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6市创新能力排名出炉,你的家乡排第几?
近日,《安徽科技》发布了《基于五大指标体系的2018年安徽省各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根据研究成果,2018年,安徽省16市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合肥、芜湖、宣城、滁州和蚌埠。
2018年安徽省16市创新综合能力前十
5个一级指标排名
据悉,《基于五大指标体系的2018年安徽省各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是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成果,以2015-2017年安徽科技统计数据为样本,以安徽省16个市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环境建设、创新成果产出、经济结构优化、社会民生服务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18年各市综合创新能力、创新实力和创新潜力开展评价研究。
从5个一级指标来看:
2018年,合肥和芜湖分别位居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全省排名前2位,其次是马鞍山、宣城和铜陵。
创新环境建设能力排名第1位的是合肥,其次是阜阳、芜湖、滁州和安庆。
创新成果产出能力排名前2位的地区是合肥和芜湖,其次是黄山、阜阳和滁州。
经济结构优化能力排名第1位的是蚌埠,合肥和芜湖紧随其后,其次是宣城和滁州。
社会民生服务能力排名第1位的是芜湖,其次是六安、宣城、蚌埠和合肥。
创新实力和创新潜力排名
创新实力是指一个地区拥有的创新资源,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GDP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等,反映了一个地区创新资源的总量规模。
创新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速度,即相应指标当年比上年的增长速度。
2018年安徽省16市创新实力前十
从上图可以看出,合肥区域创新实力指标排名全省第1位,芜湖排名第2位,其次是蚌埠、马鞍山、滁州。
2018年安徽省16市创新潜力前十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创新潜力指标排名中,宣城排名第1位,阜阳排名第2位,其次是亳州、宿州和六安。
安徽区域创新发展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
研究结果分析表示,安徽区域创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总体较低。2017年,安徽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9%,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落后0.04个百分点,距“十三五”末达到2.5%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从区域研发投入分布看,全省有5个市研发投入强度不足1%,11个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合肥市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多年来一直遥遥领先,创新能力排在前几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合芜蚌示范区和沿江地区,皖北地区创新综合能力以及创新实力仍然偏弱。
三是创新潜力突出但创新成效并不显著的现象并存。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些城市创新潜力排在全省前列,但其综合实力有的却在全省排倒数,这看似不正常的对比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市在发挥优势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
五点建议
对于如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成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深入推进全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形成由点到面的创新网络体系。加快“一室一中心”创新分平台建设,统筹推进“一室一中心”在全省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国家“预备队”和省级“先锋队”。
二是突出产业技术创新。聚焦“三重一创”建设,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构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市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扩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完善配套基础,着力打造形成竞争力强、特色显明的产业集聚发展区。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成果寻找捕捉展示转化机制,与国内外知名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抓手,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技术转移早期项目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是重视科技人才工作。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培养形成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全面落实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意见三十条等政策,优化科研人员评价和激励办法,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打通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做到政策服务有序化、常态化。
-- END --
来源:《安徽科技》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重磅会议召开,同步任免7省区10位厅级干部
2、国务院常务会议:江苏响水爆炸事故所有责任人都要严肃追责和惩处
3、60天走遍苏州,蓝绍敏送出十个“一字锦囊”!为何还推荐了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