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秀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锂资源与锂电产业学院)
学院简介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起源于原成都地质学院二系,于1959年创办国内第一个“矿物岩石分析”专业,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材料、化学、化工深度交叉融合的高新材化类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学院现有矿物材料学、矿产资源化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矿业工程领域)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材料学”“应用化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一流学科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材料学、化学2个学科先后进入ESI1%。在校生2329人,其中本科生1769人、硕博生560人。
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设置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宜宾校区)、化学(宜宾校区)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研究产品设计、物质分离和转变等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传递规律,分析产品与工艺开发、生产装置设计与放大、过程系统优化、过程安全的理论和方法,获取物质分离与转变过程机器设备设计与操作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类学科。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在资源化工、材料化工领域具有鲜明的研究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
该专业是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于2017年和2023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学科硕士点,矿产资源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四川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022年获批四川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材料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物化性质与使用效能及其相互关系,成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尤其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领域能胜任技术开发与改造、工艺与装备设计、生产与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与咨询、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矿物材料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教育部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专业、四川省特色本科专业、四川省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入选四川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面向国家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治理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扎实,能够在化学、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前身是原成都地质学院1959年创办的国内第一个“矿物岩石分析”本科专业,先后更名为“岩矿分析”“工业分析”和“应用化学”。2019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历经60余年的办学积累与发展,本专业针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污染评价与治理等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开发工业检测技术及装备,制备吸附、催化等功能材料,研究分离富集技术及工艺等方面形成了人才培养特色。
教学科研平台、科研成果
01
教学平台
(1)四川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四川省锂资源与锂电现代产业学院
(3)四川省深层地下流体资源开发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4)四川省化学工程与工艺虚拟教研室、四川省相平衡与盐湖化工虚拟教研室
(5)成都理工大学-天齐锂业四川省大学生实践工程基地
科研平台
(1)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2)矿产资源化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3)在川高校玄武岩纤维协同科创平台
(4)四川省碲铋选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5)硫酸盐型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共建)
(6)四川省地质环境脆弱区生态修复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7)四川省锂资源与锂材料重点实验室(共建)
(8)四川省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共建)
(9)四川省氢氧化钾制备及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科研成果
近5年,学院获批国家“863”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0余项,行业领域企业“揭榜挂帅”项目、重大项目等横向课题1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获各种荣誉奖励16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0余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7项,发表SCI学术论文700余篇。相关科研成果通过转化应用,服务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发展,有力的支撑了国家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和四川省“5+2”产业中的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
师资队伍
01
师资情况介绍
▲学院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9人,其中,学院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或相当职称33人,副教授或相当职称44人,校聘研究员22人,校聘副研究员2人。师资队伍中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天府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千人计划”2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形成了一支由留学归国人员、中青年博士和学术上有建树的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组建了“相平衡与盐卤化工”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以及“高灵敏高分辨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平衡与相图及其应用”“功能矿物材料研究与应用”“新能源转换与存储”等4个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优秀教师代表
曾英教授
▲曾英教授指导实验
曾英,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府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兼任成都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盐类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资源能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从事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地质调查、四川省科技创新类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3 项(牵头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 项(牵头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8 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0余篇;出版教材3部;四川省“相平衡与盐卤化工”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一流线上课程《化学工程原理》负责人。
彭强教授
▲彭强教授
彭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22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2018-2021年度Top 1%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Small Structure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Current Applied Materials Section Editor,Chin. Chem. Lett.和Molecules编委,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综合专家组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电材料与器件分会专家委员。研究领域涉及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锂/钠/锌离子电池材料与器件、电催化材料与燃料电池、精细化工、资源化学化工等。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论文,2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或ESI热点论文,30余篇入选发表期刊的热点论文或封面论文,30余篇被Material Views China等亮点介绍。撰写学术专著章节3章,授权中国专利16项。主持或者参与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点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等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9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2010年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2021年获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1)。
汪灵教授
▲汪灵教授
汪灵,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先后兼任《矿物学报》《矿物岩石》《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和《矿产保护与利用》等学术期刊编委,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学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后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共108名。以专著《矿物材料学原理》为基础,编写了国内外第一部《矿物材料学》高等学校教材,并获批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011年和2019年分别评为成都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
汪灵教授长期潜心于矿物的材料属性与应用研究,为我国矿产资源尤其是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学生活动竞赛
01创新创业成果突出
▲学院第九届中国国际创新大赛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在“互联网+”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中,学院成绩突出,所获奖项在全校名列前茅。第九届中国国际创新大赛,我院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4项、银奖7项、铜奖4项。成功实现我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历史性突破;第八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院参赛项目,获得金奖2项、银奖6项、铜奖1项。以优异成绩完成“互联网+”相关赛事。
“挑战杯”大学生竞赛成绩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另一种体现,学院在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1项。在2022年“挑战杯”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院荣获1金1银的好成绩。
▲学院第十八届“挑战杯”队伍
学院精心组织,支持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竞赛。2023年,学生参加化工设计大赛、金相大赛、节能减排比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10余项。在四川省第五届“恒宇·麦克奥迪杯”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复赛(四川赛区)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李欣华、李文奇、罗兴同学分别荣获一等奖,陈姗姗、万铭傑、郭冉尚、宋子豪、李彬、陈晓雯、吕泓杰同学分别荣获二等奖,陈伟、刘钰、黄观钰、王鸿缘同学分别荣获三等奖,在四川省第四届“恒宇-麦克奥迪-威尔登”杯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薛思琪、曾林同学分别荣获一等奖,王浩、简洋、赵光钊、张嘉骏同学分别荣获二等奖,肖安顺、胡安楠、王佳瑶、冯婕、王鸿缘同学分别荣获三等奖。相关专业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
▲第十二届金相技能大赛队伍
(1)社会志愿活动
近两年,学院累计组织1863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达5565小时。多次组织敬老志愿服务活动、亲子运动会、爱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与安康年双桥子敬老服务中心以及成华区瑞小满创禧养老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我院特色志愿项目“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被评为校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支队多次获得校优秀志愿服务支队称号。
(2)大运会志愿活动
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中,我院共派出14名赛会志愿者、6名城市志愿者,我院志愿者以认真的态度以及饱满的热情圆满完成了志愿服务工作,其中多人获得场馆优秀志愿者称号。我院青年志愿者主动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氛围,体现了材化青年的担当。
(3)文明寝室建设活动
寝室是贴近学生生活最近的地方,学院党委高度关注学生寝室安全卫生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状态,制定了《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关于开展“共筑温馨家园,创建文明校园”精神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方案》,精心策划了“寝室趣味运动会”等相关活动。近两年来,学院荣获校级文明寝室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82项,其中一、二、三等奖获奖总数达25个,全校排名前二,所有奖项总数达107个,全校排名前三。寝室安全卫生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同时,通过“文明寝室大赛”“寝室趣味运动会”这一形式,增进了同学友谊,为同学们营造了丰富多彩的大学寝室生活。
▲学院文明寝室大赛
(4)“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学院共立项9支校级暑期实践团队,9支校级暑期实践团队在各带队老师的帮助下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全院各年级共22个团支部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经统计,申报参与202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人数近600余人(实际有证明、实践心得、实践报告人数300余人),其中参与“返家乡”有近40余人,参与“逐梦计划”有15人以上,均创历年新高。2022年,昝亮、胡静宇两名同学,获四川省“逐梦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习生荣誉称号。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1)校运会项目成绩优异
在近两届运动会项目中,我院共组织486名学生参与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工作、142名运动员参加各类运动赛项、83人次参加师生竞赛项目,同时还有200余人参与运动会的组织协调及后勤服务工作,有力保障了参赛运动员顺利完成预定的全部赛事。经过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在2024年,学院代表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健身气功八段锦(学生组)一等奖、大众健美操三等奖、教师男子组总分第四名、学生团体总分(男子组)第五名的优异成绩,创历史最佳。在2023年运动会上,学院获大众健美操比赛一等奖,太极八法五步比赛荣获二等奖。材化学子以奋斗向上的冲劲,永远携带坚持不懈的毅力,以青春之姿,奋楫笃行,书写青春华章。
▲校运动会合照
(2)辩论大赛
辩论大赛一直是我院的优势项目,近年来,学院辩论队在全校辩论赛事中屡获佳绩。在2023年“明辨笃行立攀登志,求索真理做奋斗者”获理工杯辩论赛冠军、2022年学院在“新生杯”辩论赛中荣获冠军。通过“辩论大赛”这一比赛形式,锻炼了我院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辩论团队。
▲学院辩论队
人才出口
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等。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石油四川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恩威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省化学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重庆长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化工地质勘察院、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1)王君玉
王君玉,女,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1985届岩矿分析专业毕业生,现为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石矿物、环境等样品的无机分析,铂族元素(铑、铱等)分析与研究。她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火法锡试金前处理—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贵金属八元素的分析方法,解决了世界上火试金—等离子质谱测定锇时只有采用锇同位稀释剂才能准确测定的问题。
▲王君玉
她主持完成的《铂族元素超痕量分析方法研究》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制作出大面积铂族六元素地球化学图;其《痕量级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项目,在国内外首次采用普通设备与多种先进的分析仪器组合对痕量级铂族六元素全部进行了定值,并研究建立了分析黑色岩样品中的铂族元素的方法;其《河南省栾川幅1:20万区域化探32项元素补测与成图》中分析方法研究及样品测定,在国内外首次建立将稀土15项元素、稀散及其常规微量元素一次熔矿一次测定的分析方法。在30多年的生产及科研生涯中,她建立及改进分析方法约20次,创造出多项国内先进、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为我国贵金属测试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原国土资源部科技骨干、河南省国土资源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薛皓丹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现已保研至北京理工大学。在校期间,学习排名年级第一,先后担任朋辈互助交流中心会长、班长、易班学生工作站部长等职务,荣获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负责人)、成都理工大学校优秀学生干部、成都理工大学无偿献血活动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第二作者)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薛皓丹
(3)吴小王
吴小王,男,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2003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2013年荣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8年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2019年入选中信集团“百佳中信人”,2023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荣获全国金融系统“学雷锋模范”称号。20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扎根盐湖,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突破了盐湖高端电池级碳酸锂只能由国外生产的技术壁垒,为中国盐湖行业锂盐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了卓越贡献。
▲吴小王
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老师(028)84077271
学院招生网址:https://cmcc.cdut.edu.cn/zsjy/zsxc.htm
感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锂资源与锂电产业学院)提供图文材料
编辑|闫雅婷
封面|李奕菲
责任编辑|邓淇琪
成小理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