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潜山“再出发”!市委书记这样说!
安徽潜山作为皖国古都、安徽之源久负盛名,更因天柱一峰擎日月而享誉内外。
2018年8月,潜山成为“县改市”重启以来安徽首个获批的县级市,也是全国首个以特色县获批的县级市;2019年4月,潜山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成功实现“摘帽”。
跨入新时代,潜山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在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对此,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专访中共潜山市委书记张劲松,纵论潜山“再出发”。
“戴上一顶新帽子”
《决策》:潜山是“县改市”重启以来安徽首个获批的县级市,也是全国首个以特色县获批的县级市。从县到市,一字之变,“变”的不仅仅是潜山的称谓,更是潜山实力、竞争力和对外形象的提升。请问新时代下潜山将如何乘“市”而上?
张劲松:
经过25年的努力,潜山成功撤县设市,我们将积极抢抓撤县设市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市”之要,干好“市”之事,不负“市”之名。
一是兴产业。始终高举发展大旗,以医药健康等现代制造业为主导、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为基础,建设创新型平台,打造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型要素,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皖西南产业集聚高地。彰显全域旅游特色,以天柱山为龙头,按照“全市大景区、全域大旅游”的思路,建设“天柱山大旅游经济圈”,争创中国旅游强县,为全国旅游特色市发展提供示范标杆。
二是美城乡。以现代化城市的标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深化环境治理,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彰显山水田园特色,依山亲水、显山露水、迎山接水、护山保水、借山用水,着力打造山水城一体、文景旅融合的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抢抓乡村振兴机遇,重点打造特色风情小镇,整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美丽潜山颜值更高、形象更美。
三是富市民。撤县设市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干一件成一件,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决策》:撤县设市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怎样的工作状态?潜山将如何提升工作的创造性?
张劲松:
潜山虽已撤县建市,但与兄弟县市比,还存在诸多短板,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不优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一位老领导曾概括说,潜山的干部存在“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中间走”这种小进即安、甘居中游的心态,“等等上面怎么说,看看周边怎么做”曾经常出现在一些干部的口中。
对此,全市上下勇于自我革新,找差距补短板。潜山对标“海安经验”,开展“潜山县改市、我们要改变”思想大讨论,具体围绕“干部作风怎么变、城乡建设怎么变、旅游发展怎么变、工业发展怎么变、项目引进怎么变、生态理念怎么变、市民文明素质怎么变”七大主题展开,看到问题不回避、遇到问题不遮掩、直面问题不畏惧,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落实、快见成效。
进入新时代,全市上下将弘扬天柱山文化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薛家岗文化开创文明的“创新精神”,拿出“敢想敢干敢担当”的精气神,奋力书写潜山绿色崛起的新篇章。
“摘掉一顶旧帽子”
《决策》:2019年4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全省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潜山名列其中。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潜山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张劲松:
潜山是革命老区、大别山区,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顶“帽子”我们戴了35年。
一直以来,潜山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发扬革命老区精神,苦干实干,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特别是2014年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聚力攻坚,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潜山为打赢这场攻坚战,首先是“千军万马”下基层。成立“双主抓、双专抓、双主任”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日会商、周调度、月督导。四大班子领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接进村入户,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推动落实。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履职尽责情况每半个月在网络媒体上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扎实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专项行动,抽调1549名干部组成173个专班下沉到村,统筹乡镇干部、村两委、驻村专班、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五支力量”,形成了“万名干部在一线”的攻坚氛围,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积累了新的经验。
其次是“千方百计”拔穷根。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林业扶贫、旅游扶贫、农特产业扶贫等特色做法在省市大会上重点交流,“打造20分钟就业圈”做法被省政府通报表彰,全国干部驻村帮扶现场会、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巩固提升工作现场会、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暨林业扶贫现场会在潜山召开。
第三是“千家万户”全覆盖。按照“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对照“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落实政策;对已脱贫户和出列村进行全面“回头看”,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村村开办扶贫夜校,宣传扶贫政策,讲述发展变化,提升村民获得感和满意度。
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脱贫摘帽只是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依然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我们将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确保和全国全省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产业驱动双引擎
《决策》: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市域强。潜山是全省唯一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示范县、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
张劲松: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潜山来说,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就是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
近年来,通过绿水青山吸引人气,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业态融合、全要素创新,专门设立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让旅游产业的红利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2016年,我们将文化旅游列为两大首位产业之一,形成了产业因旅游而兴、城乡因旅游而美、百姓因旅游而富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面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具体来说,“旅游+文化”,建成薛家岗遗址公园、程长庚和张恨水故居,举办中俄天柱山文化旅游交流和痘姆古陶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旅游+体育”,大力发展漂流攀岩、高山滑雪、高山潜水、低空飞行、玻璃水滑道等户外运动新兴业态,举办长板速降、滑板运动、溯溪越野等国际高端体育赛事。
“旅游+特色农业”,将茶叶、瓜蒌等特色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建成“徽姑娘”餐饮街区,打造中国美丽田园和色彩农林景观带,荣获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
“旅游+森林康养”,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天柱山下“俄罗斯村”吸引俄罗斯前总理基里延科、现任副总理特鲁特涅夫等一大批国内外游客定期度假养生。
2018年,潜山实现“千万游客、百亿收入”的目标,特别是潜山成为全国第一家以旅游特色县获批撤县设市,探索了一条以全域旅游助力撤县设市、以撤县设市带动全域旅游的“潜山路径”。
目前,潜山正与华侨城集团开展赋能合作,探索“赋能管理+全域运作”发展格局,推动天柱山旅游公司上市,还创新投融资模式,组建了总规模达3亿元的首位产业发展基金。
《决策》:潜山把医药健康作为与文化旅游并行的首位产业打造,在产业链上持续发力,这方面有哪些行动和规划?
张劲松:
医药健康是潜山工业发展的首位产业,我们通过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坚持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推进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抓强势招商。2019年定为“招商引资突破年”,瞄准医药健康首位产业,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编制首位产业招商图谱,编排一批拓展医药健康上下游产业链的重大项目,校准招商靶心,提升招商针对性。今年5月,北京锐业制药总投资10亿元的粉液双室袋大输液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潜山。
抓平台建设。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全面实行雇员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实施医药健康首位产业“十个一”工程,大力度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创业孵化基地,推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打造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保健品、运动装备等产业板块。
抓龙头培育。进一步做强卫康制药、华业香料、奥力欣生物科技等行业龙头,推动永大文体、嘉欣医疗、甬安雨具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加快产业链配套和集群化发展。设立3亿元的首位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人才队伍是核心
《决策》:干部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潜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锻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
张劲松:
潜山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干部队伍是决定性力量。在聚力攻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练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展现了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一批县级干部积极响应号召,深入一线驻村驻点;广大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千干下基层”行动,在“白天是村长、晚上是局长”之间转换。
在经济发展的“赛场”,广大干部积极主动作为,比学赶超,创新创优,打造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黄铺经验”、20分钟就业圈“潜山方案”、农村电商全覆盖“潜山实践”和河长制、林长制推进“潜山路径”等先进经验,展现潜山形象,扩大潜山影响,提振潜山精神。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县域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短板问题,如年龄结构断层、干部锤炼不足等。
对此,潜山提前作出部署,盘活存量,激发活力,让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干部”拥有更多的舞台;出台干部交流办法,市乡“立体式”交流干部,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年轻科级干部,公开选拔了8名年轻干部到重要部门担任副职;优化开发区干部队伍结构,打破身份限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12名雇员,在开发区内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干部队伍结构显著优化。
在县域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研发人才、年轻技工的短板,也是必须破解的难题。在加大人才培育培养的同时,潜山正在以柔性人才政策,多举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撤县设市、脱贫摘帽,潜山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将把机遇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向高处攀、与强者比、跟快的赛,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勇当“赶超者”、争当“排头兵”。
-- END --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2、“跑赢地震波”!成都预警倒计时刷屏,中国研发的这套系统到底有多牛?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