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岸媒体聚焦!走,一起听台农讲福州故事

10日上午

由市台港澳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的

两岸媒体聚焦“台农在福州”

联合采访活动在榕启动

此次活动持续至12日,中新社、台湾东森电视台、东森新闻云等18家两岸媒体将前往连江、闽侯、福清等地,采访台资农业企业及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聚焦台农在福州的融合发展。


记者团首站探访了

位于连江的台商育苗基地——

福州昌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0日,趁着好春光,连江县丹阳镇瓜农老陈在田间忙活,将西瓜苗栽入土中。望着西瓜田,老陈满心期待着不久后的丰收场景:“以前我们的地只能种一季,自从改种了嫁接苗,不但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价格更理想,还再也不用担心休耕的麻烦了。”


为丹阳瓜农带来新气象的

正是台农张铠鑛

当天,在丹阳镇山边村

他的育苗大棚

迎来“长枪短炮”的热切关注


台农张铠鑛(左三)与妻子郑秀玉(左二)指导员工嫁接西红柿苗。记者张人峰 摄


张铠鑛与丹阳的故事

还要从他和妻子郑秀玉的

爱情故事说起


“我家世代做农业,但我初来大陆打拼时,选择了在马尾做不锈钢水槽生意。”张铠鑛告诉记者,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当时郑秀玉也在马尾做纸箱业务,两人一来二往便擦出爱情的火花。


和张铠鑛一样,来自丹阳的郑秀玉也是一把农业好手。“和秀玉在丹阳时,看到农民们受困于土地性质,要像‘游牧民族’一样到处种植,就想帮帮他们。”张铠鑛说,这个问题靠种植嫁接苗就可以轻松解决。随后,他和妻子为农民培育了2000株嫁接苗,不但免费送给大家,还到田里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一开始农民还不接受,后来都抢着要。”张铠鑛说,本来这只是两人的副业,可做了几年后,他发现农民已经离不开他们的苗。


“那就做农业吧!”2013年,夫妻二人携手创立了福州昌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瓜果蔬菜嫁接苗及实生苗种苗,还拥有果蔬生产示范基地,每年为市场提供种苗1800多万株。


除了技术过硬

高科技配套同样不缺席

在这里,有配套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还建成智能育苗温室大棚4000平方米

育苗大棚1万平方米


郑秀玉与她的育苗基地。


“我们就是要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做他们没办法做的事。”瓜农最怕的就是台风、霜冻、高温等恶劣天气,夫妻俩的解决方案就是引进物联网技术,为刚刚经历“手术”的嫁接苗营造一个适宜的养护环境。“通过我手机里的软件就可以实时显示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即使我到了台湾,一样可以操控大棚的遮阳板、风机和水泵。”郑秀玉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有知识

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对此,张铠鑛夫妇不甘示弱

昌育农业还是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近年来累计轮训400多名农户

传授台湾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嫁接技术

成为闽台农业合作典范


今年40多岁的农妇郑碧玉,正是在张铠鑛夫妇的帮助下成为当地知名的嫁接能手。“原来我只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在外地打工。现在不仅我自己成为昌育的员工,我丈夫也回村承包种植西瓜,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新闻链接

福州市落地农业台资项目507项


早在1997年,福州就经农业部等国家部委批准,成为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一。20多年来,福州不断先行先试,陆续出台了鼓励台胞从事农业投资享受税收、用地、科技引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截至2018年底

全市累计吸引落地农业台资项目507项

总投资12.6亿美元

合同台资7.3亿美元

实际利用台资4.9亿美元

涵盖农、林、牧、副等行业


数据显示

2015~2018年

福州市累计有13个乡镇

与台湾9个乡镇开展对接交流

签订了两个行业协会框架协议

初步建立了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机制


如今

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

来福州投资发展农业

福州正逐渐成为

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成为台胞台企登陆投资农业的第一家园


猜你喜欢

福州下冰雹了!下班的路上,你还好吗?接下来的天气凉凉……

福州365•劳模百人百像|朱龙:教书育人好老师 治病救人好医生

今年5~6个台风将登陆或影响福建!强度可能偏强!雨季即将开始……

新增蓝花楹大道!地铁2号线沿线道路修复提速,还有更多好消息……

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公安部推10项交管改革新举措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内容来源:福州日报 福州晚报

作者:谢星星 蒋雅琛 雷岩平

郑瑞洋 何佳媛 杨勇

编辑:陈颖

监制:黄而海 林玮佳

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的那些事?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福州新闻网

手机版

看新闻都用它


福州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福州人都关注

掌上福州

客户端

福州人都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