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拉松跑得最快的都是肯尼亚人?
不是单单一个因素造成的,你会遇见许多人,会得到许多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答案。
——文/孙喜 图/东方IC&网络
在长跑领域,尤其是在马拉松项目上,东非两国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堪称“绝代双骄”,细较之下,肯尼亚跑者要更胜一筹。翻开马拉松最快纪录的男运动员榜单,肯尼亚选手前五占其三,其中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在18年的柏林创下的2:01:39的成绩,旷古烁今。在马拉松最快纪录的女运动员榜单上,肯尼亚选手更是在前十中抢占6席。在长跑项目上,肯尼亚人的统治力有目共睹。
对于“肯尼亚人为什么那么擅长长跑”这个问题,诸多学者都试图用基因论进行解释,他们的疑惑并非毫无来由。
如今世界顶级的肯尼亚马拉松选手,几乎都出自卡伦津一族。卡伦津人口数量仅占世界人口的0.06%,而长距离的跑步作为世界上参与度最高的运动之一,却常年为卡伦津人所统治,那么或许是该种族天生便有着为奔跑而生的基因?但多年过去,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依然未能从科学的角度上去证明他们的这一命题。
显然用“基因好”来解释如今肯尼亚成为“长跑帝国”是片面且无说服力,而且这样的“天生论”,也抹杀了千千万万的肯尼亚跑者为了长跑事业而付出无限努力,决心和勇气。
肯尼亚跑者们的成功,另有原因。
埃藤(Iten)是在埃尔多雷特市3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小镇入口的一条横幅上写着这么一句话:“HOME OF CHAMPIONS(冠军之乡)”。埃藤完全有底气这么说,迄今为止这座小镇共培养出了数十位世界冠军,在小镇上随处走动,可能你刚刚经过的某一所矮小房屋,是某个奥运会冠军或是世锦赛冠军的故居,可能不经意间和你擦肩而过的某个不起眼的瘦长青年,就是某个顶级马拉松赛事纪录的保持者。
如今埃藤已经成为了“跑者圣地”,无数他国的长跑运动员慕名而来,抱着提升个人成绩的目的,留在当地参加跑步训练营,和肯尼亚跑者们共同训练。
这么一座常住人口为4000人的小镇,有1000人是长跑运动员。在这里最常见的场景,便是成群结队的长跑运动员沿着小镇的路进行训练。本土的居民大多以种地和放牧为生,务农休息间隙,他们便坐在路上,向跑来的运动员们示以微笑,习以为常。
如果时光倒退回上世纪70年代,你根本看不到这样壮观的跑者人潮,虽然当时已经有来自埃藤的孩子靠着长跑能力在世界赛事上拿下冠军,但那毕竟是个例。
转折发生在70年代末,一位来自爱尔兰的神父来到当地的圣帕特里克高中执教。
由于田径教练离校回国,这位名叫科尔姆·奥康奈尔的修士便顶上了田径教练的位置。几年后的第一届世界青少年锦标赛上,肯尼亚赢下了4枚金牌(共9枚奖牌),而代表队的9名成员里,有7名是圣帕特里克高中的学生。
自此圣帕特里克成为了冠军的摇篮,奥康奈尔先生培养出了无数世界顶级的长跑选手。
1986年,他在埃藤开办了第一个跑步训练营,随后跑步训练营如雨后春笋般在埃藤接连开办,到如今,每年埃藤的跑步训练营数量接近200个。跑步这项运动的影响力在当地日渐扩大。
看着身边的孩子在赢下世界冠军之后,开着轿车返乡,买牛买地,起建楼房,“跑步可以改变人生”的想法开始根深蒂固地种到了每一个肯尼亚人的脑海里。
从客观条件上看,肯尼亚这个地方确实非常有利于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肯尼亚地处高原,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高原训练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血液携氧能力,能让他们的耐力变得更强,而肯尼亚的孩子生于斯长于斯,从小开始便在高原上奔跑,自然而然地便有了适合耐力运动的体魄。
有意思的是,一个肯尼亚孩子,往往早晚都要跑上几公里上下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样跑是不是因为想成为一个运动员,大部分孩子都会告诉你,他们跑着上下学是因为害怕被老师体罚。在肯尼亚,老师打学生实属正常现象,可以说,这种教育风气,一定程度上也为肯尼亚孩子打下了长跑基础。
而从小开始,每一个肯尼亚人都是赤足跑步的。有研究表明,赤足跑的时候,人类都会习惯用前掌着地的方式,而这比起后跟落地这是一种更高效的跑步方式。常年赤足跑让肯尼亚人练就了更强壮也更灵活的脚踝和足弓,就如同弹簧一样,每一步都充满弹性,步伐轻盈。
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来自肯尼亚的跑者们个个都身材瘦削,这也跟肯尼亚当地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在东非大峡谷,所有人都是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饮食长大的:大豆,米饭,乌伽黎(基本上是一种稠密的玉米糊,有时候也用木薯粉代替)和绿色蔬菜,跑者们偶尔会吃肉或者喝牛奶。
如此健康又不缺营养的饮食下,肯尼亚的跑者们能非常好地管理自己的身材,而众所周知,就长距离跑步而言,体重有不小的影响力。
再加上肯尼亚的国内政局,比起它的东非邻国们——索马里,卢旺达,乌干达——都要稳定的多,这些先天条件都有利于肯尼亚人们在长跑项目上先人一步。
同时在不断产出世界冠军后,本土跑步文化愈渐浓烈,长跑在肯尼亚国内已然已经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也无怪世界其他国家的跑者,都纷纷前往这个相对贫瘠国家进行生活训练,毫无疑问,这对他们成绩提升有着显著效果。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肯尼亚是一片那么适合培养长跑选手的热土,那么是否只要在那里入乡随俗,生活训练,也能成为像基普乔格,基普桑那样的世界最强跑者?
当然不是,比起其他国家的跑者,肯尼亚人有着更为原始的内心驱动力。
我们普通人跑步,可能是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入门之后,能感受到跑步带来的愉悦感,专业运动员们则是为了成绩,为了荣誉带给他的愉悦感——说白了,我们跑步,都是因为乐趣。
而肯尼亚人不同,对于他们而言,跑步是生活,是人生的出路。
在肯尼亚,跑者们都是不工作的,每天就是训练,睡觉,吃饭三点一线,他们的生活,全靠家人和亲戚补贴。但他们的亲人们对此绝无怨言,因为他们明白这样的付出可以得到什么回报。在肯尼亚,跑步是脱离贫困的最主流方式,好比巴西踢足球,印度打板球一样,是足以改变人生的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埃藤这个小镇上,早上5点肯尼亚跑者们就开始训练,不知疲倦地以极快的配速跑上二三十公里。然后休息,然后继续训练。每天如此,没有人会觉得枯燥,也没有人觉得辛苦——比起来,这可比种地放牛要舒服得多。
他们可以在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的房子里生活着,训练完点一支蜡烛,开始充满热忱地跟你讲他在上一次参赛时创下的个人PB。对于跑步这件事,肯尼亚人有着如宗教一般的虔诚和狂热。
正是这样的驱动力,助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无聊艰苦的训练中,推动着他们在身体叫嚷着要停下时继续拼命向前,让他们在遇到坡道路段的时候,不选择降速而是加速冲过赛段。
比起客观的环境因素,这样的内心驱动力,才是肯尼亚人在长跑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当你的生命只剩下跑步这件事,别无他选时,你还能跑得不快吗?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说的就是肯尼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