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时为什么用配速来衡量快慢?
配速的意义是什么?
文/back 图/东方IC
用km/h或者m/s来衡量快慢可以说是大众最基本的认知。那为什么跑步时不用km/h或者m/s,而是要用配速来衡量呢?配速到底好在哪里?
配速是什么?这个问题对跑友们来说,可是一点不陌生。
配速是指完成一公里或者一英里所用的时间,常用于马拉松等长距离项目中。
配速是耐力项目中的关键指标,一些教练认为,运动员在训练时,以适合身体条件的配速来进行训练可以起到刺激身体,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
国内外跑者对配速认知的概念的差异最多可能就在时间/公里和时间/英里,当然了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为什么我们要用配速来衡量速度,而不是直接用速度,比如km/h或者m/s。
为什么是配速而不是速度呢,这主要取决于这项运动本身:
竞技体育,当然是用成绩说话,时间是最直观的感受。
就拿马拉松这种长距离项目来说,距离是固定的,运动员感知自己成绩最直观地的方式就是看时间,马拉松每公里/每英里都有指示牌,只要看通过这段距离用的时间,就可以感知自己的速度。
特别是在运动手表还没发明的时代,时间是最好的衡量指标。
对于长距离项目而言,比赛计划会设定在多长时间完赛,那么具体到每公里,就是时间,所以配速(每公里/英里的用时)更具有参考价值,可以让运动员更好的掌握自己的节奏,把控比赛。
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对于马拉松运动而言,那个更有参考价值呢?无疑,肯定是平均速度。
那将平均速度放到马拉松比赛中,有实际显著的价值吗?很少。
首先,针对马拉松来说,全程的平均配速更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人不是机器,很难保证全程维持一个速度,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也无法做到,虽然他的控速能力已经让人感到害怕。
基普乔格与基梅托破世界记录5k用时对比
用平均速度作为参考,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很难估量,而且,麻烦,运动员评估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这种方法可以用吗?可以,但是适用性不强。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对为什么使用配速而不是速度来衡量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那么具体到训练和比赛中,配速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长距离项目来说,配速是最好的衡量的指标之一。跑友们可以根据手表显示的配速知道自己每公里的用时,进而进行估算自己的完赛时间、比赛计划调整等操作。
对于马拉松这样的长距离耐力项目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节奏感(速度感)。对于大众跑友而言,全程尽可能匀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比赛中,配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节奏,及时发现和调整,避免因为兴奋或者其他导致速度过快而崩掉,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比赛。
无论是在进行训练亦或者在比赛中,配速都可以帮助我们衡量身体的状况,心率虽然更准确一些,但并不是所有跑友比赛都会带心率带。但是,大多数跑友都会使用运动手表。
如果在奔跑过程中,跑的特别痛苦配速还上不去或者后半程出现不断掉速的情况,那么就说明身体到达一定的负荷或者疲劳了,这时候就应该视情况及时调整。
我们都知道根据心率来进行训练更科学一些,但是,这个衡量相对麻烦一些。
但是用配速的话,就简单一些,比如有氧心率对应的配速大致在430-500之间,那么训练时用430-500之间的配速进行就可以了,如果非要跑到某个心率区间则相对难衡量一些。
所以,为什么用配速呢?因为配速好用啊。
该文章来自于:“爱燃烧”知乎机构号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关于跑步你不知道的事
▼戳这里,关于跑步你还可以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