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6611q27e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皮雕制作费时费力,

将每一点的灵感与温度

都镶进那层浅浅的皮料中,

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恰如一场人生的修行。”

黄梅林是一位专注于手艺本身的匠人,

十年间在方寸的皮上

雕刻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皮雕艺术流传千年,
曾在唐代一度盛行,
却最终慢慢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
“如今说起皮雕,
多数人能想到的都是源于西方的工艺,
但中国也有自己传承古老的皮雕手艺。”
黄梅林说,
“本民族的文化
也应当在这个时代传承下去。”

今年47岁的黄梅林,
出生于皮匠世家,
从小看着爷爷制作皮具,
耳濡目染之下也爱上了这门艺术。
十年前,黄梅林走访各地,
向当地有名的皮雕匠人取经,
在学习皮雕手艺的同时
也慢慢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利用皮革的可塑性,

将图案纹理线条转绘其上,

先描其轮廓,再修其细节;

运用刻划、敲击、推拉、挤压

等手法精心雕刻。

“皮雕制作颇费时间,

一件好的作品,

需要数月、半年

甚至一年的时间慢慢雕琢。”

黄梅林说。


皮雕制作是门细致活,

雕刻前不可心急。

黄梅林刻前总会先细细思考,

把作品吃透才肯下手。

“思路越清晰,刀线走得越顺,

画面便更加协调。”

黄梅林说,

“每天都挑精力最好的时候制作,

生怕一不小心留下瑕疵。”


有些皮的厚度仅有几毫米,但为了营造立体感就必须有深浅对比,因此每一刀的力度都要恰到好处。雕刻之苦常常令黄梅林的手臂累到抬不起来。多年来,锋利的刻刀也在黄梅林的手上留下深深浅浅的伤痕。



为了让作品风格多样的同时

更兼具美感,

黄梅林不断尝试

在作品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

无论是日常所用的钱包、手包等皮具,

还是更具艺术性的皮雕画,

黄梅林都在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和创新。



皮雕艺术独树一帜,

但目前仍处于小众,

并没有给黄梅林

带来太多物质上的收获。

“多年来的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

纠结这其中的得失

便难以专心投入这门艺术。”

黄梅林说,“我爱这门手艺,

也很有幸获得家人的支持。”



如今,机器制作越发普遍,

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

“手作皮雕的魅力在于它的匠心呈现。”

黄梅林说,通过匠人独特的手艺,

将经验、灵感甚至于内心的温度

都刻进那层浅浅的皮里。

“接过皮雕手艺以来,甚至说至今也没能完成一件令我完全满意的作品。”黄梅林说,“一山放过一山拦,修行越久越发感受其博大精深。”在方寸的皮间,黄梅林刻进了自己的温度,也刻出了属于她的“世外桃源”。

往期阅读

☞   “公厕管理员”林明钦:37年的环卫情怀

  “石雕匠人”林国庆:执著追求的石雕艺术之梦

☞  党员李星:身残心热 服务社区显真情

☞  陈旭东:守护半个榕城的用水安全

☞  “农匠”赵依杰:把理想“种”在土地上

  “闽绣传人”李敏:一根针线穿历史

  “儒家拳传人”潘立腾:外练武学,内修心性 

☞  “女举教练”关咏梅:为奥运梦想而战

☞  “燃气安全员”檀东晓:维护设备健康 守护门站安全

☞   老画家陈仁忠:挥毫泼墨,展亚洲雄风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原浩

编辑:燕宇

监制:黄而海 陈玲云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那些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福州新闻网

福州市委市政府主办

福建省重点新闻网站


 掌上福州

苹果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