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IP的商业化探寻之路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的缩写,译为知识产权,原是资本界的术语,在互联网公司强势进入影视行业的背景下,IP也变成了一个时代热词站在商业和资本的角度进行考量,它的内涵已经有了无限的外延,其意义已经发展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现在,IP是指那些具有高关注度、大影响力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目前,IP一词广泛活跃在影视行业中,为影视作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IP的存在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部作品,一个人物,一个地点,甚至是一个概念。
作品IP
传统的作品IP往往是第一季成功播出后收获了一定热度,进而制作第二季第三季作品。如《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大热,在海内外观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中国纪录片商业化转型的成功典范,从此“舌尖”变成了一种IP,之后《舌尖二》《舌尖三》的广告费近亿元,这是其他纪录片中未出现过的现象,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舌尖系列又与电商合作,利用已有的IP影响力在网络平台买卖片中美食,打通了线上线下的边界,进一步发挥“舌尖”IP价值。
地点IP
地点IP的最强代表则是故宫,早在2005年央视已打造《故宫》纪录片,2012年《故宫100》微纪录片推陈出新继续讲述古老的故事,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从文物修复的全新视角解读文化,从而引发起一阵“故宫”热潮。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的北京故宫,在国际纪录片舞台同样具有极强的IP影响力,早在1998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故宫至宝》,走访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2007年《探秘紫禁城》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2017年BBC第四频道拍摄《紫禁城的秘密》,向世界讲述东方的建筑奇观。
概念IP
目前国产纪录片中最热门的概念IP是“传统文化”,近年来在广电总局的要求和引导下,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成为影视节目的主要价值导向,纪实影像作为记录真实的载体更能够承托弘扬文化的使命,而“文化”向来都是纪录片生产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结合之下,一系列文化类纪录片迅速走红,《我在故宫修文物》成功掀起了“故宫热”,《了不起的匠人》《如果国宝会说话》《本草中华》《记住乡愁》《寻找手艺》等作品分别以不同的器物为载体,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样获得不俗的收视成绩。
IP矩阵
《风味人间》IP矩阵的打造再一次挖掘了纪录片的商业潜力。腾讯在去年“纪录生活的美”的发布会上,发布了“风味IP”——纪录片《风味人间》、谈话类节目《风味实验室》、微纪录片《风味原产地》。除了两档线上节目之外,《风味人间》也在积极布局线下衍生品。其联合家乐福、万达广场、胡姬花、东风雪铁龙、康师傅、雪花匠心营造六大品牌,共同组建“风味美食联盟”。有了线上线下产品的加持,“风味IP”提升了《风味人间》的热度和广度,弥补了纪录片天生在商业价值上的不足,是纪录片高质量与商业化完美结合的一次成功探索。
纪录片的IP化发展,追其根本是纪录片追求商业化发展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内容质量是第一要素,纪录片商业化的探寻要拿捏好度,《舌尖3》播出后遭到群嘲,网友认为砸了《舌尖》的招牌,植入广告的痕迹也过于明显,这更加说明无论以何种形式实现商业价值,观众对作品质量的要求从未下降,创新才是纪录片发展的根本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从商业价值到文化价值《风味原产地》上线Netflix引发刷屏热潮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图文:张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