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大国家级媒体,为何同时聚焦一位安徽的县委书记?

决策媒体智库 决策杂志 2018-10-18

10月8日,新华社刊发报道《“三线”书记邓真晓:带领全县230万群众谋幸福、谋发展》。


10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专栏报道了邓真晓“扑下身子 到群众中去”,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10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产业扶贫谋长远(脱贫故事)》,报道邓真晓带领临泉人民产业脱贫的做法。


三大国家级媒体,为何同时聚焦一位安徽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

邓真晓(前中)在陶老乡察看因强降水和冰雹天气造成的灾害情况(5月17日摄)。 


“三线”书记邓真晓:带领全县230万群众谋幸福、谋发展


来到皖豫两省交界的安徽人口大县临泉,当地百姓开着汽车穿行于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街边高楼林立。很难想象,因涉毒问题,这里在几年前还是外地人口中经商投资的“禁区”。


4年前,邓真晓来此担任县委书记,扛起了带领全县230万群众谋幸福、谋发展的重任。初到临泉,身边好友曾提醒他注意安全,但他始终保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进一线、连网线、上“火线”,让这个曾长期头顶“穷”“毒”“乱”三个帽子的“后进县”旧貌换新颜。


邓真晓(左一)在临泉县艾亭镇枣树庄村与村民一起进行环境整治工作(9月8日摄)。 新华社发


进一线、连网线 做群众的贴心人


邓真晓有一个直接倾听群众声音、响应群众诉求的窗口,他名叫“中原牧场大临泉”的微博有5万多粉丝,排在前三的消息累计评论500多条。


2015年初,一个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烂尾成为邓真晓的一块心结——3个楼盘,涉及3100余户家庭,影响近万人生活。“不为老百姓办实事,一次次欺骗业主、忽悠业主!”诸如此类的评论充斥着他的微博。


邓真晓迅速组织成立工作组,对资金剥离、资金保护、维稳、综合协调4个部门统一部署,分头推进。工作组成员四处协调,全天候在网上回应户主询问。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3个楼盘已有两个交房、一个正在绿化。


目前,微博问政在临泉县已常态化,各部门纷纷开通账号,每日到邓真晓微博下“认领”群众诉求,予以积极解决并反馈结果。


为解决好老百姓最需要办的事,邓真晓将拆迁等9个上访关键领域作为关注重点,由主要县领导分别牵头负责,解决了数个长期困扰群众的棘手问题。今年1至7月,临泉这个上访大县的上访人次比去年同期降低超五成。


上“火线” 啃下涉毒硬骨头


“老百姓深受其害,外地人不敢来经商投资,县里曾经繁荣的皮革市场也因此荒废。”临泉县禁毒办常务副主任水东回忆说,“更严重的是,曾经一提到毒品,全县讳莫如深,都不敢与毒品公开斗争。老百姓受到不正确的致富观念影响,仿佛贩毒就是卖青菜。”


毒品问题纠缠了临泉20多年。因外流贩毒等问题突出,该县于1999年和2011年两次被国家禁毒委员会挂牌整治,到了2014年,其严峻的毒品形势更促使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约谈省市两级禁毒委和县党政负责人。


邓真晓上任后,临泉刮起了禁毒风暴。他首先解决的是人、财、制度的基础保障,将公安禁毒编制翻一番;3年财政投入1.01亿元建设禁毒基础设施;把乡镇和村“两委”纳入禁毒主体序列,变公安的单打独斗为社会群策群力。之后便是高压严打、预防教育、动态管控三手齐抓。数据显示,临泉2014年以来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39名,包括长期盘踞境外、向内陆走私贩毒的部督B级逃犯和省督逃犯。


“你干啥的!”“你来了吗?”“你才来啊!”——这几年,老百姓对禁毒人员到访问候语的变化让长年奋斗在禁毒一线的水东感叹,“水滴石穿,从提防着问话到老朋友见面般亲热,老百姓对禁毒的观念终于有变化了!”

接连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邓真晓说,他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麻烦躲不掉,只能时刻勇往直前,面对并战胜它!”


改善政治生态 当好管党治党责任人


“要是有人敢向扶贫资金伸手,我第一个严惩!”邓真晓严惩扶贫领域腐败的这句话,至今回荡在基层干部耳边。他要求所有干部申报近亲属享受贫困户和低保待遇的情况,查到贪污扶贫资金的一律严惩,曾因一个村干部冒充贫困户骗取养羊补贴,处理了包括其在内的3名村级、乡级干部。


“管党治党是基层工作的根基。改善政治生态,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临泉的面貌。”邓真晓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敢于换一批、严格管一批、认真教一批。2014年以来,该县共调整干部1938人,其中平级交流728人、提拔545人、重用114人。


在许多基层干部看来,这在以前的临泉是几乎不可能的——此前较长一段时间,“干活的人看不到希望”,多个县领导干部出现贪腐问题,这也是该县近20年来“穷”“毒”“乱”恶性循环的原因之一。


邓真晓提出,干部要做有梦想、有感情、有担当、有底线的“四有”临泉人。他先是花一年多时间,依次带着10余个部门的负责人“以群众利益为导向”一项项梳理各自部门的工作,用交任务教方法盯进度抓落实的方式将他们一个个带上正轨。他还推出一月学一法考一法、全县政府部门禁烟等一系列提升干部思想认识、改变干部作风的举措,逐渐影响干部向“四有”转变。


“以前干好干歹都一样,现在干得好就是不一样!”临泉县信访局局长荣艳丽说,不干活、没活干、也不知道该怎么干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以群众利益为导向的工作思路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部们。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近2分钟


央视新闻联播推出【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专栏,集中报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优秀干部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奋发有为。


10月8日,该专栏报道了阜阳市委常委、临泉县委书记邓真晓“扑下身子 到群众中去”,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为民办事、为民解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0736x59nqz

△点击查看上面视频


临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邓真晓在乡村治理、脱贫攻坚中走村入户,了解民情,为民办事。


这段时间,安徽临泉县395个村都在进行乡村环境的整治,这是源于县委书记邓真晓在一次入村走访中,得知村民对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十分不满。


整治乡村环境,说干就干。邓真晓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劳动,在整治中就地取材,拆房剩下的旧砖等都可以变废为宝。眼前这条路,就是用村里各家各户闲置的石磨铺成的。


3年来,邓真晓通过走访村民,收集解决的问题就多达200多个,也为临泉县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在邓真晓的带动下,临泉县各级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超过3000次,收集解决问题近20000个。


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服务人民,也让临泉县在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快速提升。3年来,临泉县新改扩建学校300多所,补充教师3000多名;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000多公里;新增医疗床位2200多张;46个贫困村顺利出列,已有14.6万人脱贫,力争明年全县脱贫摘帽。


人民日报聚焦临泉县的脱贫故事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第13版


安徽省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贫困人口也最多。当初,农民种小麦,一年赚不到2000元钱,县委书记邓真晓直犯愁:“20多万贫困人口,出路在哪儿?”


村组全是泥土路,招商引资没人来。有2300多户贫困户的长官镇,党委副书记陈吉鹏也很着急:“扶贫主要靠产业。可穷乡僻壤的,谁愿意来?”


先天基础不行,后天想法子补。2014年以来,临泉县集中财政资金,修了3000多公里的路,其中2100公里通到了村组。


一边通路,一边引“凤凰”、造产业。愿意来村里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路水电等都给配全,审批手续也由乡里派人提供“保姆式服务”。不过,条件也有两个:环评得符合条件,用工要优先用贫困户。


各乡镇也没闲着,整合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在各村建扶贫车间,租给企业,一方面方便企业吸纳带动,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一方面收取租金,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县里有要求:每个车间就业人数不能低于20人,且贫困户不能低于30%。有约束,但企业还是乐意建厂投资。“吸纳一个贫困户,政府按实发工资的30%给补贴,为啥不用贫困户?”红亿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芳说。患有先天性脑瘫的王营村村民张雷(化名),就是受益者。在张芳公司的扶贫车间里,他每天编一个竹篮吊床,活不重,能收入40块钱。


曾经上火的陈吉鹏,现在放了心。长官镇2300多户贫困人口,1300多户实现了就业脱贫。而邓真晓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现在,临泉县全部96个贫困村都引进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了扶贫车间,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下一步,要在两三个相邻的非贫困村集中建大型的扶贫车间,吸引、培育规模以上企业,争取从有到优。


沃野千里,可不能只产小麦。”当地负责人转变了思路,“地里大量的秸秆发酵,都是天然的养羊饲料。”依托“中原牧场”计划,当地形成了230多家养羊企业,带动约1.1万贫困户实现增收。


产业弱县,凭借后天发力补短板,正在实现发展与追赶。


-- END --


来源:新华网、央视网、人民日报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重磅!山东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公布,路线图时间表划定!(附机构设置表)

2、深夜打“虎”!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落马!

3、你好,合肥滨湖科学城!

4、必读!县委书记送给新任干部三句话

5、为什么“逆袭”的是徐州?




不点个赞再走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