒体共100多家先后对吴碧霞进行了报道和推介,她被誉为音乐界“中西合璧的夜莺”。
吴碧霞成了音乐界的红人和名人!
手执教鞭歌唱 正是春天
吴碧霞的成功受到了社会的青睐,当然也得到了养育她的母校的认可。后来,她光荣留校,成了中国音乐学院一名最年轻的教师。从学生到教师到教授,她的角色似乎已经转变,但她的追求却一直没有也不会改变!
她告诉记者:“我从走进中国音乐学院的那天起,就已经决定唱一辈子歌了,我为歌唱而生。我研究和实践西洋唱法并不是为了出国,目的是洋为中用,为推动中国的声乐事业作贡献。我父亲是唱花鼓戏的,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对中国民族音乐有感情。尽管我现在对外国音乐有一定的理解,但我觉得还是中国音乐最动听。现在中国人学外国音乐的很多,却没有几个外国人学中国音乐,如果有一天,外国人以学习中国音乐为时尚,积极参加中国音乐比赛,那就说明我们的民族音乐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正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而努力奋斗着。”
说得多好啊!
前些年,在物欲横流的时候,大凡有了点名气的歌手都忙于走穴、赶场捞钱。有朋友也曾告诉吴碧霞,说有位歌手到西安体育场开演唱会时,一场的收入就达到7000万元。吴碧霞听后一个劲儿笑,脑袋一歪,像个卡通娃娃做出鬼脸,特别真诚地说:不和他们比这些,我走自己的路。看得出来,吴碧霞一点儿也不装,坦坦荡荡。她也需要钱,但是绝不在金钱面前倒下。她渴望辉煌,但是永远追求最高端的艺术精髓。因而,她谢绝了朋友劝她出名了应把握机会多挣点钱的好意。
她耐得住寂寞,背负使命感,在事业上认认真真工作,做自己的学问,不断探索和追求。直到今日,她仍保持着每天练唱3个小时的习惯。
她认为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度里,任何一个不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一心捞钱、沽名钓誉、不学艺、不精艺、不务正业的演员终将被人民所唾弃。只有德艺双馨的演员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难怪北京文艺界的一些人说吴碧霞是一不讲票子、二不讲架子、三不讲场子的“三不”歌唱家。
2004年,吴碧霞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最佳演员奖, 2007年,她荣获第二届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她还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2012年5月,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专门为吴碧霞做了访谈专题节目。
可以这样说,按吴碧霞的演唱水平,一顶顶桂冠早就应戴在她的头上了,她也早就该红透全国了。
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面对一束束鲜花和一次次掌声,手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和一个个奖杯,吴碧霞没有忘乎所以,没有冲昏头脑,她是冷静的,她是清醒的,她懂得每一次演唱都是一次冲刺,每一次获奖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她脚下的路还很长,她要做的事还很多。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歌唱家,她真诚地盼望有那么一天,中国能够举办中国民歌的国际比赛,让世界人民都来唱中国的民歌,让中国的文化艺术真正走向世界大舞台!
这一天,或许已经不远了,她坚信!
作者:帅泽鹏
资料参考:常德日报 常德宣传网 新浪博客
编辑:民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