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部新十年】中部城市群的“连城诀”

2017-04-19 本刊记者 姚成二 决策杂志

点击关注决策杂志,您身边的新型媒体智库

中部版图上,两个城市举足轻重,一个是中国经济地理“天元”武汉,一座是中国铁路“心脏”郑州,它们以独特的优势产生支撑引领作用。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了两地多年来的夙愿。

肩负国家中心城市使命、“南北呼应”的武汉、郑州,在中部崛起中该有怎样的责任与担当?以两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未来怎样优化?又将打造怎样的中部崛起“主骨架”?

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2005年,国家中心城市概念首先出现,它的出现打破了现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城镇体系格局,成为当下城镇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又谓之“塔尖城市”。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给出的定义,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集中表现在经济方面。

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

对于目前中部仅有的两大国家中心城市武汉、郑州而言,国家赋予两市这顶“至高无上”的“帽子”,既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需要,更是两市需要承担的一项使命。

在此之后,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复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批复中指出,两地区位优势明显,腹地广阔,但同时也有着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服务功能不足、开放水平不高的共同短板,引领区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成为两地共同的使命。对此,长期关注中部区域发展的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告诉《决策》:“武汉和郑州虽是国家中心城市,但经济总量都是省内一城独大,存在辐射带动功能不强的突出短板,没有形成强烈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吴传清

以衡量城市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的重要指标经济首位度(省会城市/全省GDP比重)为例。2016年,武汉经济首位度高达36.9%,郑州19.9%。由此可见两市在本省中的地位,也间接反映出两市在带动省内城市发展上的“尴尬”现象,一个过大,一个力量不足。

实际上,这只是中部的一个缩影。根据统计显示,中部其余四省省会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的经济首位度分别为29.8%、26%、23.7%、22.9%。“省会城市首位度高在中部表现突出,特别是武汉、长沙,在现有的规模优势下,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梯度分工和互动,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对《决策》分析道。

其次,在创新服务功能上,带动中部地区创新的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数据显示,2015年湖北省的R&D经费投入强度只有1.9%,河南仅有1.18%,远低于同期江苏的2.57%,广东的2.47%,浙江的2.36%,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7%。而2015年武汉市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郑州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种对比折射出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明显不均衡,提高两市的创新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落在两市肩上的又一重担。

2016年中国城市群GDP排行榜(单位:亿元)

最后,从两市的对外开放度来看,2016年,以两市的进出口总值占当年全省GDP比值计算,武汉为13.2%;以长江经济带为轴线作对比发现,低于成都的22.3%,也低于南京的32.9%;再看郑州,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居中部第一,外贸依存度高达47. 4%,以京广线为轴线作对比,高于广州的43.7%,在对外开放度上郑州俨然已经成为中部崛起的对外窗口和平台。

但同时,郑州也面临着结构不合理、外资投资企业出口占比大的弊病,在出口317亿美元中,机电产品出口293.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92.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79.6亿美元,占比高达88.2%。

郑州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此外,武汉、郑州在两省进出口和出口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还要多,武汉达到60.4%和52.7%,郑州更是高达77.3%和74%。如今两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均获批,郑州更是在2013年就拿到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牌子”,辐射带动省内乃至中部的开放开发职责“义不容辞”。

如何补齐这些短板,是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支撑中部崛起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肩负着国家使命的武汉和郑州来说,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定位做实,带领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中原城市群一起发展。一是要加强辐射带动功能,引领武汉城市圈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形成新兴增长极,支撑中部崛起;二是要利用各自的平台集聚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升各自对周边、中部的创新服务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经济开发区、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全方位提高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吴传清对《决策》分析道。

中部六省国家级功能性平台的数量

“国家中心城市关键在于练‘内功’,不是国家给个‘帽子’就完了,关键是如何把功能发挥好。”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谈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与担当时,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带动周边发展”。

结构短板与优化

已经实现的经济发展只能看做中部崛起的基础,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关键指标和结构,则代表着未来中部崛起的潜力和空间,更是未来中部能否实现新跨越的新兴增长极。

无论是在武汉城市圈还是中原城市群,都缺乏合理的梯度结构。这是明显的结构性短板。在武汉城市圈,武汉一家独大,经济总量占据武汉城市群的62.6%,圈内第二大城市黄冈只有武汉经济总量的14.5%。

在中原城市群,郑州的核心位置当仁不让,2016年经济总量达到7994.2亿元,高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七位,排名第二的洛阳3782.9亿,其余城市经济体量都较小。“城市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多极多点支撑格局。”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校长、湖北省经济学会会长邹德文告诉《决策》。

中原城市群

城市群中心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内中心城市GDP/第二大城市GDP)也印证了这一点。先看武汉城市群,2016年武汉与黄冈的经济总量比例高达6.9。在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城市首位度也达到3,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南昌为2.1,在皖江城市带,合肥也有2.3。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以2为临界点,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而超过2,则表明结构失衡、发展不合理。

如果再将首位城市与最后一位城市进行对比,又会是什么状况呢?

武汉VS天门是11912.61:471.27,差距高达25.3倍,郑州VS济源是7994.16:532.99,相差15倍,城市群发展呈现“非均衡”局面。

另据相关数据统计,中部几大城市群的中心职能指数武汉为4.3,长沙3.2,南昌1.7,合肥2.3,而北京高达12.7,天津6.4,上海9.8,广州6.3,重庆6.2,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上与国家中心城市尚有很大差距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得到较快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2016年经济总量达71193.85亿,全国占比9.56%,已成为全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中原城市群也有60751.94亿,全国占比8.16%。但由于城镇化起步晚,农业人口较多等原因,造成长江中游城镇化率水平不高。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叶青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城镇化率低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弱的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率为56%,低于珠三角的84%,长三角的68%及京津冀的60%,仅高于中原城市群的50%。

这些症结怎么解?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郜义认为,“中部两大城市群要坚持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及省会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以横竖轴带发展、关键节点提升,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轴带地区集聚,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全面崛起的主骨架。同时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动对接东西,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构建多轴多级多点的网络化空间城市群开放格局。”

“主骨架”的内引外联

区域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样,必须要有骨架撑起来。对于中部来说,纵横中部的四条国家级交通主干线就是中部未来崛起的“主骨架”,而武汉、郑州两座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这四条骨架的关键节点和活力之源,以两座城市为核心而形成的城市群则是“主骨架”的“造血板块”。

在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这两座国家中心城市的交通得到再一次“升级”。在国家刚刚公布的“十纵十横”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呈“米”字形的多条高铁联通两座城市。这对于以其为核心的几大城市群来说更是利好。

先从内部来看,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组成“中三角”,三者环环相扣,武汉、长沙、南昌三城高铁2小时回环互通,“同城效应”更加显现。在北边,目前中原城市群内部基本已经实现半小时交通圈覆盖,未来随着郑州“米”字形高铁线路的不断完善,中原城市群的融合发展更加凸显。

再从外部来看,向东看,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长江水道、沪汉沪昆高铁为轴线与长三角城市群连为一体,可以形成超大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向西看,与西部成渝城市群也是无缝对接。在北边,以京广、京九两大通道直通京津冀城市群,与东北沈阳都市圈、哈长城市群也可互联互通。再看南边,与珠三角城市群亦是直连。

“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几大国家城市群的‘中心’,是几大城市群重要串联点。”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决策》。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 秦尊文

以郑州为核心形成的中原城市群以京广、京九为通道直上京津冀, 仅需2个半小时,往南可达珠三角,而贯通华东、华中、西北地区的陆桥通道更是将中原城市群与西北各大省会连接。再看东边,到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也只有4个小时的车程。

在去年2016年发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未来将依托郑州济南、郑州万州高速铁路建设,对接成渝城市群、沟通山东半岛城市群;随着郑州合肥、郑州太原高速铁路的建成,与长三角、山西中部城市群也将实现完美对接。

“以长江、京广、陇海、京九主轴带形成的几大城市圈将会发挥内引外联的关键性作用,圈圈互动,以圈带群,最终形成共同支撑中部崛起的核心增长地带。”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部办副主任陈军对《决策》分析道。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眼下正处于中部实现全面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条“主骨架”是否能支撑中部全面崛起,高度在于“双城”,质量在于城市群。


原载于《决策》杂志2017年第4期

编辑:纪海涛

审稿:王运宝


  更多精彩阅读👇:

      融合大势,《决策》有声

    【中部新十年】何时不再“风从东边来”?

      安徽农村改革再创新,一块田再造小岗村! 

      做一名机关干部就像坐一辆公交车

      21县进GDP千亿俱乐部

      新山西“推销者”

      省级领导低调私访的背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