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长三角城市创新力排行榜发布,最大黑马是……
11月23日,第七届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召开,论坛以“长三角一体化:空间发展的挑战与应对”为题,中规院上海分院在会上发布《2019长三角城市创新力排行榜》。
《2019长三角城市创新力排行榜》综合硬核与创新2大维度、10大指数、38个单项的城市监测数据,从创新力的视角出发,对41个长三角城市进行评价,力求更好地反映出每座城市的个性与潜力。
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按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各类年鉴、公报等政府公开信息,二是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为代表的合作机构研究成果,三是风险投资、企业信息等领域的商业化数据平台。
41个长三角城市的创新力呈现怎样的状态?10大指数榜单(以下摘取Top30城市)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一起来看:
硬核创新
江苏表现强劲,安徽杀出黑马
01
工程师指数
反映一个城市中核心研发人员的集聚程度。
2018年“高被引”科学家数量TOP5
工程师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02
知识创新指数
体现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为表征的创新策源力。
这项指数中,合肥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的黑马城市,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依托三大国家实验室、八项大科学装置,合肥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核聚变能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
知识创新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03
产业创新指数
衡量创新的产业转化与经济带动效应。
截至2019年长三角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
04
政府引导指数
体现地方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
安徽城市在这一指数中实现逆袭、表现突出。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带动下,合肥、芜湖占据前两位,财政科技拨款占比超过7%,领跑长三角。
2017年科技财政拨款占比TOP5
政府引导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05
高新区指数
考察高新园区作为城市创新“培养皿”的发展成熟度。
高新区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新锐创新
沪杭核心凸显,浙江开始发力
新锐维度从成长潜力出发,综合合伙人、创新热钱、企业成长、新经济、新空间五大指数,更加关注城市创新软环境。
相比硬核创新,新锐创新格局确实大有不同。上海与杭州两大核心城市地位稳固,浙江省开始发力,宁波、温州、嘉兴进入榜单前十,而江苏表现相对乏力,安徽“黑马”成色有所减弱。
06
合伙人指数
反映城市对创新创业“生力军”的吸引力。
杭州、上海齐头并进,成为长三角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者们的首选地。根据智联招聘数据,2018年上海、杭州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存率高达70%、60%,分别位居长三角城市前两位。
2018年高校毕业生留存率TOP4
2018年年轻人指数TOP4
合肥、南京近两年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宁聚计划”等政策措施,积极参与“抢人大战”,同样表现出较好的青年人群吸引力。
07
创新热钱指数
从金融资本视角看一个城市的创新支撑力。
08
企业成长指数
从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初创企业切入,观察城市的创新孵育环境。
企业成长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09
新经济指数
聚焦健康服务、信息产业、文化产业、高技术制造、高技术服务五大门类,衡量城市的新经济竞争力。
新经济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10
新空间指数
从创新人群的体验出发,衡量城市创新创业空间的温度。
新空间指数长三角城市排名情况
结语:迈向创新联盟
整合两大维度,长三角创新格局浮出水面。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龙头作用显著;第二层级的四个城市呈现出模式的差异,杭州引领新锐风尚,南京两大维度均衡共进,苏州、合肥硬核实力卓著;宁波、无锡、常州、芜湖、南通等城市开始形成各自的长板优势,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坐标不断清晰;其他城市需要努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创新潜力。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下,沪苏浙皖41座城市正从平行竞争迈向创新联盟。
我们期待城市间同频共振,释放各自能量,共奏创新时代最强音。
总策划:孙娟
执行策划:闫岩、陆容立
核心研究与成果出品:朱小卉、何倩倩、康弥、潘磊
数据分析与技术支持:蒋成钢、朱碧瑶、廖航、胡雪峰、李鹏飞
特别感谢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沈从乐、车洁舲、毛怡玫对本研究做出的贡献。
-- END --
来源:申客思享会(ID:CAUPDSH)编辑:胡心玥 / 审稿:王运宝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透彻!市委书记深情阐释“羊肉汤精神”:坚信“弱鸟也能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