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议| “十四五”规划中的“智慧城市”怎么建?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伊彤
一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智慧城市各层级、各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有效地避免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复建设、信息烟囱、数据孤岛等一系列问题。二是推动各级政府在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推动数据确权、明确合法利用数据的前提下,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各类数据集中融合汇聚和综合智能分析,建立健全数据辅助决策的机制,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政府决策方式。三是鼓励以更加开放的市场化模式,吸引AI创新型科技企业深度参与城市智慧化改造,通过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 王润梅
数字技术的升级迭代让‘智慧城市’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未来的智慧城市要真正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让政府的决策更聪明、更准确、更科学,另一个是让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感知更高效、更便捷,生活更幸福。
要明确主要牵头部门,加强科学的、统一的顶层设计;建议建立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议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专业数据信息安全保护管理制度等。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
要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同步推进,与智慧城市社会场景紧密结合,提供更多实用性、接地气的服务。加快城市数字化应用软件开发,推动‘城市大脑’等城市数字化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交通、商务、教育、医疗等具体城市场景的结合,优化对城市整体运行状况的精准把控、科学分析、整体研判和协同指挥。要以智慧社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向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深度延伸,让数字技术为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阳泉市市长雷健坤
我国在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数据资源整合难等问题依旧突出,“目前最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是2018版,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的高度融合,指标设置落后于发展实际,对全国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前瞻性不强。反应到具体实践中,对整个城市运行状态的指标体系实时性不高、颗粒度不细,大多数是反映过去,缺少细分指标。”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智慧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并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被列为国家试点项目。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挑战,也暴露了智慧城市的诸多短板。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借助数字解决方案和“新基建”来提升治理能力,补足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孤岛”等短板,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如何更好推动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习近平强调了“城市大脑”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城市正处于新旧治理模式交替、城镇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国多地打造发展战略新高地的重要抓手。事实上,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与社会治理领域国家队,美亚柏科城市大脑早已取得有效落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热文
热文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