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31省份一季度经济数据全出炉,非常之时的经济反弹硬仗怎么打?
疫情,是对全国经济韧性的一次大考。
4月29日,随着西藏自治区公布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31个省市区都交出经济答卷。疫情之下,哪些省份保持了韧性?看似纷繁复杂的数字之下,又有哪些深层因子?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进行了最新梳理,一起来看。
西藏唯一正增长,江西、云南、贵州排位上升
从经济总量来看,一季度,
广东和江苏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省;
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福建、湖南、上海、安徽、北京、河北、湖北、陕西、江西、云南和辽宁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
再来看最令人关心的增速,西藏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位列全国第一,也是31个省区市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其他30个省份都是负增长,其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一季度增速为-39.2%。
在此影响下,一季度各省的经济排名,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湖北被福建、湖南、上海、安徽、北京和河北反超,从2019年的第7位暂时下滑到第13位。
江西赶超辽宁,上升1位,到第15位;云南赶超辽宁、重庆,上升2位,到第16位;贵州赶超山西和内蒙古,上升2位,到第20位。
有升就有降,与之相对应的是被赶超省份排名的暂时下滑。但随着当下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2020年各省份的经济总量排名最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半程的持续发力。
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注意到,江西、云南、贵州等几个上升的省份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全力破题数字经济。
江西正打造VR产业高地;云南打造了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平台;贵州冲刺建设中国“大数据”之都。
进一步具体到产业层面,从31省份已公开的数据来看,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遭遇了短暂的“阵痛”,进而影响到了一季度各省的经济增长。
但在这次疫情影响下,大多数省份的第三产业下滑幅度比第二产业要小,第三产业所呈现出的“抗压能力”,比第二产业更强,这得益于新兴服务业的爆发。
的确,疫情影响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服务业,饱受重创。以一季度全国数据来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5.3%、17.8%和14.0%。
但在新兴服务业领域,一些产业出现了逆势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传统服务业的下滑影响,成为一季度绝大多数省份发展的共性。
全国来看,疫情防控期间,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网上会议、远程诊疗等信息需求大幅增加,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服务增长较快,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
长三角三省一市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季度,上海二产下降18.1%,三产下降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1%;
江苏二产下降8.8%,三产下降2.0%,1-2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
浙江二产下降11%,三产下降1.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
安徽二产下降10%,三产下降3.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5%。
纵观一季度31省份的经济运行态势会发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高度一致的正向增长,犹如低迷股市中拉出的一道阳线,在关键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诚然,疫情影响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益于非接触、数字战“疫”的特殊背景,取得了逆势增长。但偶然之下有必然。
为什么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下一个风口
实际上,早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之际,这一领域就已是“香饽饽”,成为各省份竞相抢占的高地。
最为典型的便是杭州。201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2018年适时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正是得益于在信息经济上的“深耕”,杭州在这一次疫情防控中,再一次名声大噪,被全国“抄作业”。
早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2月11日,杭州在全国率先上线疫情防控重要的电子身份健康信号“健康码”,为疫情防控和整个社会秩序的恢复常态,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受到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众的广泛欢迎。
后续,“健康码”在全国陆续推广并互通互认。到3月中旬,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健康码”基本实现互认和“一码通行”。
这还只是其一,更大的能量隐藏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深层肌理中。
在经济发展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新引擎。
先看一组数据,便可感受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强大动能。
2019年,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42574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9362亿元,同比增长9.9%;人均实现业务收入106.6万元,同比增长8.7%;从业人数673万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9086亿元,同比增长11.8%;人均工资增长6.8%。
可以说,这些年,乘着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东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然而,更强劲的“风”,吹起来了。
当经济遭遇消费不振、出口下滑的严峻局势时,基建投资被寄予厚望,再次扛起经济稳增长的重任。
今年2月以来,中央高层连续4次重要会议密集部署“新基建”,极为罕见。“新基建”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新基建时代”即将来临。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主要范围: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基于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指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如智能交通;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加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工作。
可以看出,“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旨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带有鲜明的数字创新导向,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这个演进的过程中,“新基建”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下基础,同时又反哺提升新基建,堪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任督二脉”。
这无疑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一次推向了“风口”之上。
重启,从链接开始
每一次危机,都会加剧行业的重新洗牌,引起新一轮的产业浪潮。
2003年非典时期,门户、电商迅速崛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内需成为经济增长强动力,由此驱动本土消费、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
疫情之下,机遇之上,也再一次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的企业,逼向商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墙角。
谁能扛过最艰难时刻,谁能在危中寻机,谁就能获得疫情之后腾飞的可能。
安徽商信政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佼佼者,电子政务领域率先引领变革的突破者。
这一次,面对疫情危机和“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机遇,商信政通再一次走上了变革的最前列,全面开启政务创新、政务智库大数据的创举。
变革的背后,正是当下社会形势发生巨变的结果。
众所周知,疫情冲击的不只是商业餐饮、旅游住宿、影院娱乐等直接相关行业,同样也对政府单位造成显而易见的影响。
而政府具有高度显著的运转性,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它能否高效运转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云办公、数字办公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战“疫”能否取胜。
浙江在这一块堪称王者操作。这些年,浙江在数字经济上全面开花,政府官员逐步学会如何用数字化治理方式去思考问题、应对突发状况。
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数字政务、视频会议等数字化手段层出不穷,不仅大大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的复工复产,也在无形中优化了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进而转化为区域吸引力和城市竞争力。
春风解冻,生活重启,中断重连。但这个事情并不是政府擅长的事情,需要企业去做。因为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大数据,是一个产业。
这是商信政通最拿手的。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永动机
为什么是商信政通?商信政通凭什么能做到?商信政通又颠覆了什么?
其一,商信政通的专业性和实力,让其成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
创新是商信政通与生俱来的基因。在电子政务领域,率先洞见到政府机关需要建立“人、事、物即时互联并具备敏捷交付能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底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诸多典型智慧化政务应用。
面向党政机关通用的“数智协同办公平台”,成为党政机关提高政务效能、实时在线学习的好帮手;
面向人民政治协商的“数智政协”行业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让“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履职服务能力更“专”,让协商更精准,更全面,更科学;另一方面,可以让“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离人民群众更“近”,让协商离民生更实际、更直接、更有效,使各参与主体完全不受疫情影响。
但越是“逆风”之时,越考验企业的现金流,商信政通屡屡创造出增长奇迹,收入五年翻了5倍。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商信政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经营业绩再创新高,在党委、政协等电子政务细分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营收增长的同时,商信政通的业务已经覆盖全国15个省份,在电子政务数字化领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立子公司新疆创合诺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立足新疆,服务西北,与总公司合力形成辐射全国的服务网络。
其二,商信政通一直致力成为电子政务领域的“破冰者”。
商信政通的每一次跃进,都紧跟时代,精准把握电子政务细分市场的需求与定位,搅动着行业格局。
从2000年诞生,面向办公自动化,专注OA软件应用、内网技术集成,注重效率提升;
到2009年面向业务信息化,专注党办信息化应用、政协直通车、新时代人大履职智慧平台,注重政务垂直领域解决方案;
到2020年面向数据和应用创新,专注政务智库大数据平台、县域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技术中台,注重创新业务+大数据智库服务。
商信政通于“危”中看到了未来的“机”,不仅致力于成为电子政务SaaS领域的“隐形冠军”,更要做最好的政务PaaS平台,让SaaS+PaaS协同共生。投资成立子公司合肥龙客得云计算有限公司,意在于此。
“县域数字中台+乡村数字治理”,这是一次超前布局的战略谋划。商信政通将致力于成为“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集成服务商”,以县域经济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基础,采用数据治理的方式为县域经济提供一套完善的、量体裁衣式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旨在通过构建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基建,推进乡村振兴。
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自然地理,县域乡村的数字化能力有很大的短板。但这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实现。用一句流行语来说,“浙江的成功可以复制”。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入村入户、数据产业崛起,县域和乡村提升数字化能力、加速数字化治理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如何将这些硬件优势转化为软件实力,培育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意识和精准治理能力,理应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并成为努力的方向。
这是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抓住了,将有助于改善本地的营商环境,进而转换成发展优势,使经济社会更具竞争力和成长性。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当下,谁在数字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力度大,谁的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快,谁在未来的城市赛跑中就更具竞争力。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网民使用上网的比例达99.3%;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整体的28.2%。巨大的网民市场和农村网民市场的潜力,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马云曾表示,一个城市所有的政府机构、服务行业真正用好技术和基础,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才是未来衡量一个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标准。于省市县乡村来说,都是如此。
-- END --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