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长点心吧!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正在“裸奔”
我们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
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邮箱帐号等账户信息
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隐私信息
以及你的设备信息、社会关系信息、 网络行为信息等
目前,虽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机构甚至个人,从商业利益等目的出发,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相关问题仍十分突出。
因此,不要小看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问题,以下案例就是前车之鉴:
01
盗用身份信息谋取利益
大学生肖某是一大学生,目前还未毕业,也没有签署任何三方协议,但却在国税局官方“个人所得税”app上查到了自己的任职受雇信息,肖某以为自己只是个例,没想到身边的同学都出现了相同的情况,都“被入职”了同一家人力资源公司。
后面经过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具备开发票的资质,不仅帮公司开具发票,背地里还承接帮私人代开发票的业务,盗用学生信息就是为了开巨额发票。
经警方查证,人力资源公司冯某为了赚钱,就在从事教务工作的妻子电脑中复制了596名学生信息,替其他企业代开大金额发票,从而导致了肖某及其同学都被冒用了个人信息入职企业。
02
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广东深圳的田先生接到快递员电话,说他有一个“货到付款”的快递到了,而且标注着“重要文件”。于是就让公司前台先行垫付了39元。但拆开快递发现里面是几张废纸,同时寄件人也根本联系不到。
多人中招后,经警方调查这是一种新型快递骗局,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客户个人信息、假快递单等,随后冒充快递员提前联系受骗者,将假货送到消费者手中,称需“货到付款”以骗取钱财。
近日,警方抓获了一起此类案件的犯罪团伙,他们便是通过有偿租用某快递公司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客户个人信息,再层层将信息倒卖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通过假快递、虚拟客服、退款等手段进行诈骗,谋取钱财。
03
利用社交网络信息诱拐女童
据后来了解,当时一名约40岁的陌生女子接近杨女士外孙女问她是不是叫茵茵,随后还说出了许多与茵茵匹配的信息,并诱骗其一起去找妈妈。正在小姑娘犹豫的时候,杨女士的舞伴发现了端倪上前问询,陌生女子快速离开。
经警方查证,陌生女子是通过杨女士女儿的社交网络了解到茵茵的长相、名字、日常活动场所等各类信息,于是发生了广场诱拐茵茵的一幕。
以上种种,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最大程度做好自我防护,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就在今年10月13日,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亮相,并于2020年10月21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截至今年11月19日。《草案》从确立“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一系列规则、严格限制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明确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等方面,全面加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保障的客观要求,但是不得不承认风险把控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难题,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那么,当你遇到个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试图通过语音通话对你实施诈骗时,你应该怎么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个人信息泄露后,不仅会导致垃圾短信、推销电话、诈骗电话增多,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当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有心利用,也可能会导致公民面临生命安全风险。
因此,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杜绝给一些来路不明的APP和一些小商户授权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而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相关部门间的联动协作也十分重要,形成个人信息保护与治理的强大合力,让每个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不再“裸奔”!
相关资讯
1、从“边界防护”到“零信任”:一文读懂网络安全vs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