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周刊】展师大风采,传递榜样力量——专访2014级李慧学姐

LNNU RADIO 辽师之声 2021-10-08



【师大周刊】

做客师大周刊

发现身边榜样

碰撞心灵火花

传播师苑文化



聚焦师大·师大先锋



第二十期先锋人物

李慧,辽宁师范大学2014级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本科期间参加多种数学竞赛并获得奖项,现已被保送至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01


学姐是如何在大学四年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呢?


从上学开始就一直喜欢学数学,当初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报的也全都是数学方向的,所以,这份热情其实早就根深蒂固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牢记两句话,这也是我的数学老师告诉我的,一句是“高举起数形结合的大旗”,意思就是学数学要明白数形结合的这一思想,很多数学题都需要把文字转化成图像,这样更形象,理解起来也会更容易一些。另一句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是一道题可能会有很多种解题方法,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思考,掌握了一种方法再试试其它方法是不是也能行得通,这样理解起来也能更透彻些,记忆也能更深刻些吧。我觉得这两句话对别的学科应该也同样受用的。   热情确实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热情,如果暂时没找到,力量也可以,这样一路走下去就不会那么累。


02


学姐不仅学习优秀,学生工作也突出,相信”如何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这个问题学姐平常被很多人问过,但我觉得好的经验每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那学姐今天能请您再次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我觉得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态度和方法很重要,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作为学生,要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既然已经来到大学,就要对得起高三时那么拼搏的自己,就要对得起大学这四年的大好青春。学生工作是自己选择的,既然选择了去做一名学生干部,就必须要对得起老师和同学的这份信任,把这份信任当成责任,最关键的是,在实践中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和工作就都能做的很好慢慢地也会发现,其实工作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03


学习之余,你有哪些兴趣爱好呢?平时的你,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兴趣爱好还是很广泛的,我比较喜欢中国女排,有排球赛的时候会格外关注一些,喜欢女排精神,喜欢女排姐姐们不服输的那股劲儿,特别是去年的里约奥运会,感受很深,中国女排打了8场,赢了5场,输了3场,最后是冠军;塞尔维亚打了8场,赢了6场,输了2场,最后是亚军;美国女排打了8场,赢了7场,输了1场,却是季军;这件事告诉我们:人生,关键不在于你输过多少次,而在于你在什么时候赢了什么对手!成功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大学期间也去现场看过排球比赛,还跟偶像中国女排魏秋月合了影要了签名,这是大学期间很美好的回忆。学习累了压力大了,我还会看一些励志的书籍,一些心灵鸡汤真的可以在自己在遇见困难的时候变成动力,让自己坚持下来。平时也喜欢听听音乐、练练字,也会逛逛街啊来放松自己一下。


04


在这大学三年半的宝贵时光里,有没有哪一位老师或者朋友在学习,生活中给你带来过特别的感动呢?可以分享一些你们之间发生的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吗?


首先,感谢大学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教给我专业知识、教会我为人处世的方式,大学四年遇到了四位辅导员,朱导、傅导、徐导、全导,谢谢大学能有他们的出现和陪伴,谢谢每一位导员对我的帮助和指引。然后我要感谢的是一个学姐,她叫房冰,是我们学院201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品学兼优、积极阳光,优秀的她现在正在大连理工大学读研一。很幸运大学里能遇到这样一位优秀的学姐,在伤心难过时她告诉我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在面对困难不知所措时她告诉我没事有姐在呢,在参加比赛前能接到她加油鼓励的电话,在参加评比前又是她暖心的提醒和嘱咐,她总是会在特别的时刻出现,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这么心有灵犀,没等我说,她就都知道。很幸运,可以继续做她的学妹,就像她毕业前说的那样:来日方长。看过这样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好朋友不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时遇见的。一起达成一个目标,分享不同的价值观,关键时刻能彼此给予安慰、鼓励和帮助。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朋友陪在身边。 



05


我们知道学姐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竞赛,曾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三等奖、省一等奖,数学建模三等奖,大连市第二十五届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等荣誉,相信学姐对数学竞赛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大连市数学竞赛面向所有大学生,有数学类和非数学类之分,数学类的学生考的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非数学类的学生考高等数学。二者都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可以多看看往届的竞赛题,找到一些出题规律和解题方法,重点练习和提高自己擅长的题目。至于大学生建模比赛,我觉得团队精神比较重要,需要三个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个比赛是三天时间,如果想有一个好的成绩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保证作品的完整性。


06


走出辽师校园,学姐要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那你对未来几年的自己有什么设想或者规划吗?


我觉得未来两个字很遥远,现在想的就是,只要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在变好,都在挑战一些小小的不可能,未来自然会越来越好。研究生时期,希望自己仍然很够保持大学期间的热情、努力与专注,一个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



副刊·心灵加油站


过度独立,会让你失去什么?

 

01

“独立,很累,很寂寞。”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变的越来越独立了。

 

也许是因为看了太多“人生就要靠自己”,“人生只能靠自己”之类的书,或听了太多之类的话,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整日爆出太多的纠纷、问题,让我们觉得人心叵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不足蛇吞象”。

 

为了避免这些背叛、辜负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提升了自己的“安全装备,”并且一再的发展出巩固这种“安全”的技能。

 

总之就是我们变的越来越坚强,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无坚不摧。

 

“你是越来越独立了,越强大了,但是你也越来越累了,越来越寂寞了。”

 

“你是物质越来越能自足了,但是你也好像越来越没归属感,也很难快乐了。”

 

似乎正是无数人生活的写照。

“独立”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病,一种防御自己虚弱的“病”,一种希望全方位“控制”自己生活的“病”。

 

独立之所以这么受人推崇,是因为在当前的词汇语境中,大概很多人都把独立等同了强大,而我们之所以很推崇强大,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在推崇一种倾向:反弱小。

 

每种社会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那些被主流文化所排斥的特质,容易被打入“羞耻”的范畴,这意味着一个生活在主流文化是推崇强大的时代,弱者,或者发现自己虚弱品质的人内心会自带羞耻感。

 

这种“羞耻感”决定了人们只会允许自己强大,不准自己脆弱。

 

但同时很矛盾的是,脆弱是人性真实的一部分。

 

当我们不敢表达自己的脆弱,认为脆弱是一种带有羞耻的成分的特质的时候,我们就再也不敢展示自己的脆弱,不敢暴露自己的虚弱,我们需要仅仅的维护住自己这部分“家丑”,以免被人耻笑。

 

维护脆弱,让自己一个人去消化脆弱,并且过度的发展这种能力,就会让一个人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会发展自己的控制性,同时会让我们丧失掉真正依赖别人的能力。

 

——真正的依赖正是建立在分享脆弱的基础上。

《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独立性非常强,但同时内心脆弱,为了防御内心脆弱,在亲密关系里不敢依赖别人。

 

同时她的男朋友贺涵,更是一个独立性很强,喜欢用征服和控制展现自己能力的人,唐晶不敢暴露脆弱,贺涵发现不了自己有脆弱的一面,导致这俩人恋爱十年都无法结成正果—-缔结可以分享脆弱和信任的亲密关系。

 

无数的“唐晶”和“贺涵”正在被这个社会催生出来:一方面是个人能力越来越越强的个体,另一方面是越来越脆弱的关系。

 

在单枪匹马里我们是英雄,但在关系经营里,我们的成绩一塌糊涂糊涂。

 

这是一个反脆弱的时代,而反脆弱,则容易导致人们内心封闭。

 

 

 02

我们如何才能敢于表达脆弱,

让自己过的不那么累?

脆弱是人的基本人性,否认或掩饰自己的脆弱,只会让自己活成封闭的孤岛,且疲惫不堪,丧失活力。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反脆弱,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到处充满防御、不信任、冷漠、竞争和控制。

 

我们构建越来越多的心墙,这些心墙固然保护了我们免于受伤,但同时也让我们深陷孤独。

 

基于很多的因素,我们可能严重低估了真正的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力,而夸大了其他部分对人的重要性。反脆弱会影响人们对关系的建立。

 

一个人要从反脆弱的状态走出来,可以参看以下建议:

 

(1)脆弱并不可耻,脆弱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要是人就有脆弱的一面,没有不脆弱的人,所以人不应该把脆弱藏起来,去追求绝对的强大,试图把脆弱消灭掉。脆弱就像我们的影子,跟我们如影随形,没有影子的人会死,没有脆弱的人是虚假的。比如机器人没有脆弱,但机器人不是人。

 

脆弱并不代表着失败,无能,是我们的文化和教育把这两方面做了很多无效关联,导致我们现在一想到脆弱,就自动套进无能、失败的感觉里,其实它们不是一回事。

 

脆弱就是意识到你现在需要一些安慰,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都是脆弱的。

 

正是因为脆弱的存在,我们才需要关系。我们看见自己的脆弱,也就能看到他人的脆弱,这种惺惺相惜导致人们建立深度链接。

 

脆弱是人性的表示。

 

(2)能够展示和暴露脆弱是一个人真正内心强大的表现。

 

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的力量,不敢承认自己脆弱只会让自己把很多的力量用于防御脆弱,用于维护和建设自己的自尊心,这样就会限制人的发展,其实会让人更加的虚弱。

 

看到自己的脆弱,直面自己的脆弱,才能从脆弱里获取力量。

 

逃避脆弱就像一个人掩耳盗铃,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只有真正接纳了自己的脆弱,才能真正的学会坚强。

 

(3)不敢表达脆弱可能会增加我们建立关系的难度。

 

关系都是在袒露脆弱的时候建立的,关系的深度会伴随着袒露脆弱的深度。我们在关系常常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你要跟一人建立关系,你就要多找他帮忙,能找人帮忙就是一种敢于袒露脆弱的表现。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爱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情感。我们爱上一个人,并不是因为对方的强大,相反,是他暴露的柔弱或脆弱,让我们心疼,从而建立了的爱的链接。

 

爱情更多是一种看到他人的柔弱、孤单而唤起的对于自身同命相连的柔情和悲悯。所以我们爱上那个人同时就是爱自己。

 

忘了是谁说过,当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不过是穿透了她的外在,发现他不过是个孩子,于是心疼了他。

 

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敢表达脆弱,就会减少跟人发生真实感情链接的机率。爱不是靠优秀和强大建立的,而是靠信任和依赖。

 

所以敢于让自己去依赖别人,是真正信任自己的表现。敢于依赖,也就是敢于脆弱。敢于展示脆弱,并且相信对方并不会伤害你。

 

(4)袒露脆弱可以帮助我们从自我中心里走出来。

 

当我们掩饰脆弱时,就像身上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袱,为了照顾这个包袱,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看到被人的感受,而且我们会过度的关注这个包袱的感受,从而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境地。

 

人之所以会陷入自我为中心,其实是追求优越感的表现,就是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认为人的价值是建立在别人优越的基础上,从而对别人提防和不信任导致。本质上是认为人是不平等的。

 

袒露脆弱就意味着你要把别人看成跟你一样平等的人。如果你在心里不认为别人跟你是平等的,你是没法袒露脆弱的。

 

 03

写在最后

 

最后,在这个时代,我们赋予了独立太多正面的意义和标签,以至于人们之间互相依赖的能力已经大大降低。

 

人们越来越学会自己爱自己,但是依赖爱情和关系的能力已经大大降低,我们把自己逐渐的朝超人的方向发展,却让生命陷入了一个个孤独、不信任、相互防御的牢笼之中。

 

一句话,我们活成了巨人,却同时深陷孤岛。

 

我们学会了用强力去征服和控制世界,却丧失了与世界和人和平共处的能力。

 

也许,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构时代的压抑,解放那些被主流文化压抑着的人性的另一方面。

 

几百年前,弗洛伊德解构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压抑,我想基于这个角度,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点心理学,来帮助自己解构外界的压抑,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一种基本的人道主义是可以实行的。

 

是的,一切都是人性,太人性的。





不同的声音

相同的力量


敬请关注

【师大周刊】





图源  李慧

主播  李修圆 张慧敏

编辑  迟智超

责编  孙旖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