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你勇敢对家暴说“不”

黑阿呷莫 CDRC2011 2023-03-31

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也是在这天出现了一起家暴事件并迅速引起网民线上线下的广泛讨论,“家暴”这个话题又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这让人想起一部源于真实生活的纪录片,没有灵异或惊悚的故事情节,却被无数人视作“恐怖电影”——《中国反家暴纪事》。


你身边有家暴吗?


中国第一部以反对家庭暴力为内容的大型人文纪录片的《中国反家暴纪事》于2014年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以后,当时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被网友们称为 “央视又一良心作品”,严肃、凝重、细腻、 深刻的记录风格。采取调査跟进式的拍摄手法,历时一年半,跨越20多个省市的拍摄,50多家机构的参与,160多位受访者以及1500分钟的深度釆访,无疑为纪录片增添了可看性,加上紧凑的故事情节,因此收视效果是比较可观的。



该片中大胆使用了舞台表演、流行音乐和现代舞,并贯穿整个全8集片子, 这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不是单纯为了增加画面,无论是纪实的段落还是艺术的表现,是希望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唤起公众对于家庭暴力的认知。最终这种形式不仅被大众接受,也成为了此片的独特风格,从片中我们也能看到家暴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家暴就在我们身边。


受害者为何不早逃,也曾疑惑


为什么一而再的原谅?为什么不早点逃跑?如果一定要问为什么,那么从该片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些答案。



远离不了家暴的三个原因:一般来说,对女性的家庭暴力一般分为四种: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中国反家暴纪事》里的前两集,列举了大量真实发生的家暴故事,而在这些事例里,四种暴力行为往往是共同或交替出现的;家暴并非常常开始于憎恨,而是以爱为名,始于“我爱你,你属于我”;



还有个现实环境的原因是对她们的整个社会支持系统并没有完好的建立起来,来自身边亲人朋友的、公安的、法律的、社会组织等等,董珊珊曾8次报警、求助妇联、提过离婚诉讼、也曾离开亲人偷偷在外租房,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救助。



在最近的宇芽案里,施暴者也只是20天的行政拘留,不算是刑事案件,这种现象说明女性在家暴事件还是属于弱势一方,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得到的救助保障会比较少。


你要勇敢对家暴说“不”


中国人一直认为“家丑不宜外扬”和“清官难断家务事”、“法不入家门”的态度,对于家庭暴力问题一直以来社会上大多数人 的态度就是家庭暴力即家务事是私事,别人无权干涉。在法律上,即使我国已有《反家庭暴力法》,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女性在家暴事件中,女性本身的态度是最关键的。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女性在家暴中应该学会积极维权,依靠消极维权是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的。当第一次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受害女性就该鼓起勇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昧地隐忍只会使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面对家庭暴力,女性受害者绝对不能够讲究、沉默和隐忍,一定要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原谅从来都不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有效手段。另外, 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也应该加以完善和丰富,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落实对女性在家暴中的救助体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变。


中国反家暴纪事第八集 呼唤法律

虽然反家暴纪录片较少,但通过《中国反家暴纪事》不难看出,纪录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主题日益广泛、类型多样、技术手段日益丰富的多元共生格局,纪录片反映生活、传播知识及其社会功能赋予纪录片多重价值,纪录片的创作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社会的需要推动着纪录片在观念、内容、形式上的发展与变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CDRC三尊铜像背后的故事(一):朱连魁解说的消解,纪录的本真
旅拍:关于城市的诗意纪录片
《他们已不再变老》——重拾一战亲历者话语权
方言在纪录片中的“出走”与“回归”离开舒适区,国产纪录片还能去哪里?——《明天之前》的启示
大国外交Vlog:央视传播新生态
《永不停歇的疫战》——防预传染病,我们在路上


  

 

:黑阿呷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