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车企的新求生指南:向中国车企取经动力技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作者|科技旋涡编辑部
当谈到全球汽车工业的最新动态时,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正在逐渐显现:一些国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似乎正在迫使它们向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学习先进的新能源技术。
这是否意味着,曾经主导全球汽车行业的国外车企现在需要依靠中国的技术来维持其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斯柯达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家来自捷克的品牌,自2018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了显著下滑,从当年的341,000辆跌至今年至今的仅7,100辆,这样的数据无疑让斯柯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扭转这一颓势,斯柯达正在考虑与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海汽车集团(SAIC)展开深度合作,引入后者领先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以推出续航里程超过1500公里的车型。
上海汽车集团旗下的荣威D5X已经装备了一套先进的双电机混动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输出,还能实现6.9秒内完成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同时保持了出色的燃油经济性,综合油耗仅为3.8升/100公里。这样的技术性能,使得斯柯达看到了复苏的希望。
如果斯柯达能够成功应用这一技术,推出具备类似性能的车型,这不仅有助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复苏,还有可能将这种技术推广到更多国际市场。
这一转变不仅仅是斯柯达的战略调整,也是整个汽车行业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作为混合动力技术的传统领导者,丰田公司也被报道对中国新能源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消息称,丰田正在考虑在其下一代车型中采用比亚迪的长续航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这表明,即使是像丰田这样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企业,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从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比亚迪不仅仅是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它还成为了特斯拉、起亚等多个国际品牌的电池供应商。这不仅证明了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强大实力,同时也反映了全球汽车制造业对于中国技术的认可和依赖。
中国新能源技术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电池技术、电机效率和能量管理系统上,还涵盖了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从上游原材料的提取加工,到下游的整车设计制造,再到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展现出了全面发展的态势。
这种全方位的进步,使得国际汽车制造商们意识到,要想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取得成功,与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或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全球汽车产业生态的重塑。随着中国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际汽车品牌加入到这场技术合作的大潮中来。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一个标志,也将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领略科技魅力,体验出彩产品!加入我们的群组,一起探讨、分享最新的科技资讯,扫码即刻加入!如若下方二维码失效则可以进入公众号在对话框中输入“福利群”即可。
往期推荐
华为苹果发布会同一天,当三折叠手机遇上iPhone16你选谁?
忙着主持婚丧嫁娶的罗永浩,还能做好AR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