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文学高层论坛预告|文学翻译——传播、越境、改写

腾讯会议ID:800 204 810

参会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s/hJ0xObqy23UB


01

中国当代小说在日译介与传播70年

摘要: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得到了相当可观的译介与传播,甚至一度进入黄金时代。战败后的日本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将中国当代文学作为学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有力途径积极地进行译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达到高潮,为中国当代小说的传播提供了绝佳的条件;1991年中国加入《伯尔尼条约》及《世界版权公约》,中国的小说不再是日本译者可以随意选择的对象,赞助人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不得不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取舍选择。中国当代小说自身也经历了70年的发展,从建国初期的意识形态先行到纯文学的复归,再到九十年代之后由于大众媒体的发达而呈现出多元化。在上述意识形态、赞助人以及主流诗学的影响下,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传播大体呈现出由意识形态回归文学审美,由单极化扩散至多元化的趋势。


孙立春,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无党派,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外文学会理事,浙江省翻译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和文学翻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教材4部,参编词典1部,出版专著3部、编著1部、译著2部,主持2项国家级课题和部级、省级、厅级、市级课题各1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代日本概况)各1项,获得市厅级教学科研奖励6项。



02

卢锡熹译中岛敦《李陵》的始末

——兼论翻译传播中的“政治正确性”因素

摘要:中岛敦是日本现代知名作家。近年来,关于中岛敦文学的研究和译介也比较火热。其实,中岛敦的作品最早被译介到中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太平洋战争尚未结束的1943年。在那一年,《山月记》就在杂志《风雨谈》上由卢锡熹翻译刊载;第二年,卢锡熹又将包括《山月记》在内的中岛敦的7篇小说结集成《李陵》,由上海太平出版公司印行,且附有作者介绍、年谱和作品目录。自那以后,中岛敦长期以来不太为中国人所知,直到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国读书界才重新注意到中岛敦存在,开始了对他的研究,其间相隔半个世纪了。

早在1940年代中岛敦的作品就翻译到了中国,为何他又长期不为人所知,如何解析其中的奥秘。本人拟从译者卢锡熹的生平及出版了《李陵》的太平出版公司的性质入手,来进行具体的陈述。


郭勇,上海师范大学日语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岛敦研究——“越境”的文学》、《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他者的表象——日本现代文学研究》等;主要译著有《文学的形式与历史》、《罗生门》、《麒麟》(合译)等。



03

《人间失格》在中国的出版热与“丧文化”的流行

摘要:近年来,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长期雄踞当当网等各大小说畅销书的榜首,已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小说之一。本发表尝试将该书的出版热置于近年来流行的“丧文化”现象中,探讨其如何被构建为丧文化的标签,又反过来助推丧文化的原因和过程,并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通过考察出版社对译本的选择、翻译文本的编辑与出版、译本的推广与传播,特别是副文本对市场开拓与读者接受的主导作用等,以揭示翻译生产的动态历史过程。


杨伟,四川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所所长,日语系教授。现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日语学习与研究》等杂志特约审稿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特别研究员,日本私小说研究会特别研究员,曾在东京大学、法政大学、奈良教育大学等任客座研究员。出版有《少女漫画·女作家·日本人》《日本文化论》等个人学术专著,翻译《人间失格》《空翻》《夕子的近道》《镜子之家》等20余部文学名著或学术著作。



04

翻译作为叙事:日本近代文化的转写

摘要:1928年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第一次来到上海。从比较文学的视角看,这次短暂的作家旅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在东亚文坛上引发了双重文学效应:一是日本新感觉派集大成之作《上海》的问世,一是中国文坛上现代主义(特别是中国新感觉派)的迅速崛起。在诸多相关议题中,以翻译为叙事(译与作的共生)的问题,尤其值得深入探讨。


李征,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导,文学博士(筑波大学)。研究方向:日本近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翻译文化。代表作有《作为表象的上海》《都市空间的叙事形态》《火车上的三四郎》等。



05

1980年代的日本文学翻译与泛现实主义批评

摘要:以1980年代的季刊《日本文学》为主要对象,考察该杂志在当时文学环境下运用现实主义批评策略将很多被长期排斥的作家和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的情况,同时分析其局限性。


王志松,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日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和中日比较文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加多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任子课题负责人。代表作有《小说翻译与文化建构:以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为视角》、《20世纪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等。



06

关于诗歌的语内翻译的探讨

——以俵万智《巧克力语翻译 乱发》为例

摘要:雅各布逊把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其中“语内翻译”指的是同一语言体系内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变化越来越快。像与谢野晶子《乱发》(1901年刊)这样的经典,对于如今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手上没有一本现代语翻译的话,恐怕难以阅读。可以说“语内翻译”已经成为保护传统文化,阅读古典文学的重要手段。本发言将以俵万智《巧克力语翻译 乱发》为例,探讨诗歌的语内翻译的方法。


朱卫红,文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文学翻译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现代短歌里的中国意象研究》。出版专著《佐藤春夫作品研究》,译著有亚当・斯密《修辞学与文学讲义》等。



主讲人的专著和译著



日本文化研究所往期活动

上海高校日本文学沙龙(第八期)|刍议日本海洋文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