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我的朋友圈被盯上了……
曾几何时,朋友圈一度是互联网企业舆情的风向标。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企业堂会,人来不来无所谓,朋友圈里发个物料就可以了,跟结婚随礼差不多;
企业非常迷恋在特定时间纠集诸多媒体人发统一物料,形成一种朋友圈屠版的气势;
如果你份量足够,在朋友圈对行业指点江山,很快便会做成截图不胫而走,若是偏正向的,有企业家大佬点赞或互动了,那恨不得裱起来挂墙上,媒体甚至还能以此做篇稿子。若是偏负面的,接下来便是各种关系找上门,央求你通融处理。
有一回,我去参加南方某著名企业的「盛会」,台上小老板翻着PPT,讲着话,我在台下打开朋友圈图文并茂实时点评,可能是语带机锋,话刚落地,便有公关在拥挤的会场穿过茫茫人海精确的找到我,一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交流后,以删除朋友圈告终。
那时候的朋友圈,真不是什么私后人花园,说句话、表个态,好像真是占用了公共资源,玩玩闹闹怎么就成了向全世界宣告?
如今,情况起了变化。
三天可见越来越多了,想了解一个人的近况,你知道的只是他的昨天、今天、明天;
一日三省吾朋友圈的越来越多了,发出来后悔,不发出来刺挠,于是只求格外谨慎;
失去表达欲望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说不好是与生活和解了,还是压根就没有生活了。
总之,那个张一鸣与马化腾在朋友圈的留言框里,认真讨论业务,你来我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一点也格外值得注意,企业大抵做躺平状了。
不管是用户还是意见达人,在朋友圈发出非议也好,赞美有加也好,它们都不在乎了,或者也懒得沟通,遇到硬茬子,那就直接来个硬邦邦的严肃声明,或掏出更加强硬的律师函。
朋友圈里说话不好使了,要么就太好使了,失去的恰恰是宝贵的中间地带——沟通与共识。
上周,为了备战接下来双十一的业务,便在网上找找素材,看到一则通告后,表达欲萎缩,脾气渐好的我,还是忍不住在朋友圈开了一炮:
也不知道是不是遇到怂人压不住火,双十一本来就是大玩家秀肌肉的舞台,你淘特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就敢放出「比价王者」的大话?你是小奥拓碰奥迪,硬蹭到家了啊。
咱有一说一,也是看人下菜碟,吐槽个巨头,提心吊胆,吐槽个淘特,那不就是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吗?
我压根就想到还有什么后续,哪说哪了。
结果,情况起了变化。
淘特针对我以及其他用户的吐槽,连发了八张海报「回怼」。
看完就一种感觉:我是真闲,你是真黏。
淘特的回应姿态,用张爱玲的话讲:低到尘埃里了。
它挨打不仅站直了,甚至还说,您消消气,且听我「狡辩」。
通过八张海报,它解释了自己的出身来历,解释了「比价王者」名不副实的原因,承认自己的不完美,甚至对自己双十一无脑玩法的指责也照单全收了。
我这被整的懵圈了,我只是说你刷存在感,你却证明自己确实在刷存在感,并且刷的有理有据。
本来就是百无聊赖的一个晚上,想把一个简单的小幽默、小吐槽在朋友圈献给大家,没想到「上纲上线」的是淘特。
不过这种「贱兮兮」的玩法,我实在喜欢。
穷我的记忆,这两年互联网品牌有趣的玩法实在是太少了,他们在失去红利期之后,似乎也失去了强劲的创造力,面孔要么是苦大仇深,要么是——莫挨我,老子怕。
淘特这回的打法属于「贱宗」一派,在社会化媒体兴起那些年,屡见不鲜,品牌愿意用活泼的方式与用户沟通,不摆架子,有一说一,甚至还想皮一下子。
那时候讲究品牌人格化,好创意层出不穷,光杜蕾斯品牌的创意玩法就能出一本厚厚的营销圣经。如今,大家不玩了,统一「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 」,属实无趣。
淘特的八张海报回应像是把一股新风吹进了密闭的房间,它让我们梦回那个品牌与用户良性沟通的有趣时代,它让大家再次松弛下来,你吐槽,我反弹,你批评,我「狡辩」。
不过,说正经的,淘特是皮了一些,但核心诉求一点没丢,双十一期间「低至五折」、「百万免单」等高亮信息在谈笑间不断强调。它不是来搞笑的,它是真的要在这个双十一找到存在感。
那我也给淘特再上上强度吧,你盯着我的朋友圈,那我盯着你的双十一,如若承诺未做到,那再火力全开。
思考题:这轮极致攻防如何?或者,随便说点什么吧?
你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