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前,人类就离月球如此接近 |《阿波罗11号》

CDRC2011 2023-03-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纪录片观察 Author 故乡明月

亿万年来,当地球人抬头仰望,星月交辉的夜空给人无尽遐想。与灼灼的太阳相比,月亮(太阴)给人清凉的抚慰。“莫对明月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登月,无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又称阿波罗工程,是1961—1972年,美国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在工程高峰时期,参与其中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阿波罗11号是“阿波罗计划”第五次载人任务,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阿波罗11号小飞船降落在月表静海附近,阿姆斯特朗向指挥中心报告“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1969年7月21日凌晨2点56分(UTC),阿姆斯特朗的左脚踏上了月球,并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两人在月球表面活动了两个半小时,使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采集了22千克的阿波罗11号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太空竞赛中的胜利,也完成了此前肯尼迪总统做出的承诺——美国会在1970年之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成功返回。“全部做到,全部做对”。



导演托德•道格拉斯•米勒是幸运的,他和他的团队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及国家档案馆(NARA)合作,找出了阿波罗11号任务的所有视频资料。胶片转录后成为现存分辨率最高,画质最佳的阿波罗11号数字资料。



依托首次发现的65毫米大画幅胶卷拍摄的影像资料,(可作为IMAX巨幕电影拍摄之用)超过11,000小时的原始音频资料,米勒制作了纪录片《阿波罗11号》,新旧影像无缝对接,4K画质,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标志性和历史性的事件展现了全新的视角,被誉为“历时五十年的电影大事记”。  



“《阿波罗11号》用电影的方式讲述了这一航天传奇,”“我们开玩笑地称这部片子为太空版的《敦刻尔克》,但它的叙事弧很好地随故事平行发展...——从发射之前直到宇航员们回到地球,这真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影院体验。”米勒说。


托德•道格拉斯•米勒(左)和友人约翰·库珀(右)


任务控制团队60名成员每个人的现场通话录音,帮助人们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登月任务中的关键节点,以及各任务成员的幽默日常和友情插曲。



“... 那种大场面带来的感受,特别是在开场时,土星5号火箭被运送到发射台时的画面与电影《星球大战》的场景非常相似,这种宏伟来自重达650万磅的机器而不是电脑特效。” (好莱坞记者丹尼尔•菲恩伯格)



米勒期望“...用所能找到的档案材料制作一部艺术大片。”作曲家马特•莫顿(Matt Morton)为影片增色不少,打击乐伴随着鼓点,时而激越,时而舒缓。适时的音乐和音效,映衬着动人的画面,影片集科学之严谨与艺术之浪漫于一体。当登月舱与指挥舱严丝合缝,飞向地球,背景乐是愉快的歌声。



宇航员“上天入地”之前,直升机掠过天际,地面上的情景一览无余。与高大的矗立着的土星5号火箭相比,人显得十分渺小。地面控制室呼叫应答此起彼伏,忙而不乱。发射现场,观者云集,犹“罗马竞技场”。



从地球到月球,遥遥38万公里。艰险的旅程,尽在“掌控”之中。点火、...绕地飞行...绕月飞行、登月舱分离...与指令仓接轨...点火、回地球…整个过程,像是多步“把大象装进冰箱里”的故事。



借助清晰动画演绎,每一环比“最好的手表还要精密”。地面上的人们可监测到飞船中宇航员的心率,遨游天际的宇航员,剃须、抛物,或者头朝下,把照相机挂在脚趾上拍照...他们笑称是“幸福一家人”,飞船像“旋转餐厅”,让他们看到全世界,可爱的蓝色地球。



登月过程有惊无险。“执行溢出”——意味着导航计算机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后来发现溢出的原因是登月舱的对接雷达在降落时没有关闭,计算机仍监视不在使用的雷达。紧急关头的一句“继续”,地面控制中心的史蒂夫·贝尔斯也获得了一枚“总统自由勋章”。



海天茫茫,宇宙洪荒。当飞船绕月飞行,太阳为月球打上耀眼的白色光晕,构成罕见的三维光影奇观。当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到达月球表面,留下珍贵的深深的足印,他们感叹月球“壮观夺目的荒凉”。地面上的人们屏息静气,他们也互相提醒:“不能把舱门全关上,不然就回不去了”。



1969年7月23日,降落前夜,三名宇航员进行了电视直播。“...没有为这个计划流血、流汗、流泪的人们,这一切都不会成为现实...成千上万的人为计划作出了贡献,我想对他们说‘十分感谢’”。(柯林斯) “...这不仅仅只是三个人去月球完成一次任务...我们感觉这象征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求知欲...”(奥尔德林)



“远游无处不消魂”。“...回想过去几天,圣歌中的一节在我脑中——‘When I consider the heavens, the work of Thy fingers, the Moon and the stars, which Thou hast ordained; What is man that Thou art mindful of him?’ ”。(我细想你手指所造的天堂,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辰,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奥尔德林)


宇航员 柯林斯 


宇航员 奥尔德林


“这次飞行的责任是历史赋予的、是科学先驱们赋予的...是制造了土星火箭、哥伦比亚号、鹰号和舱外活动单元,包括宇航服和背包...的公司与产业团队赋予的。我们感谢建造、设计、实验了飞船并为之付出努力并发挥才智的所有美国人...这里是阿波罗11号,晚安。”(阿姆斯特朗)


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


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的英雄,当他们乘着飞船离开,告别给予地球人无数浪漫幻想的“月亮”,没有缺憾,只有完满。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人生七年》:他们所有人都热烈的活在当下

2018年国产纪录片及创走人才扶持项目评选结果

纪录片的音乐这么玩?|带你走进《传承》(第三季)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纪录电影票房“持续惨淡”,可能是客厅的锅?

“世界需要了解真实的中国”|高长力在阳光节上谈中外纪录片合作

纪录者说·我和我的祖国

第三届海外传媒人士访学班 活动实录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王  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