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都”VS“徽京”,引发长三角城市新一轮洗牌
曾经东望“徽京”,地位难免尴尬。
而今号称“霸都”,力争平起平坐。
合肥“崛起”,释放出的信号不仅仅只是与南京关系的重新定义,更多的,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城市格局的新一轮洗牌。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现摘编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发的《合肥“崛起”,将重塑长三角格局》一文,与君共享。
当把合肥拎出来与南京并谈的时候,我们得意识到合肥真的是越来越令人瞩目了。这座距南京一个小时高铁车程的城市,已经不再是那个面目有些模糊、存在感不高的“二胖”了。
我们对合肥的重新打量,不仅是对合肥与南京的比较,也是在重新反思安徽与江苏的关系,以及长三角城市格局的新变化。
历史缘由:合肥与南京的“尴尬”
从地图上看,合肥处于安徽省版图最中间的位置,不偏不倚,几乎像是拿着尺子量出来的中间点。然而,众星拱月般的格局并未让合肥一开始就光芒万丈、辐射四方,事实上自合肥成为省会以来,始终都面临着权威性不足、吸引力弱、辐射力不强的窘迫与尴尬。
且不说没有太多对外辐射,曾几何时,即使是在本省的影响力也严重不足,尤其是马鞍山、滁州、芜湖等地更是向南京靠拢,以至于南京被调侃冠以“徽京”的名号。
合肥的“尴尬”一部分是由于地缘亲近、经济发达的南京的存在,另一部分源于历史造就。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安徽人天然对南京有亲近感是有原因的。早在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皖、苏皆属于南直隶省。清代废除明朝时期南京陪都的地位,以南直隶省为前身设置了江南省。这是一个面积巨大的省份,江南省的控制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江西婺源及湖北、浙江部分地区,为江宁府(今南京)提供广阔的腹地与充足的税收,可见南京的历史地位之重要。江苏、安徽两省本为一家,同根而生,形塑了较为统一的文化形态。所以,也难怪安徽人对南京的热爱,毕竟几百年内南京都是江南省的首府。
另一方面,合肥能成为省会是历史的选择。安徽建省始于1667年,选省会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初驻南京(应天府),后来搬迁到安庆府,再到1760年正式定安庆为安徽省省会。就当时形势来看,历史久远、根基深厚的安庆、芜湖似乎更具有省会竞争力,合肥虽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也不过是一座灰头土脸的小县城,文化底蕴不能与之媲美。
然而,历史选择了合肥。1956年,毛泽东回信给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时指出:“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似较适宜,以为如何?”就此,合肥迎来了命运的春天,从而一跃成为省会。
但是,合肥从一开始就颇有名不副实之嫌,引起老牌城市的质疑,再加上不南不北、偏于内陆的区位,以及较差的城市建设、薄弱的文化基础等,使得合肥地位不稳、窘迫受限。不远处,南京的闪闪发光也使得合肥更加黯淡了。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合肥并没有建立起光鲜亮丽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人们曾经对合肥的评价较低,合肥对本省一些城市的辐射力可能还不如南京。
再说南京,尽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文化发达,以“老大哥”的身份带领了一批安徽“小弟”,但它也有着自己的“尴尬”:对外辐射强,对内辐射弱。有人评价它夹在苏北、苏南之间,两边都不待见。这就又要说到历史上的江南省。可以说,清政府通过分割江南省而发明了“江苏”的概念。
1667年,清政府出于管理的需求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成安徽省和江苏省。两省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是长江,而是看起来有些粗暴的从上至下的“一刀切”。这种分割弊端在于将语言、饮食、风俗皆不相同的南部、北部拢到同一省,虽有地理上的概念,却不具备文化上的认同感。
合肥
争夺战:长三角格局的重塑
早些年,因合肥与南京差距过大,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不值一提。但如今情况发生了新变化。
在2010年前后,受益于国家政策,合肥迅速发展,成绩亮眼:
合肥经济多次增速全国第一;
2017年度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报告中,合肥综合排名前五;
2018年合肥GDP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九;
合肥拥有45家上市公司;
合肥先后获批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合肥未来将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中国IC之都、中国光伏第一城……
合肥也有了一个响亮霸气的称号——“霸都”。
合肥之“霸气”已然显露,它被称为中国近十年来发展最成功的城市。尤其是近年来合肥抓住了信息产业的机会,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聚集了一批高新产业,发展之势迅猛任谁也不能忽略它了。
当下合肥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这直接触及安徽与江苏的那根敏感的神经。毕竟两个省会距离太近,合肥的尴尬帽子戴得太久,南京不断被当作合肥的竞争对象而提及,关于合肥赶超南京的言论也频频出现。这不仅是一场城市之间的较量,也关系到长三角格局的重塑。
合肥的“霸气”发展无疑有利于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不过也加剧了长三角城市间的竞争关系。在南京、杭州、合肥三个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中,南京前有经济实力雄厚的杭州、苏州,后有合肥,压力可能是最大的。
中科大先研院
合肥的崛起,释放出很多信号,比如产业承接与升级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与活力,因循守旧必将被赶超,以及城市格局大洗牌等等。
南京也积极进取,针对城市面积发展受限的问题,提出大力建设江北新区,改写南京只偏于江南的历史,贯通江南江北,形成“大南京”格局;展开南京都市圈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等。
同时,南京也引进了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科大讯飞等重量级企业落户,并围绕人工智能、软件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展开产业创新集群。这些都显示出南京加入争夺战的决心,以及致力于提升城市首位度的态度。
长三角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富庶之地,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合肥,从看似不起眼的中部城市到努力争取与南京平起平坐,这展现出长三角经济的活力,也将重塑长三角的格局。
南京合肥间有奇妙吸引力
除了对长三角城市格局的改变,南京人怎样看合肥?合肥人又怎样看南京?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摘编两篇文章,一起来看。
先来读一读南京人看合肥。
自媒体创业者刘经纬经历了从“不了解”到“亲如邻里”的转变。
在他看来,合肥,离南京很近,但似乎又很远。
南京人除非走亲戚,否则很少会想到去合肥。长期以来,在合肥人面前,南京人总是很有心理优势。多年前,我有个同事的儿子成绩很好,在填报高考志愿之前,父母教导他,考个南京大学或东南大学都不错,但是不要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哦,万一被对面安徽大学拐去找了个合肥媳妇怎么办?
刘经纬以自己为例说,我曾经去过合肥很多次,总感觉它似乎不像一个省会。但不知不觉,这些年,南京人的身边,合肥的元素正在逐渐增加。比如,合肥的本地品牌“肥西老母鸡”,近年来发展迅猛,更名“老乡鸡”之后,一口气开了600多家门店。在南京能经常看见“老乡鸡”绿色的门头,我也成了店内常客。合肥的鸡跑到了南京,慰藉的是我们南京人的胃。同时,一些合肥的品牌也涌入了南京人的生活……比如科大讯飞、江淮汽车,南京的出租车有不少用的就是江淮汽车。
以前有个谜语:两个胖子,打一个城市名,谜底是“合肥”。现在,合肥被冠以“霸都”之名,这里大致有几种解释:一是说合肥资源相 对匮乏,合肥的发展霸占了省内兄弟城市的大量资源,是为“霸都”;我更愿意理解为“霸气的都城”,“合”是兼并天下之意,“肥”即海纳百川之实,“合肥”二字,多么霸气!
现在的合肥,在着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基础上,科教与工业实力不容小觑。合肥也成了被高铁拉来的城市,“米”字形铁路网四通八达,连接着省内与省外大多数重要的城市。
最近再去合肥,到处可见拔地而起的楼盘和交错纵横的高架,猛一看,和南京已经没什么差别了。比如我比较熟悉的滨湖新区,十年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从市府广场转3趟公交车,一路往巢湖方向走,颠簸一个小时才能抵达。而现在,滨湖新区正是合肥从“江淮小邑”到“大湖名城”蜕变的最佳体现,省政府搬迁到了这里,地铁连接了主城,文化场馆纷纷落户,金融机构和城市产业入驻,蓬勃的生机正是合肥迅猛发展的缩影。
高铁也拉近了两座城市的距离,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在南京与合肥之间穿梭。合宁高速正在施工,不久的将来,如果驾驶汽车在两座城市之间通勤一定会更快速、方便。
几年之内,合肥实现了由“环城”到“滨湖”,再到“环湖”,乃至“临江”,甚至“达海”的转变。有人不禁会问,“霸都”的崛起会让隔壁的南京感到不安吗?我觉得,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代表省会,合肥与南京的交流会更加频繁,两地携手,一起发展,这正是两省人民所共同期待的。
再来读一读合肥人怎样看南京。
合肥籍专栏作家张慧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定居在南京。
张慧在文中写道,作为省城的孩子,小时候很不能理解亲戚们对隔壁省会——南京的炙热感情。曾经一度,我感觉是南京抢去了合肥的光彩。
从数据来看,南京外来人口流入中以安徽人口居多,占到了28.36%。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一员,我也总能在南京的快递员、小吃店老板、装修师傅等各行各业那里遇见老乡,苏宁等大企业也有很多安徽人的身影。
我在南京的某家省级银行上班,因为工作关系会经常出差江苏省内,在苏南苏北间穿梭。对比小时候在合肥的见闻,发现有趣的一点——南京和合肥同为省会,位置都在中部,都有点不受本省南北待见的同病相怜。
不南不北的尴尬有历史渊源。安徽人对南京的亲近,以及南京与安徽的紧密联系也是有历史由来的。从明代以南京(应天府)为中心建立南直隶起,到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司从南京回到了安庆止,很长一段时间里南京都是安徽的省会。
所以南京和合肥,以及南京和安徽之间,的确有一种奇妙的引力,其中地理亲缘、历史渊源功不可没,双方经济发展中的互惠互利也是强大的融合剂。我苏北的朋友就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南京的地铁都喜欢往安徽修?南京地铁S3号线高家冲站、S8号线金牛湖站几乎修到安徽地界,S9(宁高)明觉站干脆快修到马鞍山了。未来“宁合二线”的开通,将有望在南京和合肥之间架起5分钟1班车的城际高铁,两地的通勤时间缩短到30分钟。
安徽是资源大省,土地水源都较为充裕,所以不难理解南京为什么与其互通有无;而合肥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也让它的省城地位日渐凸显,未来“沪汉蓉高铁”的修建,无疑将给合肥带来更大的利好。
比邻而居,携手发展,对于南京、合肥两地居民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 END --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胡心玥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2、一干部“私车公用”出事故要赔70万,法官给出了这样的判决......
4、中国县域100强榜单出炉!哪些地方最具投资潜力?你的家乡上榜了吗?
5、重磅!安徽省《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已获中央编委审查同意
不点个赞再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