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不枉此声,不负所爱。
笔者一直对《尺八·一声一世》念念不忘,但由于排片太少,很难在影院欣赏这部杜比全景声的纪录电影,未免觉得有些可惜。不久前该片在优酷和B站上线,笔者便果断第一时间欣赏,果然不负我望。
尺八:中国人的老朋友
尺八,原中国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以竹制成,集箫与笛之精华,其音甚哀。古代时从中国传入日本,现已是日本古典乐器,但在故乡中国,已经没有什么人认识它了……
东汉时,其前身竖篴已流行民间。隋唐时期,“尺八”是宫廷乐舞中的重要乐器,后传入日本。宋代以后,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尺八”,流行于闽南、台湾、东南亚一带华侨居住区。主要用于福建南音及梨园戏、高甲戏、芗剧和台湾歌仔戏。
少部分人知道尺八是因为《火影忍者》主题曲正是由尺八演奏,但也仅限于此了。
此时,纪录片《尺八·一声一世》上映了,重新将尺八带回大众视野。初听尺八,顷刻间就能感受到一种澄静感,可以直击心底,唤醒尘封的历史记忆,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再听尺八,就可以体会到深厚的竹声下原来蕴含着悲天悯人的触感。
整部片子分为5章来叙述,节奏清晰,逻辑明确,质感优越,乐声透亮。
章回式的逻辑结构
一部讲尺八的纪录片,自然就从它的渊源讲起。从尺八的历史到尺八在中日两国的生存境遇再到尺八代表的人格力量,层层递进,从过去到现在,最后上升至精神层面,可以看到导演聿馨的精巧布局。
(图为徐浩鹏在演奏尺八)
第一章讲起河南的小伙子徐浩鹏,他从15岁起开始接触尺八,后来自己打工买了第一支自己的尺八,开启了演奏的之路。浩鹏自从听到日本尺八演奏大师佐藤康夫的《宙》后,便大受感动,暗下决心,学好尺八。
(图为蔡鸿文在传授学生尺八技艺)
(图为日本尺八制作工艺)
第二章讲起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尺八的蔡鸿文老师,他是中国第一个研究尺八而拿到硕士学位的人,他也自觉地担负起传播尺八文化的重任。相比学习西洋乐器的人数来说,学习尺八的人寥寥无几,甚至连知道尺八的人也不多,这是当下尺八在中国面临的尴尬境地。此章又深度展示了日本尺八的制作工艺以及尺八大师海山先生的超然风采。
(图为小凑昭尚演奏尺八)
第三章讲起日本尺八的第三代传人小凑昭尚,因为乐队成员的逝世让他对尺八有了更深的理解,尺八于他是救赎,是感恩,是连接此世与彼世的桥梁。他说,长城似乎和尺八一样,温柔而和孤独地伫立于斯。在长城的霞光和流淌而过的风中,他吹起了《晚霞》这首曲子。
(图为佐藤康夫演奏主题曲《一声一世》)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尺八大师佐藤康夫的“独舞”。他开始接受命运的不完美,试图用更宏阔的视野来完善自己的尺八技艺,“文章憎命达”约莫如此。“意识到死亡,才能看清当下,尺八的音色也会发生变化”,他平静的叙说着,好像参透了什么。一曲《一声一世》终结全片,如乐所述,尺八就是他的一生,他也试图用尺八去救赎更多的人。
徐浩鹏也终于来到现场聆听了佐藤康夫的演奏,不知在他以后的生命里尺八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尺八演奏家三冢幸彦这样说道,“比起说尺八对我意味着什么,不如说我就是尺八”。
纪录电影低票房、高口碑的困境
《尺八·一声一世》豆瓣评分8.1,票房只有330万。
《大河唱》豆瓣评分8.1,票房只有136万。
《一百年很长吗》豆瓣评分7.0,票房只有123万。
《生活万岁》豆瓣评分7.4,票房499万。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的几部纪录电影票房成绩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纪录电影似乎天然地与市场、与票房有着绝缘属性,《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的成功还只是个案。一方面,纪录片本身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题材选择不会受到大量的市场认可,做好选题意义的深挖一直是纪录片人的使命,过分的商业化营销还是勉为其难;另一方面,在目前中国观众的纪录电影观影习惯还没完全成型的情况下,纪录片人在努力拓展纪录电影的商业收益时更应当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尝试更多的路径和渠道。目前为止,《尺八·一声一世》在B站上的传播效果上佳,播放量已经突破155万,弹幕数突破6500条,在影片结尾处满屏的“谢谢”“感谢”“多谢款待”还是让我们看到坚持传承尺八、坚持纪录片初心的意义。
毕竟,对于笔者这样为了尺八刚刚开通B站大会员的人来说,为优质内容付费是心甘情愿,不枉此声,不负所爱。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纪录片“带货”,有理吗?
德国版《四个春天》,一封写给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情书
“城市变迁”,这个很多导演不敢碰的“老大难”,贾科长却碰了“00后”都在想什么?这部纪录片告诉你不要把美食纪录片,拍成“说出你的故事”
在这九部中国纪录片里,遇见乐队的夏天高校巡展热情收尾,但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从“慰安妇”子女讨钱事件探析纪录片的伦理问题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陈 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